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院校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1-10-13巫建华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高现代农业职业院校

巫建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乡村振兴“五个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要做好“三农”工作队伍和人才的衔接,留下一部分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引入一部分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部分乡土实用人才[1]。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是培育乡村振兴大学生、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的主要教育途径,是实现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2],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大改革大发展阶段,“双高计划”便是其中思路最新、投入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创新举措之一。“双高”院校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将发挥引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的示范效应。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学院”)为例,学院长期以来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国“双高”院校建设的样板,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对该学院“双高”建设的建设方案和发展实践进行梳理和思考,对于“双高”建设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农业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

(一) 重大发展机遇

1.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类职业院校发展赋予了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对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是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路径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指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举措[3]。“三农”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乡村振兴之后,农业农村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将井喷式增加,要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问题,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4],这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农业职业院校要紧紧把握机遇,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与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五个振兴”。

2.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为职业院校注入了新动力

2019年“职教20条”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启动的“双高计划”,坚持扶优扶强与提升整体保障水平相结合,以“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为建设标准,支持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先行先试,为职业教育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框架、机制、路径和模式,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目标[5]。2020年“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指出,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为职业院校“转职能、提效能、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 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类职业院校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江苏时提出:江苏省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再次视察江苏时,提出了“两争一前列”的指示,对包括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在内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苏现代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各行业前列,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围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农林职业院校要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融入现代信息、生物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要培养“一懂两爱”、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农业职业院校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和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叠加优势,要以“双高”建设为抓手,以提质培优为目标,把握机遇,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开启 “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征程。

(二) 突出的挑战和问题

1. 问题之一:产教深度融合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频率不断加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产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6]。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面临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重大使命。“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推动校企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遇到职教集团“集而不团”[7]、校企合作“合而不融”等诸多机制运行障碍。

2. 问题之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双高”建设,需要整合学校最优资源,举全校之力,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建设”的新局面。“双高”建设离不开人的力量,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企业优秀人才,成为一个上下一体、怀着共同愿景的团队,齐心协力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如何引才?如何育才?如何建队?如何激励?都是改革破冰的攻坚点。

3. 问题之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展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亟需能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亟需一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水平专业群。国家“双高计划”中,253个“高水平专业群”如何为国际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和标准?如何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在高质量完成双高专业群九大建设任务之外,还需要做哪些整体的设计和探索?

4. 问题之四: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路径问题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与高校基本职能如何统筹整合?路径有哪些?抓手是什么?是指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服务,还是以人才、产业为抓手的优势对接?

二、 农业职业院校建设“双高”计划的整体规划与实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问题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路径,以高质量发展和服务贡献为目标,进行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整体规划,高质量建设各项任务。

(一) “双高”计划思路与目标

学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政策精神,以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专业集群为核心,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重点,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高水平结构化双师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党的全面领导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建设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服务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服务江苏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双高计划”建设,将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成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领军学校。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国内领先,形成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国模式,为国际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和标准。

(二) “双高”计划架构与任务

学院“双高”建设方案包括“10+2”,即1个加强、4个打造、5个提升和2个重点专业群。“1个加强”指加强党的建设,是出发点;“4个打造”指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建设任务,“5个提升”指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是工作目标。2个重点专业群指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和园林技术专业群,是人才培养新模式。10个项目旨在建立完善“双高”院校的十大发展维度,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2个重点专业群旨在为高水平专业群创新探路,带动其他专业群发展,促成专业集群(图1)。

1. 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引领学院事业高水平发展

(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定扎根农村办高职的办学方向。(2)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两个作用”发挥。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实施支部书记“双带双培”计划,实施群团组织“同心联动”计划。(3) 坚持“三全育人”,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打造“禾木育人”农林特色文化。

2. 创新“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1) 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思政特色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示范工程,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实施劳动教育修身计划。(2) 借鉴国际规范,开发高规格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借鉴国际规则,开发一流技能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对标悉尼协议,开展专业国际认证。(3) 坚持以生为本,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1+1+1”的课程体系,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教材、教法改革,完善立体化评价体系。

