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大学中国哲学课实践创新探索*——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1-10-13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晓可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文稿成果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邓晓可

一、中医药大学中国哲学课实践创新的意义

传统的中国哲学课程,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哲学专业来说,这固然是掌握大量中国哲学知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最好方式,但是对于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说,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就教学目的而言,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哲学课不是以培养专业的哲学学者为目的,而主要是为中医药专业的学习提供基础的理论与开阔的视野。就客观条件而言,大部分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哲学课课时相对较少,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为中医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课只有36学时,要想全面地介绍中国哲学思想,让学生建立起成体系的理论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所有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哲学课面临的问题,为了开辟出一些新的途径,对课程实践创新方式的探索便有了意义。

其一,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思维方式。中国哲学许多时候被认为是“实践哲学”,这种看法虽不足够全面与深入,但能体现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知行合一”。即哲学的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对理论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只有转化为实践,与自身的生活生命融会贯通,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所以,探索中国哲学课实践创新的方式,既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也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其二,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同。中国哲学与中医学在最基础的理念上是相通的,如果能够从中国哲学中理解到传统文化根本的视野,即看待人与自然及其关系的思想方法,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医学。如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哲学课,是为大一、大二的中医相关专业开设的,学生专业学习起步不久,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整合能力也相对不足,就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哲学理解传统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所以,探索中国哲学课实践创新的方式,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与思考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关联,既吸收了中国哲学的知识,又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多了解。

其三,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医学生大多非常看重专业课的学习,这固然不错,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课程培养全面能力的价值。医者本来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医学者更是不能欠缺传统文化的素养。所以,探索中国哲学课实践创新的方式,使课程更灵活生动,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本身的丰富多彩、活泼有趣,才能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让学生相互讨论切磋、合作践行来完成实践创新的学习任务,既能促进课后的学习,也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实践创新方式的探索

中医药大学中国哲学课实践与创新方式的探索,主要在课程之内进行。在理论教学以外,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开,既能提升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兴趣去完成实践创新的任务,使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创新教学以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题的方式展开,培养学生对哲学知识理论的讨论与研究、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多方面能力。

(一)明确目的,设计内容

在课程中实施实践创新内容,一方面,应根据课程整体的教学目的和大纲调整、安排已有的教学内容,使实践创新部分能较好地与中国哲学的理论知识关联,让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哲学不是玄思,而应当与我们实际的生活与学习合而为一;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又需要有独特性,而与课程讲授的方式有所区别并相对独立,才能使学生明白这门课程是如何培养、以及培养怎样的实践创新能力的。

首先,从方式设计上,实践创新环节以小组完成课题的形式开展。课题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成果形式,如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中国哲学的思考。成果多样化,既能以最贴近学生的方式打开他们对传统思想的理解,又能体现思想本身丰富的实践性,及其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创新性。

其次,从主题设计上,实践创新课题的主题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应是对中国哲学基本思想的学习与思考。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哲学课会围绕儒家思想提供一些大方向的选题;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最为重要的部分,也与中医学生紧密相关,并且思想本身也具有实践创新的要求。确定大主题之后,再由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专业或其他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收缩范围,确定具体的主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与探讨。

再次,从结构设计上,实践创新环节应与整个课程融合为一体,可通过成绩构成安排为课程中的一个部分。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中医学长学制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课,根据学校要求,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为60%;平时成绩中考勤占5%,个人作业占15%,小组讨论占20%;小组讨论是将学生课后学习与课堂展示结合起来,就可以设计为实践创新环节。

最后,从评价设计上,实践创新内容形式多样,需要确定相对统一、公正的评判标准。既要根据课题的目的、内容、形式等,制定较为完善的评判标准,也需要结合完成的过程来进行整体评价。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哲学课,除了最终成果,还设计了能够体现过程的报告;学生完成报告和成果需要反复与教师交流,教师则可通过交流的过程了解同学们的参与、团队合作、对相关哲学问题的理解等情况,再结合报告与成果的完成程度一起作为评判依据。

(二)明确步骤,设计过程

在大致方向确定后,需要明确具体怎样展开,才能既起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又促进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哲学课为例:

(1)在初次上课时向学生详细说明实践创新部分的意义与目标、内容与安排等,向学生介绍可选择的主题与形式,请学生在课后自行分好小组,每组4-10人,并用约两周时间完成《小组项目登记表》。(见附图1)《登记表》是第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选题、内容与形式的初步构想、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图1 小组项目参考主题、参考形式及《小组项目登记表》

