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说老北京的“地名”

2021-10-13祁建

中关村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栅栏栅栏胡同

祁建

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北京的地名很有意思,值得大做文章。因为胡同数不清,有古老历史的沿革,有风俗习惯的形容,有厚古薄今的,也有厚今薄古的,有更改名称的,也有牵强附会的,无所不包……

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域的文化,最初大都是互相隔离各具特色的,这些特色包括语言或方言的差异,也体现在作为语言的的特殊成分的地名上。

文津街因为承德文津阁《四库全书》得名

如出北海公园前门,西行渡过金鳌玉蛱桥,踏上一条街,就是文津街。这条街原是西安门内的“御马圈”旧址。1913年,北京图书馆新楼建成,收入原来藏在承德文津阁里的一部《四库全书》,街道也就由此得名。《四库全书》是清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九年(1772年至1784年)由皇家修写的一部大丛书。

东四北边路西有条胡同,路名叫什锦花园,原来胡同东头在明代是一个有山有水,亭台楼榭,奇花异树的大花园。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说,东城有明代成国公“适园”,都人呼为“十景园”。乾隆初年的地图上这里标作“石景花园”。到光绪年间的《京师坊巷志稿》说,十景园久废,其他犹沿旧称。

琉璃厂又称北京的书市。明代以前,琉璃厂一带是一个旷野人稀的村落。辽代叫海王村,金代改称海王庄。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前,这里设立了官办的琉璃厂,为修建皇宫和王府烧制五色琉璃瓦和其它琉璃制品。琉璃厂的名字起源于此。清代初期,这里设有琉璃窑。到了康熙年间,一方面由于烧制琉璃瓦件的需要减少,一方面也因为地处城区之内,临近宫阙,烟雾迷漫,很不相宜,于是就把官办的琉璃窑改为窑户自办,并迁至京西三家村附近。但是,其地名一直保留下来。

北京西边有个公主坟。她是哪位公主呢?是独一无二的女王孔四真。她父亲孔有德本来是明朝将领,投降清王朝后,在南征中,屡建奇功,被封为定南王。后来,明朝将领李爱国攻下桂林,孔有德及其两位夫人自杀身亡,孔四真逃回北京,顺治皇帝的母亲认她为义女,封她为和硕公主。

不久,孔四真嫁给内大臣延龄为妻。顺治十年,皇帝特令孔四真世袭她父亲的王位,并节制广西军务。同时,还命她丈夫挂定南将军印。当吴三桂在云南自称皇帝后,延龄投降吴三桂,孔四真坚决反对,并率兵讨伐。云南叛乱平息,康熙皇帝召孔四真回京。在康照五十二年,孔四真死亡,葬在公主坟。

八里桥,因距通县西八里得名

在朝阳区和通县通惠河的交界处的地方叫八里桥。因八里桥跨越通惠河上,原名永定桥,又因距通县西八里,故名八里桥。这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桥长四十余丈,三丈来宽,中间最高处距水面三丈许。1958年又在八里桥临近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公路桥。公路桥和八里桥并肩横跨在通惠河上。早在1860年9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用大炮轰开了天津大门之后就向八里桥攻击。很快,通州陷敌。9月21日,侵略军乘机猛扑八里桥妄图一举打开人京的“东大门”。负责防务的僧格林泌、胜保等清军将领被侵略军的洋枪洋炮吓破了胆,他们贪生怕死,争相逃命去了。由于清朝政府腐朽无能,结果清军大败。侵略军乘势进逼北京,吓得咸丰皇帝逃到热河“避难”。消息传到国外,英法政府欢喜若狂,拿破仑第三立即授予指挥战斗的侵略军头目蒙格斑“八里桥伯爵”的封号,以示嘉奖。

在繁华的西单北大街西侧有条长巷叫辟才胡同,谁知这是三易其名的最后结果呢!最早叫小石佛寺,因为这里有一座元朝的遗刹。明朝时,有老僧在此挖出过一个石佛,故称此名。清朝时,这里靠近大木仓,并有劈柴出售,所以改名为劈柴胡同。清末民初,北京的教育事业很落后。光绪末年有位叫臧佑宸的天津人,在劈柴胡同中间创办了一所“两等小学”,附设音乐、图画、手工、体育等科。学校办得生动活泼,不但对外展览教学成绩,还常常举办各种演讲会。为了扩大影响,臧佑宸编了一首歌:辟才!辟才!