3. 实施“智农平台建设计划”,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1) 实施“两园提升”工程,建设一流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校内综合平台开展专业实训、劳动教育和技术技能创新与积累。(2) 实施“五区共建”工程,建设现代农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将学院的专业、科技优势与属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挂钩,开展合作共建,促进专业产业紧密互动。(3) 实施“名企联姻”工程,建设一流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一个专业服务一个名企,一个院系对接一个行业,在联姻过程中,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4. 服务江苏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水平现代农业专业集群

(1) 对接现代农业产业群,构建现代农业专业集群。(2) 服务农业产业高端发展,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研制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融入先进农业生产要素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打造融入农业产业高端技术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3) 对接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专业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建立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群发展运行保障机制。

5. 创新“四依托四结合”双师培养模式,引领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1) 针对高层次人才不足,实施“神农大师名匠”引育工程。坚持引育并举,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行业柔型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深造研修等方面,下大力气,成效明显。(2) 针对教学团队不能满足“三教”改革需求,组建结构化团队。服务模块化内容教学,打造一流教学团队。服务地方产业,打造一流科创团队。(3) 针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实施5个“1”培养工程,即1个稳定的科研方向、1门稳定的专业课程、1个稳定服务面向、至少参与1年顶岗训练和熟练应用1门外语。(4) 针对内生动力激发不充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制定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制度,落实破“五唯”政策,不断提高师资建设水平,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 推进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1) 针对职教集团“集而不团”,推进实体化运作。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由学院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牵头,于2014年成立,集团成立了实体化运作公司中农产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示范推广现代学徒制、举办各项大赛、实施对口支援、搭建合作平台、成立国际职教联盟;现已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2) 针对校企合作“合而不融”,兴办中植园林学院等产业学院。学院与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江苏中植生态农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共建企业大师工作室,定制培养人才。这是学院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8]、破解产教融合难题的初步成果,推动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无缝对接。(3) 针对专业产业“相对分离”问题,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和抓手,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办学和产业的双赢互促。

7. 实施“兴村强企富农”工程,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1) 增强高素质人才供给,助推农业产业走向中高端。面向农业农村,输送一批乡村振兴骨干力量。面向行业企业,输送一批产业技术中坚力量。响应高职扩招,培养一批服务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2) 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组建“长三角乡村振兴产业推广联盟”,构建“两地一站一体”成果推广体系。(3) 推进应用技术服务,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开展“十百千万”兴农服务行动。(4) 打造继续教育高地,聚力终身学习和职业培训。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教育学力提升行动,依托“绿领学院”开展十万职业农民培育行动。(5) 鼎力科教精准帮扶,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开展职业教育“助教助学”帮扶行动,开展脱贫攻坚“扶智助农”帮扶行动。

8. 建立章程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院治理能力现代化

(1) 坚持章程统领,完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党对学院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学院事业发展制度体系和民主监督管理制度体系。(2) 推进开放办学,优化多元共治治理结构。优化学院治理架构,强化民主监督管理,健全多元治理主体。(3) 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科学高效运行机制。强化质量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完善二级管理。

9. 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升学院信息化水平

(1) 实施智慧校园提升工程,构建信息化校园新生态。提升校园网整体性能,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建设统一数据共享中心平台。(2)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形势,推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打造农业职教云平台,拓展技术技能培训新路径。(3) 打造“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学院管理方式变革。建设一站式办事大厅,实现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推进管理服务精准化。建设大数据诊改平台,助力管理决策科学化。(4) 打造江苏“农业大数据中心”,服务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农业生产数据平台,服务农业生产智慧化。建立农业服务数据平台,服务农技推广新模式。建立农业经营数据平台,服务农村电商新业态。

