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治时期日本茶道变迁初考

2021-10-13

茶业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茶道时期日本

周 芳

明治时期日本茶道变迁初考

周 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 214145)

明治时期,延续百年的封建国家体制崩裂,日本在各方面向现代国家面貌过度,在日本历史上,明治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同时直到现在也一直影响着日本,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本文尝试以明治时期的茶道兴衰为考察点,探究茶道在日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成就了自身的变革的;明治时期日本茶道的变迁到底是怎样的。以明治时期的茶道文献为基础,并尝试对这一时期的茶道变迁进行探究。

明治时期;茶道;复兴;衰落;兴盛

明治时期,延续百年的封建国家体制崩裂,日本在各方面向现代国家面貌过度,在日本历史上,明治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同时直到现在也一直影响着日本,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大变革成为主题,不仅仅是在政治体制上,文化、教育、经济的思潮也大力“西化”,打出了“脱亚入欧”的鲜明旗帜。因此,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茶道文化却是例外,在日本向现代国家变革时,作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代表,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牢牢地占据在时代的顶端被尊崇,迎来大放异彩的时代。

本文尝试以明治时期的茶道兴衰为考察点,探究茶道在日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成就了自身的变革的;明治时期日本茶道的变迁到底是怎样的。

日本茶道萌芽于室町时代,到了安土桃山时代在平时的品茶过程中融入了“道歉茶”的意义,说的简单点,就是为了给对方道歉而为对方煮水泡茶。至此,日本的茶道应运而生。作为时代的产物,主要分为近代和现代。明治时期的茶道作为“现代茶道”的一种,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此也有很多的研究。本文以明治时期的茶道文献为基础,并尝试对这一时期的茶道变迁进行探究。

1 茶道的没落

1868年德川幕府倒闭后,确立了明治天皇政权,天皇亲政。这一基本方针的实施,积极地进行政治改革,吸取西方文明,使日本躲过了像其他亚洲国家一样沦为殖民地半知名地的境地继续发展。明治初期,日本国内兴起了“文明开化”的浪潮,人们都认为“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是好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变,以茶道为首的日本传统文化也被绝大多数人抛弃,逐渐没落。

1.1 茶道的衰败

明治初期,根据社会调查结果就能明白茶道的衰败情况。当时什么是流行的,什么是没落的,有一种类似于按相扑的顺序排列记录名字的旧式排行榜。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在“不流行の部”中排名第二的“関脇”使用的就是茶器。据高桥帚庵的《近世道具移動史》记载,传说1886年,时任检察长的渡边骥氏,以四千购买了原价为百八十点的远州流宗小堀家的茶道具。茶器沦为不流行物,其价值也随之一落千丈,当时的茶道衰败现象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井口海仙的《円能斉宗を匠略伝》中也有描述里千家宗室困难的生活:到处都是追债的人,揭不开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从茶道世家开始,凡是从事茶道相关工作的人,都陷入了贫困潦倒的生活,这一情况也能从客观上反映当时茶道的衰落。

图1 旧式相扑手姓名顺序排列记录图示

1.2 茶道没落的内因

明治初期茶道衰落的原因有茶道自身的内因,也有容易受外部影响的外因。内外因的结合作用,使茶道陷入了危机。

首先,茶道衰落自身的内因,在熊仓功夫的《近代茶道史的研究》指出了一下三点:

(1)新社会的建设,充满了紧张感,游乐的生活被否定,从单纯的悠闲生活到产生了对追求精神寄托的倾向。以前的茶道被认为是一种游艺,这种游艺闲暇与当时明治维新的思潮格格不入,违背了社会变革期向上的进步需要。

(2)茶道属于具有细腻想象力和教养的小团体社会存在。武士社会的崩塌导致茶道的生存环境发生质的改变。

(3)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经过江户时期,支撑茶道经济的武士阶级没落了,那么在这些大名家从事茶道相关行业的茶头就失去了经济支柱,也无力再发展其自身坚守的传统文化。

1.3 茶道没落的外因

影响茶道衰落的外因普遍认为有以下两点:西方化的是冲击和佛教的衰退。

明治八年福泽谕吉在《文明論の概略》中,把civilization翻译成“文明开化”,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代名词。不仅仅在制度上西方化,在文化层面上也出现了排斥传统文化,尊崇西方文化的运动。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代表的茶道,就首当其冲受到排挤。1872年福泽谕吉的《学問ノススメ》和1873年加藤佑一的《文明開化》中,茗茶被认为是“文明逆向行为”而被强烈批判。

