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转型路径研究
2021-10-13孟祥来
孟祥来
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深刻影响了全球各行业各领域。教育中旧有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也被波及,其转型势在必行。文章在梳理旧有阅读教学范式弊病的基础上,重新寻找其理论依据,并尝试归纳出其范式转型的三条路径,以期补益现代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大数据;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转型
随着人类联络和交流方式进步,数据体量可谓庞大,而且呈现出一种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人类开始迈进大数据时代,探索运用大数据研究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规律。2012年2月,《纽约时报》登载了专栏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然降临,在商业、经济和其他各领域,决策将越来越依靠大量数据的分析做出,而不再是基于经验和直觉。
大数据同样给教育教学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在国内是理念纷呈,门派林立,各种教学又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钱梦龙的“三主教学法”、唐江澎的“体验式教学”、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薛法根的“组块教学”、管建刚的“指向写作”……诸多教学模式的形成反映了众多语文人对语文教学的孜孜探索。这些探索又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教学的范式。而语文阅读教学范式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理解和共同认识,它实质上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并非实在的事物,却可以通过具体的模式、方法和行为体现出来。可见,语文阅读范式是一种信念,通过具体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来。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要秉持同一种信念,就属于同一范式。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普适性的规律,但是,教师个性禀赋、学养、教学技能,学生知识水平,课堂情境等都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很难找到一种教学方式、模式能够通用。正如人本心理学家库姆斯所说:教师并不是千篇一律遵守特定规则的人,他们往往有各自个性,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多变。而且方法也各不相同,对这个教师有效,对那个教师未必有效。此时,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味地强调个人才气,又未免显得散乱随性,各自为政。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指出:范式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成熟的标志。因此,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和支撑,我们摈弃固有的模式化教学,而从“范式”角度来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转型问题。
一、 语文阅读教学旧有范式的弊病
自从“语文”20世纪30年代末诞生,经过近80年的发展,其中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教学范式,甚至形成了统一的教学模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课堂教学中心;提出“五环节”: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影响巨大且深远。但他同时也确立了教师的中心地位,过分重视教师照本宣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随着时间推移,阅读教学模式也慢慢确立,如背景介绍、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写作方法等。教师的文本解读也多是依据教参,被视为权威。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就把学生当成了盛放东西的容器,很快也就沦为“填鸭式”教学。它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谈不上把他们看作鲜活的生命体。
不可否认,凯洛夫理论建立的教育范式,在当时经济相对落后、学生数量庞大、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能迅速扫盲,知识普及的速度快而且面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进入新时代,互联网多媒体使信息的获得极其便捷,知识的传递途径也大大扩充了,尤其是大数据,对商业、经济、教育各个领域都可以通过对大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大大增强了行为的有效性。此种情况下,教育范式,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范式,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二、 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转型的理论依据
语文阅读教学范式是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教育追求,一种教育信仰,它一定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包括文艺理论方面的依据,也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依据。这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文艺理论方面的依据
语文阅读说到底是读者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的过程。这是一种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与再创造。读者除了和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必然包含个人经验和体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我们陈旧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则崇尚教科书式的单一解读,排斥带有个人独特体验的多元解读。文学文本、语文文本之所以具有丰富性,常读常新,主要就是它有审美生成空间,可以和读者个人生命体验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出“新物质”来。当然,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一些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需要给出点评,学生阅读理解时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这是从教学追求一定标准考虑出发的。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艺理论,这样文本的解读才能有根基。
(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依据
我们通常讲,理论往往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长青。灰色的理论却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返青、生长、更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理论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新,所以每当我们回顾旧的理论范式时,总会发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符合现在学生实际,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甚至若干年之后,我们发现原来起过积极作用的范式,没有及时更新,竟成了教育教学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教学范式作为一种信仰和追求,它有不变的内在品质,可是外在的组织形式要随时代发展而进步。反观近代以来的教育,由行為主义机械化学习到认知主义接受式学习,再到现在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逐渐靠近教育教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真实生命的成长、人的综合向度的发展。如今,课程理论发展不断深入,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个体性,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其差异性,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文本解读也鼓励学生做个性化解读。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也变成了师生平等的对话交流关系,甚至倡导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在探讨驳诘中共同成长。
三、 大数据支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转型路径
互联网、数据库、云服务器等,使浩如烟海的资料有了栖居之地。以前查找资料靠翻阅文献期刊、报纸、书籍;现在只要到百度、google,或者到更加专业的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几十年的论文都可以检索到。而利用数据统计方法,计算机检测分析,就能将各门类的语文阅读范式进行系统梳理。还可以查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再加上之前的理论依据,可以说给语文阅读范式转型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能性的指向。比如,该从语文阅读教学具体哪一块切开一个小口进行新的教学范式的重建,具体说就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立、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行为、课堂表现评价等。关注学生关键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理性思考。最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板块分年级给出了培养目标,并且作为综合素养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