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10-13刘孟丽杨喜霞曾织帜李露寒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度负性神经功能

刘孟丽 杨喜霞 曾织帜 赵 敏 李露寒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3],影响病人预后[4,5]。早期预防、识别、诊断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年龄>18 岁;②头颅CT、头颅MRI 诊断脑卒中;③发病后1 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 分;④住院时间达3 周或3周以上,出院病人在治疗5 周完成门诊神经功能复诊及情绪量表测评。排除标准:①发病前有明确的精神疾病病史,或者服用抗抑郁类药物;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胃肠疾患或肿瘤;③有认知功能障碍或失语,不能配合抑郁量表测评;④拒绝参与抑郁量表测评。

2019 年7~12 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脑卒中50 例,其中男33 例,女17 例;年龄19~79 岁;出血性卒中4例,缺血性卒中46 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 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18 分。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9~79 岁,平均(58.24±12.64)岁;出血性脑卒中4 例,缺血性脑卒中21例;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2例病灶在左侧,5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25例中,男18 例,女7 例;年龄23~78 岁,平均(61.40±10.40)岁;均为缺血性脑卒中,3 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5例病灶在左侧,3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心理干预内容包括:①稳定情绪,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安慰病人,给予相应的疏导;②脑卒中知识的宣教,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脑卒中,使病人能够充分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加强社会支持,了解家属心理顾虑,引导家属以正确的方式支持和帮助病人,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增加配合治疗和恢复性训练的积极性;⑤指导病人自我心理康复,在康复治疗和肢体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6,7]。

1.3 抑郁测评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抑郁[8]:总分>24 为重度抑郁,18~24 分为中度抑郁,7~17 分为轻度抑郁,<7分为正常。

1.4 神经功能评估 采用NIHSS 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状况的比较 对照组轻度抑郁5 例,中度抑郁17 例,重度抑郁3 例;观察组正常6 例,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0例,重度抑郁2例。观察组正常比例(24.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而中度抑郁比例(40.0%)明显低于对照组(70.8%;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的比较 入院时、治疗1周两组NIHSS 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 周,两组NIHSS 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脑卒中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减轻负性情绪所产生的心理负担,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6,8]。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可能与社会心理、神经递质及神经内分泌等相关[9]。目前,脑卒中后抑郁多认为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应激和生物学改变可能是急性期引起抑郁的重要原因。卒中后的肢体瘫痪、功能丧失可导致病人的社会角色下降或者缺失,从而使病人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对病人的心理刺激也越大,也就越易产生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发病1 个月内约为30%[1,2],呈动态变化,高峰期在卒中后3~6 个月,脑卒中后3~5 年仍有18%~30%的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因此早期识别、干预尤为重要。在临床药物治疗和肢体康复理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能够使病人认知脑卒中,了解脑卒中相关知识,从而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时解答病人的疑惑,减轻负性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提高病人主动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因此,病人家属亦是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因为家庭心理护理是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的桥梁,能够避免过渡期间出现的脱节。良好的家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10]。

本文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纳入的样本量偏少,未纳入合并有失语的脑卒中,未采用随机法,容易产生偏倚。其次,脑卒中后抑郁在早期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可能随着肢体功能的恢复而好转,发病高峰期在卒中后3~6个月,而本文仅进行5周的观察,时间偏短。第三,为了减少失访率,本文多纳入本地病人,而这部分病人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高于农村平均水平,人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中度负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米手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