茗茶一般被认为是佛教修行的得道产物,和佛教息息相关。但是,随着西化的发展,包括佛教在内的旧文化被强烈排斥,激进而又有点盲目,全盘地否定使茶道难以生存。1871年,明治政府下令“取消寺院神社资助”,政府切断了寺院的财政补助。失去了政府支撑的寺院没有了经济来源,不得不削减开支。加之“排佛毁释”的运动大肆扩大,象征部分日本文化的寺庙和佛像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以佛教、寺院为载体的日本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佛教的弱化与衰落导致进行茶道文化的场所都难以保障,茶道逐渐被人遗忘而没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2 茶道的复兴

明治时期是日本历史上充满矛盾的时代。一方面进行着全盘的西化,强行推行天皇政权。但另一方面看上去是以“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产业兴盛”为口号,进行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却还脱离不了原有的旧社会制度,只是以现代化进程的外衣掩盖着旧体制推行着神圣的天皇皇权,是一种“戏剧性的演出”。两者对立又统一地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表现。

因此,在文化方面同样出现了相同的矛盾局面。以“文明开化”为主基调的西方化和保留传统的“国粹主义”掀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明治中后期的名族主义开始抬头,整个社会再次呼吁要注重传统文化,作为礼法的代表茶道再次被社会认可,很多文化人开始呼吁要重整茶道,其中代表人物有冈仓天心和新渡户稻造,分别著有《茶之书》和《武士道》。

2.1 武士道层面的茶道

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在纽约发行,标志着日本作为“武士的社会”登上世界的舞台。也表明了茶道在日本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汤是不仅是礼法,而是高于礼法——是一种艺术。他是讲究韵律、富含意境的诗歌,是精神层次的修行。

2.2 关于茶道的书籍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把日本写作为“茶的国王”。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以英文出版的《茶之书》,是以波士顿美术馆讲话内容为依托整理成册的书籍,以“茶”为媒介,对茶文化及日本相关文化进行综述。明治中期,西洋化的浪潮渐渐衰退,日本社会“盲目西洋崇拜”被边缘化,西洋的物质文明和以茶道为精神代表的东洋文化充满了矛盾与对立。所以,“茶道到底是什么?”天心在“审美主义的宗教”(《冈仓天心全集 第一卷》)中作出了回答。天心的茶道观包含着艺术性和宗教性,而被社会认可。

2.3 明治时期茶道界的两大潮流

以前逐渐衰败的茶道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新贵族和新阶级的诞生而逐渐萌发出新的生命,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道路以器物为中心,讲究茶道的风雅,并探索茶与心的融合与交流。至此,茶道界逐渐分为两种类别:财阀茶人(数寄者)和革新茶人两个阵营。

2.3.1 新兴数寄者(风雅茶道)

“寄”在日语中是“爱”的假借字,从字的表面上理解,即为风雅。 指对某种事物的执着与爱好。 所谓茶道的风雅,在《日本庶民文化史料集成》中是这样的定义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使用不同的茶道器物,使整个气氛显得融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风雅者的茶道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讲究这些外在环境富人茶道。维新政府的高官,以及近代工商业的中坚企业家,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起到了拯救茶道的重要作用。他们趁着维新的浪潮,用掌握的财力,开创了新的风潮,成为了新兴的茶道风雅者,形成了以兴趣为主的茶道。其代表人物有高桥亲人、藤田传三郎、平濑露香等。

2.3.2 精神注意的茶道

从明珠中期开始,日本国内开始谴责欧美的压迫,政府开始谋划亚洲政策。在唯美主义逐渐抬头,对国粹的反省开始涌现。茶道作为国粹而受到关注。此外,茶道作为为国家服务的一种手段,发挥着精神上的效用。相对于物质化的茶道,必定会有精神注意的茶道。如前面所述,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就是将茶道作为国粹进行宣传的一个例子。他的目标是复兴被欧美文化压倒的日本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对日本的理解和关注。此外,1889年千贺可蛟的《茶道为国辩》正如其书名一样,是一本讲述茶道如何为国家做贡献的茶书。

此外,田中仙樵还成立了日本茶道学会,将茶道视为日本的国粹,提出了“修身、安身、治国、求和”的茶道理念,这正是倡导品茗精神的典型。后面将详细论述。

3 茶道的大众化

3.1 纳入女子教育的茶道

从茶道史来看,茶道是原本作为男性为主体形成的,但在目前,日本的茶道是女性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形成了茶道本来就是女性行业的错觉。茶道正式在女性中普及是进入明治时代后期的事。作为女子学校的礼仪教育被纳入其中,以此为契机,茶道世界的主人由男性更替为女性,可以说这是明治时代茶道的一大特征。

