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进人机共融新时代
2021-10-13王永生
王永生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同时,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9月10日至13日,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为主题,得到20家国际机器人机构支持,30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参会。与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国际嘉宾规格更高、主题演讲内容更精、创新技术产品更尖端。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也从太空发来祝福。
与往年相比,在本届大会上,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领域尖端成果和首发新品更多。国产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等关键产业化能力持续提升,部分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0余家企业参展
由北京市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设立的展区中,110余家企业的500多款产品全面展示了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和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领域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
大会创新办会模式,大会论坛克服重重困难,与国际嘉宾“云上”相见。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等300多位业界专家和企业精英在“云上盛会”展开巅峰论道,3大主论坛、19场专题论坛、7场国际双多边会议、20场配套活动,为现场和全球远程听众献上了一场场立意高远、内容丰富的思想盛宴。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在开幕致辞中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全球机器人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送餐、配送、家庭服务、垃圾分类……种类繁多的机器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好帮手,服务机器人杀入更多细分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本次大会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签约金额达53亿元,进一步促进机器人领域新技术、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大会还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机器人十大前沿热点领域(2012-2022年)》等系列成果。
根据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即便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为全球贡献了40%左右的份额,连续多年稳坐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地位。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年至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8.3%。
发布的《机器人十大前沿热点领域(2012-2022年)》指出十大领域包括人体人工肌肉与智能皮肤、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微纳器件及微型执行器、虚拟现实机器人与交互技术等。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投创之星”优秀项目也于当日出炉,10个项目脱颖而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与产业融合的生动案例。
机器人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引发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功举办6届,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1世界機器人大会发布会现场
服务机器人大势已来
近年来,AI、AIoT(智能物联网)技术让机器人的效率更高、能耗更低,这让服务机器人产品更加灵活。城市基础设置的智能化深入,让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丰富。基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服务机器人的未来潜力巨大。
从应用场景来看,服务机器人和C端用户离得更近,比如大众熟悉的配送、消杀、导引类机器人等。其实随着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服务机器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提供检测、应急等服务的机器人厂商也认为,自己在服务机器人行列。正是这些多才多艺的机器人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机器人市场的“刚需”时代正在来临。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06.5亿元,2020年此数据增长至260.4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334.6亿元。中国服务机器人占整体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例将从2019年的35.1%增长到2022年的44.3%,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服务机器人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8.4%。
按细分领域分,中国服务机器人可分为特殊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用机器人。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为服务机器人设置了专门的展区,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宇数的四足机器人、普渡的消杀机器人、云迹科技的配送机器人等代表产品集中展出。
如果根据目标人群划分,服务机器人又可分为to C、to B两种,比如to C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to B的比如配送机器人等。具体到这次世界机器人大会,记者探馆发现,to B应用于服务业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占比更多。
110余家企业的500多款产品在展区亮相
以清洁机器人为例,亿欧智库测算,从经济层面上看,现阶段清洁机器人在主要五大场景中的替代成本上限约3万-6万元/月,例如在办公区234万平方米、公共清洁面积60万平方米的园区,清洁机器人在办公室段替换人工,可替代20个员工,替代成本6.32万元/月。
大会参展商表示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不论是常见的室内服务机器人,还是相对小众的水下机器人,都有不少新入局者。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领域已经拿到79笔投资,几乎和2020年全年的81笔持平,融资总额141.2亿元,已超过2020年的108.1亿元。
面对人口缺口问题,从业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博雅工道业务总监李乔李乔介绍,“现在博雅工道已经和百余所高校建立了深入的合作机制,比如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合作之后,高校本科、研究生的毕业设计会由博雅工道工程师出题,工程师和高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来博雅工道工作,这样的对接既有针对性,又能让学生入职后快速拿下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介绍,机器人技术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到民生、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5G、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器人的未来。
专家指出,机器人相关技术融合创新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知识产权归属、跨学科人才短缺等堵点,产、学、研、资全面融合仍有难度。为破解难题,全国多地着力搭建适宜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微生态”。
以机器人大会举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区域搭建国际一流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平台,引领带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已成为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成为经开区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之一。
中国机器人产業迈大步
随着使用密度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开幕致辞中将机器人产业喻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已在国民经济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们难以见到的纷繁复杂场景中,很多高精度、高难度的作业任务正由机器人协同人类完成。辛国斌指出,机器人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回望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全球机器人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辛国斌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埃孚特、天智行等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
但辛国斌也提醒业界要清醒认识到,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高端供给仍然不足,行业应用水平待进一步提高。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牵头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要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共性技术,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创链。
大会论坛上,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事业部中国研究中心经理张佳帆说:“虽然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确定性,但畅想未来,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在工作场所将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和工业机器人并肩工作,友善交互。”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说:“近几年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而机器人由过去在‘笼子里作业的系统往人机共融的方向发展,是协作机器人出现的非常重要的契机。”就像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总结的那样,我们走到了一个人机共存的时代,机器人成为新一代家庭服务数据的入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所言,一代一代的迭代创新,让机器人能更加聪明、更加有效、更加可靠地为人类带来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