辟才胡同中,苍苍菁菁槐树兼柏松,是何处?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开辟人材,人材开辟,胡同著其名。于是就第三次改名,将劈柴胡同改为辟才胡同。

有些地名随着历史的变革而更改。如东交民巷,早年叫“东江米巷”,因为北京把精米叫做“江米”,名称故此而来。直到清朝光绪初年建立了外国使馆之后,才叫“东交民巷”。因为这里集中了一些外国使馆,也开了一些洋行、餐馆等外国商店,但还同清政府各衙门混在一起,如翰林院便只与英国使馆一墙之隔。

大栅栏,真的有过栅栏

游人逛北京,都喜欢到大栅栏购物、游览,因为这是一条很有名气的古老闹市,繁华的商业中心。这条街明朝叫廊房四条,到了清朝中叶就改名为大栅栏了。为什么改名呢?因为那时北京多贼盗,活动时间多在深夜。为了防盗,明代弘治元年,有个叫王敏的官员向皇帝递了一份奏折,说要“于京城内外小巷路口置立栅栏,夜间关闭”。理由是“京城之內,大街小巷不止一处,巡捕官兵,只有七百余名,未免巡历不周,一闻有盗,昏夜追赶小街曲巷辄被藏”。这项奏议,得到批准。于是北京内外城许多小街曲巷便分别置立了栅栏,有的还派官员看守。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北京内外城就有了一千七百多座栅栏,光绪十五年经五域御史奏准,又对京师栅栏进行重修。前门外大栅栏就是这些栅栏当中的一个。因为这里是商业闹市,所修的栅栏较之别处为大,故称大栅栏。这条街的街名就是由此而来。

有的胡同名称,原本实在太俗不能不改。诸如“小哑吧”改成“小雅宝”,“狗尾巴”改成“高义柏”,“猪尾巴”改成“智义柏”等等。这些更改的名称,虽并不理想,但总算脱俗了。

有些地方的名称,常用一些生活中习见之物命名,所以往往被编成迷语,可供游嬉。如集中在东城的四条胡同,分别是最重、最轻、最黑、最白,颇可一猜。“铁狮子”够重了吧,“灯草”还不轻吗?“煤渣”够黑了吧?“干面”还不白吗?

游客如织的大栅栏

有些地名又紧紧同北京市的风俗习惯相连。有的地名名副其实,也有的话不贴题。崇文门外有条花市大街。在百年之前,这里的制花作坊,鳞次相比,民间手工,艺人云集,用绢、绸、纱、绒制做各种各样“头花”。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这样记载:崇文门外迤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纸花,非时花也。花有通草、绫绢、绰枝、摔頭之类,颇能混真,花市也就由此得名。

前门外的天桥过去是民间艺人荟萃的地方。凡听书喝茶的人都到这里来,这是北京曲艺观众的传统习惯。解放前,这里有拉洋片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演小戏的,变魔术的,摔跤的,比比皆是,可艺人们流尽了辛酸的眼泪。

提起厂甸来,老北京人都有深刻印象,至今不忘。清初,北京内城有个灯市口,每年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是灯市,出售五光十色的宫灯、纸灯的商贩,卖艺演拳的艺人,还有贩卖杂货的,纷纷来这里设摊,成为一个临时集市。入夜,一连放灯十几天,共庆佳节。市民观灯为乐,火树银花,十分热闹。

地名是文化的镜象,北京的胡同名称也有极雅的,象“百花深处”,其名叫人油然神往。其实,这条小而曲折,并不出奇。相传明万历年间,有张氏夫妇,在这一带种菜为业,渐有积蓄,遂养花垒石,终成一处风景点。现在美名还在,菜地早没有了。

以“数”排列的胡同街巷很多,“三里屯”便是其中之一

以“数”排列的胡同街巷很多

北京的地名,也有许多查无根据、由来无着,令人费解的。以“数”排列的胡同街巷很多。如东四和西四都有头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四条胡同、五条胡同、六条胡同……还有一些在称呼路名之后再加上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以“数”字作路名全称字头的,从“二”可以排到“十”。如二里庄、二道沟、二龙路、二里沟、二拔子;“三”字最多,可居首位。如三庙街、三里河、三里屯、三虎桥、三不老、三座桥、三间房、三转桥、三家店、三路居、三营门、三源里、三塔寺、三槐堂等。其它如四道口、四拔子;五里屯、五里沟、五棵松、五里店、五间楼;六里桥、六营门、六铺炕;七孔桥;八宝甸、八王村、八棵杨、八里庄、八宝山、八角村;九王坟、九龙山;十字坡、十里堡。虽难查出以“一”字为路名的字头,但以“小”字为字头的路名却不少。如小瓦窑、小屯、小沙土园、小井、小庄、小西天、小关、小红门、小经厂、小乘巷、小院胡同、小力胡同、小水车胡同、小酱坊胡同、小雅宝胡同、小牌坊胡同、小后仓胡同等。

除了以“数”为字头的路名外,还有以“方向”为字头也是不少。如东管头、东板桥、东富藏、东八宝、东坝;西峰山、西马尾帽、西楼巷、西德丰、西营房、西红门、西夹道、西椅子、西平庄、西营子胡同、西大胡同;南橫街、南四眼井、南钱串、南火扇、南吉祥、南沟沿、南堂子、南马道、南菜园、南线里、南运巷、南池子、南门仓、南辛庄;北洼路、北池子、北月牙、北玉带胡同……

如果说北京城是座开放的博物馆,“地名”就是各种“陈列品”的说明书。

猜你喜欢

大栅栏栅栏胡同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一尺大街”长几米?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围栅栏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