日本人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女校,1875年建校之初就以国语、汉文为主,与绘画,琴曲、缝纫等并列,点茶(茶道)也成为正式科目。这是近代女子教育中茶道教授的初见史料之一。作为培养高雅情趣的要素,茶道逐渐作为近代教育科目在女校普及。除了女校外,1912年鸠山春子创立的公立职业学校,在家庭科目中除了缝纫、烹饪等外,还加入了茶道教育,形成了一种“新娘学科”。里千家的淡淡齐在祖母真精院的陪同下,前往京都第一高等女子学校的茶道科任教。明治时期出生的奥田正造也是女校茶道教育的先驱者,供职于成溪高等女学校,致力于茶道教育。就这样,茶道教育逐渐在女校的教育中扎下了根,被认为女性教养的必需品。所以,女性成为茶道的主流。

3.2 学院与新闻业

要想将茶道纳入教育之中,并作为教养的必需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学院和新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茶道进入学术世界的契机可是说就是从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开始的。此书成功地向欧美介绍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茶道,使世界将目光转向日本茶道,进而将目光转向日本。于此同时,对茶道的认识又从欧美反向进口,对向欧美一边倒的日本国内知识分子阶层带来了冲击。由此,在日本国内掀起了茶道学问研究热潮。比《茶之书》晚半年,高桥龙雄发行了《茶道》。他是庆应私塾的国语学教授,他所写的《茶道》引用了一百七十种茶道史料,作为一本学术性的茶书,给人一种以往茶书所没有的说服力。此外,《德云》《瓶史》等都是知识分子以杂志的形式参与茶道世界的表现。《德云》的主观贵志弥右卫门提倡“作为教养的茶道”这一理念,也可以看作是学院派世界的新茶道运动。

另一方面,随着茶道的大众化,新闻业的发展也非常显著。1900年作为向大众传授茶道的期刊《茶道学志》创刊,成为茶道志新闻界的导火索。1908年创刊的《今日庵月报》是为一本一直到昭和都在继续出版的茶道杂志。如果说明治时期是茶道新闻的开端,那么到了昭和初年,各种茶道杂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1928年田中仙樵的《陶瓷趣味》《茶道潺声》,1936年的《武者小路》,1937年的《茶道时报》等茶道杂志陆续创刊。除了杂志的发行,1926年起,茶道的广播也开始了,而且是在日本广播开始仅仅一年之后的事。

3.3 大茶会的流行

茶道要想从明治初期的低迷状态中摆脱出来,就必须具备与大众面对面的新态势,所以出现了面向大众开放的大型茶会。茶道本来是由少数茶人集团的活动,但明治时期的宗室匠人们创造了在神前、佛前献礼献茶的仪式,使得茶道成为一种大众活动,人们得以参与进来。神前献茶始于1880年,作为里千家的正月服务,献茶作为神社活动被认可。接着,在木尾高山寺中明惠上人六百五十年纪念献茶,北野神社御旅所献茶,1886年北野大日本茶道三百年纪念献茶,1887年对明治天皇的献茶等献茶活动相继举行,这些都是庞大而隆重的流行茶会。1935年的北野献茶会上,参与的人数达到近万人,发展成了前所未有的大茶道。始于明治时期的“大茶会”知道今天都非常流行。

4 结语

本文结合一些日语及日本文化的一些相关材料,主要考察了明治时代(1868-1912)日本茶道的状况。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借助欧美文明快速推进近代化的过程中,被民众的生活带来了破坏和创造的激荡时代。对于茶道来说,这也是一个后退与前进并存的特殊时代。茶道知道今天仍作为传统文化被继承,这正是随着明治时代的社会变革而脱胎换骨的产物。因此,重新认识明治时代的日本茶道具有重要意义。

[1] 田中秀隆.近代茶道の歴史社会学[C].思文閣出版,2007.25-37+104-156.

[2] 叶晶晶.岡倉天心の「茶の本」に関しする一考査[J].日本学研究,2016(01):383-392.

[3] 新渡戸稲造.武士道[M]岬龍一郎訳.PHP研究者,2005.65-82+157-176.

[4] 贾红霞.浅论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欧化之路[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04):39-41.

[5] 田中仙樵.茶道入門[M].講談社,1961.3-8+183-233.

[6] 日本庶民文化史料集成:卷十[M].数寄.三一書店,1976.156-193.

[7] 熊倉功夫.近代茶道史の研究[M].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0.26-37.

[8] 李致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0.

S571.1

A

1006-5768(2020)03-137-004

2021-04-06

周芳(1982-),女,江苏无锡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电子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和日语教育。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责任编辑:徐千懿)

猜你喜欢

茶道时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寻迹万里茶道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黄金时代》日本版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