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2021-10-13刘昱铭牟晓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刘昱铭 牟晓丽

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的高校在实际发展时也存在部分问题,比如办学条件不够均衡、办学实力有待加强、产教融合程度不足、校企师资流动性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与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存在互相背离的情况。我国高校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中端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一定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圈的建设工作当中,促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与学校各方的实际优势,促进校企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地方经济;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9

随着我国高等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也从原有的起步阶段逐渐过渡到了内涵充实阶段,对整個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办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可促进我国产业进一步升级,加速经济转型的同时,也能为我国的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

1 校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 校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校企主导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产业发展与高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规模、标准以及结构不相匹配。我国要想实现工业化,就必须重视高校教育,使其能够与当下的产业发展互相融合。高校教育最初始的目标就是促进社会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种目标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向也互相吻合。当下,我国经济已从世界初加工厂逐渐转向了中国精品制造,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我国也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也需借助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高校教育体系当中。

1.2 校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可为学校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能够增进产业发展与学校育人的距离,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可以实习的场地,还能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学校也可以把教学内容积极融合到项目的实际生产以及研究过程当中,结合具体的教学标准、项目标准以及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达到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目标,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教师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进一步改革。借助真实的企业项目,帮助教师群体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提升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让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够参与到学生培训工作当中,创建更加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校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有利于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发展地方经济

企业可以通过创建校企主导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为学校育人方向提供参考建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综合能力。高校为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综合人才,更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企合作模式下产教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

2.1 创新体制机制

2019年10月,我国发改委、教育部共同制定了《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该方案要求我国各地政府要在执行国家文件的层面上,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特点,完善对应的产教融合体系。突破传统的高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存在的机制障碍,促进企业与高校的产教融合,通过具体的文件,促进企业以及高校的进一步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与地方经济的同步稳定发展。

2.2 加强校企师资双向流动

首先,企业一定要为高校的育人体系提供充足的设备、资金、实训基地以及技术人员保障,使高校学生能够毫无顾虑享受到充足的交流补助、实行基地等机会。其次,企业还要为高校的一线教师提供能够参与理论培训以及前往一线岗位锻炼的实际工作机会。最后,高校要积极向企业提供对应的技术支撑,积极参与业务培训以及科研指导工作当中;企业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优先参与校外实习机会,让毕业生能够享受到企业制定的专场招聘权利。

2.3 进一步加大教学和生产融合力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与劳动本身也被列入了教育行列当中。高校一定要积极依托当地的产业群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各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的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目标制定,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在开展理论教学时,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为高校学生提供能够外出实习以及时顶岗的实习机会,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更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情况以及岗位,进一步实现学生实习与学校、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达到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2.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建设

我国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一定要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高校服务地方行业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就是专业,如果没有与当地产业互相匹配的专业以及专业群,那么高校也无法真正承担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能。因此,不管是校企合作还是产教融合,最终的目标就是要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只有培养与行业、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互相吻合的实践型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使双方能够合作共赢,获得长远发展。鉴于此,高校在设置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前期调研,根据最终的调研结果对自身的专业进行合理调整,使其能够符合产业发展,创建与产业发展互相吻合的专业以及与之匹配的专业群。其次,高校也要积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人才做什么以及所对应的岗位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在课堂上引入企业资源,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够与教学过程互相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胜任企业的各个岗位。最后,高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总的来说,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能直接把企业的标准当作是传统的教学标准,而是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规律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融合企业发展需求与学校教育需求的基础之上,创建符合技能性人才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使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