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21-10-13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扶丹红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竞争力创新能力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扶丹红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地区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投入与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但各区域间创新水平参差不齐,区域间创新发展存在创新要素配置不均、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随之产生。区域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态势,从而使区域创新水平不平衡,创新要素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导致创新产出因素具有空间差异,且各地区对创新要素的吸收与容纳的能力也存在明显的优劣势。现今,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重在努力提升整体与局部的创新水平,对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分析对比提升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从而驱动各区域创新水平提高。

二、文献综述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明显,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配置也影响着创新活动,生产要素的重新组织为企业带来特定方向的技术创新,进而引发了区域技术水平的逐渐提升。我国学者从多个视角对科技创新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取得了许多成果。魏阙(2015)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作出了评价。陈国宏等(2015)基于熵值法及动态综合评价法定位了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并分析评价了我国31个省份的科技创新能力。贾春光等(2018)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科技投入、产业规模、创新产出和产业环境等四个方面评价了山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赵新力等(2021)选择总量和均量科技创新指标对福建省的科技创新进行评价。现有研究成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逐步构建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也为学者们对其他评价方法的拓展提供了理论方法。本文结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20》,选取有效影响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指标构建体系进行因子分析。

三、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依照当前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以及参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遵循指标体系涵盖全面、指标数据搜集可得、指标选取规范等原则,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报告内容,体系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属的23个二级指标。其中,知识创造包括R&D全时人员当量、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政府研发投入、R&D人员5个二级指标;知识获取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中来自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交易金额(按流向)、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资金中外资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技术经费支出5个二级指标;企业创新主要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个创新活动指标,具体有:研发人员数、研发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及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而创新环境分别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和企业总数、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高技术企业数,还有人均GDP、教育经费支出、按目的地和货源地划分进出口总额在内7个二级指标。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和方法选取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以及各指标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本文选择2018年我国28个省市地区的指标数据进行研究(西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地区除外),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9》等,并运用Stata15.1版本对各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结果

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其值大于0.5,且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概率P值显著,表明该样本数据有效,能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前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6349、0.2269、0.0717,则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因子得分的公式为:

各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排序情况如表1。

表1 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结果

由表1得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等省市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较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创新发展水平高,科技创新竞争力强。除了北京外,其他省份都在东部临海区域,对外贸易程度发展高,基础设施完善,市场活力好。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中上游,与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有些差距,而福建、湖南、湖北、河北、江西、陕西、重庆、天津等地区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比平均水平低,其在知识获得途径上不如沿海区域便捷,但总体上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错,科技创新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陕西则在西北地区中科技创新竞争力是相对较好的。而云南、广西、黑龙江、贵州、山西、甘肃、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落后,是由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落后、科技人才流失等原因引起的。

五、结论与对策

本文通过评价分析,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给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区域间交流。促进相邻区域内企业、科研平台、高校等在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减少由于竞争而人为造成的相邻地区间的技术交流障碍。第二,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是推动区域创新溢出的内在动因,存在显著而正向的空间溢出。创新要素的配置以及科研机构的数量等都对科技创新活动有着直接影响,也是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重要支撑。第三,营造积极的创新环境。应实行以创新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为企业的技术获得、知识获取提供支持,鼓励企业间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引进与购买,鼓励企业扩大科研人才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巩固加强企业消化与吸收新技术的能力。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竞争力创新能力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