10. 实施“一带一路”农业职业教育行动,提升中国职教国际影响力

(1) 组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职教国际联盟,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2) 输出中国农业高职教育经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推广园林园艺专业教学资源,提供农业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建设中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中国现代农业技术示范窗口。深化海外合作办学老挝模式,培养“一带一路”国家本土人才。(3) 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建设中日彩叶苗木技术研发中心,提升教师科技创新水平。建设中德海外研习基地,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11. 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

助力乡村振兴,满足江苏优质粮油和现代园艺产业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建成高水平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打造成现代农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和创新平台,支撑江苏现代农业高端发展,服务江苏农业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范式,引领农业类专业发展。

12. 建设园林技术专业群

服务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事业,聚焦长三角地区园林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一批苗木新品种,创新智能化植物栽培技术、施工技术等,助力园林产业向智慧化、精品化发展。建设园林技术专业群,使之成为国内同类专业群的领跑者,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一批有效支撑园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标准。

(三) “双高”建设机制与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要求,坚持开放办学,强化内涵建设,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为项目建设和学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汇聚建设合力

成立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分管副厅长任组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副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10个工作小组和项目监督工作组。形成政校协同、校企协同、党建业务协同和专业组协同的工作机制,汇聚成建设“双高”、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2. 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细化项目建设方案,明确项目的发展目标、任务、进度和经费安排,制定路线图,排出时间表,按照建设任务书组织项目的高效实施,并进行动态管理。深入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在“质量立校”的大框架下建设“双高”,加强绩效考核,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3. 拓展多元筹资渠道,健全建设保障

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引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深度参与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力争使得更多的行业企业以生产设备、奖教(学)金、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学院的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筹使用、监管好专项资金。

4. 优化改革发展环境,激发建设活力

深化政校行企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改革完善学院管理体制,继续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和资源统筹能力。建立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项目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纪检监察融入机制和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和团队成员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农业职业院校提升服务贡献水平的思考与展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工作的陆续开展,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启深化“三教”改革、争创一流的新征程,在培养“永久牌”生力军和高素质农民以及提供创新方案等方面,破冰前行。然而,我国“双高计划”实施仍处于初期阶段,乡村人才培养仍然任重道远,广大职业院校需要边建设边探索,做优发展绩效,加大创新力度,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路径和智慧。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扎根中国农村大地办高职”,瞄准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的 “双高计划”建设目标,正在将习总书记提出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农林实践。结合学院“双高”建设实践以及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服务乡村振兴的努力来看,立足学院特色深耕“三农”领域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定,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职教路径更加清晰,提高培养质量开展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效。但是,面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面向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回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态度,农业职业院校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还有待完善,立足产业建设专业的主动性、实效性还有待提高。农业职业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化推进的重大部署,充分调研,尽快行动,努力实现“双高”建设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与互促。

一是升华办学理念,大力培养乡村振兴适用人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 强调,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必须把人力资本的开发放在首位。事实上,农村职业教育是重中之重,而较为理想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复合体,直接面向农村、对接农业、服务农民[9],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化设计和实现,具有直接而深远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建议农业职业院校微调发展方向,升华办学理念,在坚持培育、培训并举并重和开展“定制村干”培育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以农为本,以生为本的价值核心,有效实现涉农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共生共赢。

二是做强开放办学,全面促进政校行企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指向高质量就业的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其发展和繁荣的必经之路。当前,职业院校以开放的姿态,与政府、行业、企业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未来,职业院校的办学开放度需要更大,产教融合度需要更深。要坚持实践育人,让广大乡村地区和企业车间成为实践平台,让高素质农民、企业技术人员成为大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在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发展乡村中培养人才。要围绕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开发,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中减员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突出问题[10]。要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要开展协同创新,推进农科教、产教研相融合,进一步健全农业职业院校的农业推广系统,成为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的主力军。

三是坚定类型教育,积极探索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国家、区域战略落地和产业转型升级,亟需能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亟需一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院校和专业在高质量完成既定建设任务之外,率先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实施职业本科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贡献方案和样板,是“双高”建设者共同面临和探索的问题,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猜你喜欢

双高现代农业职业院校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