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1-10-13郭亚琼高若飞李小芹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肛周肠道患儿

郭亚琼, 于 静, 高若飞, 李小芹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近年来,CD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累及全消化道,呈跳跃性和全层透壁性炎症改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CD常合并肛周病变、消化道出血、肠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其中,肛周病变是CD常见的并发症,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加快病程的发展。鉴此,本文旨在对CD合并肛周病变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为CD患儿的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8例CD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符合《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中关于CD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肠结核、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或免疫缺陷病等患儿。根据有无合并肛周病变将其分为肛周病变组(15例)和无肛周病变组(23例)。根据2003年美国胃肠病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的技术评论标准[3],CD的肛周病变分为肛周皮肤病变(皮赘、痔疮)、肛管病变(肛裂、肛门溃疡、肛管直肠狭窄)、肛周脓肿和肛周瘘管、直肠阴道瘘和癌。

1.2CD的诊断[2]结合临床、影像、内镜及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1)临床表现: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痛并伴明显体重下降,发育迟缓,可有腹泻、腹块、肠瘘、肛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等症状。(2)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剂造影、钡灌肠造影、CT或磁共振检查见多发性节段性的肠管僵硬、狭窄,肠梗阻、瘘管。(3)内镜检查:病变呈节段性、非对称性、跳跃性分布,阿弗他样溃疡、裂隙状溃疡、铺路石样外观,肠腔狭窄,肠壁僵硬,狭窄处病变呈跳跃式分布。(4)手术标本外观:肠管局限性病变,跳跃式损害,铺路石样外观,肠腔狭窄,肠壁僵硬。(5)活检组织标本或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固有膜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黏膜下层增宽呈穿壁性炎症。根据累及部位可分为回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上消化道型。

1.3资料收集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内镜检查结果等。应用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ediatric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PCDAI)评分评估儿童CD的疾病活动严重程度,评分越高说明越严重[1]。所有患儿均在首次入院时完善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的检测。其中CRP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试剂盒购于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SR检测试剂盒购于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ALB采用瑞士罗氏Cobas 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2 结果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38例CD患儿中合并肛周病变15例(39.45%),其中肛瘘6例,肛周脓肿7例,皮赘1例,直肠阴道瘘1例。肛周病变组年龄小于无肛周病变组,血清ALB水平低于无肛周病变组,入院时PCDAI评分高于无肛周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CRP、ESR和病变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除肛周病变外,肛周病变组发生并发症5例(33.33%),其中1例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并电解质紊乱,2例患儿发生肠穿孔并电解质紊乱,1例肠梗阻,1例肠狭窄。无肛周病变组发生并发症9例(39.13%),1例消化道出血,2例肠穿孔,2例肠梗阻并肠狭窄,4例电解质紊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

3 讨论

3.1近年来,国内外C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5],且多数成人CD早在儿童时期就有症状,或是由儿童CD发展而来。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病程发展更迅速,病情变化更快,肠道受累范围更广,故儿童CD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6]。儿童患者正处于快速生长时期,对营养需求更高,故对生长发育影响更大,发生营养不良风险更高。CD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和发热等典型临床表现[7],亦可表现为口腔溃疡、周围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肠外表现[8-9],儿童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率更高。因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故临床诊断难度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10]。CD患儿易出现肛周病变、消化道出血、肠狭窄、肠梗阻、肠穿孔、严重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3.2一项纳入525 425例成人与儿童IBD患者的荟萃分析指出,与白人相比,亚裔CD患者更易合并肛周疾病[11]。国内有研究表明,儿童CD合并肛周病变的发生率高达13.6%~62%,早发型CD肛周病变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12-13],在存在基因突变者中发生率更高,临床表现也更严重。肛周病变可加速病情进展,增加患儿住院率、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致残率等,使临床缓解率更低,临床上应高度警惕[14-16]。CD肛周受累可发生于疾病过程中的任何阶段,肛周病变可作为CD患儿的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出现,亦可以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肛周病变可作为CD的预警征象给予医师一定的诊断线索,当有腹泻、腹痛、便血、发热等表现的患儿出现了肛周脓肿,尤其是对于男性、低年龄段患儿,应高度警惕CD的可能,需要更详细地进行病史采集,进一步完善影像学、胃肠镜、黏膜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检查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另外,肛周病变也是CD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预示可能会出现肠狭窄或者穿透表型的快速进展[17-18]。有研究显示,CD病程短,狭窄型和穿透型可增加CD患者肛周病变的风险,而肛周病变又可加快CD进展为复杂型(狭窄型和穿透型)的肠道表型,这说明CD患者的肠道疾病行为与肛周病变严重程度一致并相互影响,肛周病变状况可反映肠道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19-20]。因此,CD患者肛周受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与成人相比,肛周病变在儿童中具有更高的侵袭性[18]。肛周病变分为肛周脓肿、肛瘘、皮赘、肛裂等,临床上以肛周脓肿和肛裂最为常见[21-22]。本组研究病例中肛瘘6例,肛周脓肿7例,与唐晓艳等[23]研究结果相似,但与国外报道差异较大,考虑可能与种族、环境等因素有关[24]。本研究发现,肛周病变组的确诊年龄显著小于无肛周病变组[(9.32±4.44)岁 vs (12.33±1.47)岁]。目前关于年龄与肛周病变发生机制的关联性尚不清楚,考虑与基因和环境有关,但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CD患儿在诊断时以回结肠病变为主,这与成人以结肠、上消化道为主要病变部位有差异,这可能与胃肠道微生物优势群的差异有关联,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3.3CD患儿恐惧饮食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导致患儿常过度回避饮食,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肠道炎症和(或)脑肠轴异常、肠道微生态环境异常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受影响。肠内瘘、肠外瘘以及反复小肠切除会导致肠管吸收面积减少,肠内瘘形成盲袢使细菌过度繁殖,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肠道炎症可导致大量营养物质的丢失,而一些药物,如激素、柳氮磺胺吡啶等,也会影响食欲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上述情况均可造成CD患儿合并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消瘦和体重下降[25]。本研究显示,CD合并肛周病变的患儿其血清ALB水平更低,PCDAI评分更高,提示CD合并肛周病变的患儿肠道炎症更重,对营养吸收影响更大,且疾病的严重程度加重了机体的消耗,造成合成代谢减少而分解代谢增加,故肛周受累患儿更需要重视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肛周病变在低龄男性CD患儿中多见,合并肛周病变的CD患儿常有更重的肠道炎症,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影响更大,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肛周肠道患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