(2)教师收到学生《小组项目登记表》后,再与每个小组进行交流,反馈问题、建议等。包括:具体选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有的小组选择“仁”为主题,就需要缩小范围,可建议选择“医者仁心”之类,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对生活的思考等较小主题;确立的完成形式是否合适,如有的小组选择诵读为最终成果的形式,但诵读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可建议在报告中加上每位同学对诵读内容理解或小组讨论的文字;如何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有的小组选择《论语》中的片段拍成场景剧,下一步就需要将《论语》的内容转变为剧本,再与教师讨论剧本中对思想的理解是否准确等。在教师与每个小组交流完成后,再确定之后的任务与完成时间,大部分小组需要在两到三周内完成初步的文稿。

(3)学生完成初步文稿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提出修改建议。这一步讨论交流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文稿了解现阶段学习和思考的状况,而提出修改建议也是有针对性的教导;同学们则可通过反复修改文稿,对中国哲学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完成更有质量的成果。讨论到完成文稿,由于学习水平、投入程度的不同,可能会有次数的差异。初步文稿完成程度较高,则可在修改之后直接投入成果的制作;而完成度较低的,则可能需要修改多次,反复讨论除了调整文稿内容外,也可以逐渐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到时限前需完成合格的文稿,才能投入到成果的制作中。

(4)学生约用两到三周完成成果的制作,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再与教师交流讨论,以保证完成合格乃至优秀的成果(见附图2)。最后,除了提交成果,还需将定稿的文本附在《小组项目登记表》中,形成较为全面的成果形式。教师根据选题的合理性、与内容的配合度,小组团队合作、与教师交流的情况,文稿与最终成果的完成度等多方面综合评分。完成质量较高的作品,既可向学生展示,也可作为今后再次实施实践创新教学的参考。

图2 小组项目成果截图,分别为配图文章、PPT加音频讲授、读书讨论会视频、演礼视频等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笔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哲学课上,以中医学长学制的班级为中心,经过三至五个学期的尝试和调整后,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了不少收获。

从中国哲学课来看,实践创新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比较新颖,尤其是在中医药大学中,中国哲学课受到课时与定位等客观因素限制,对教学模式的探索较少,尚有发展的潜能。但另一方面,传统授课模式的持续,可能也在于这是适合中国哲学这门学问的。所以,能不能有所突破,不在于实践创新的设计有多新颖,而在于是否适合这门课程、是否能在中医药大学中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从实践创新教学来看,当代其他人文学科对实践创新教学的探索较为丰富,有些学科已经比较成熟。但一般认为实践创新教学适用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中国哲学课由于其传统文化的内容,与较强的思辨性、哲理性,会被认为实践创新的方式可能不利于传授其中深刻的思想,从而受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所以,对中国哲学课的探索,也能进一步丰富实践创新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尝试通过实践创新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深度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尝试运用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让实践创新教学更加丰富,对教育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有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实践创新教学与课程的融合问题。要在非常有限的课时中,将实践创新部分与授课部分恰当地融为一体并非易事。虽然实践创新本身符合中国哲学的精神,其形式与内容也符合课程要求,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授课时间。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有限,医学生也少有时间和精力在课后自学,如果理论的讲授不够充分,学生就较难有效地吸收中国哲学的基本知识。这样,实践创新就缺少必要的基础,从而也较难达成目标。所以,需要不只是加入实践创新的部分,而是连同授课部分一起进行调整,探索更加有效的授课方式。

其次是师生时间精力的问题。如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哲学课上实施的实践创新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实践创新的意义。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小组项目登记表》和文稿,并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才能给出合适的建议;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后有一定程度的自学,并认真撰写和修改文稿,才能制作出合格的最终成果。虽然师生间充分的交流、与学生认真面对学习任务都是应当的,但若教学的设计使得教学过程中某一个部分过多地占用师生的时间与精力却未必合适,这也并非可持续发展之道。所以,需要结合理想情况和现实限制,对实践创新部分再进行调整,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再次是评分标准的问题。实践创新的成果由于是多种多样的,较难有完全统一的判断标准,所以评分标准是比较笼统和相对模糊的。但这样学生能够以自己感兴趣的、灵活的方式进行展示。相反统一、细致、具体的判断标准,对学习过程和成果有较强限制,反而会无法实现实践创新的价值,也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评分标准的制定与教师的主观评价应更注重公正性,偏向内容的正确与充实、学习过程的认真与投入,强调成果形式更多是对内容的辅助和完善、对学习过程的体现,以避免学生陷入对成果形式的追求。评价设计是一个难点,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创新教学中不断改进。

最后是寻求课外成果展示的多种途径,扩展中国哲学课以外的影响。在学生完成实践创新成果后,除了在本课堂,还可寻求不同途径的展示。如与其他老师合作,在中国哲学以外的课堂中进行展示;与学生合作,在社团活动或班会中进行展示;与网络团队合作,在网络上进行展示等。这样既能宣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其他中医药大学提供参考。而这些方式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文稿成果
文稿规范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文稿规范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