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哈盆地十三间房地区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2021-10-13方泽昕时保宏

关键词:泥岩油气厚度

方泽昕,时保宏

(1.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5)

20世纪90年代对吐哈盆地十三间房地区进行大规模勘探之前,仅有局部的地质地层考察。工区西北角和中部分布有大步1和房1两口探井,除了有少量油气显示,井内并未找到工业产流。研究区西部的红台油田,区内侏罗系及其以上地层较为发育,含有多套烃源岩,部分钻井录井见油气显示,证明该地区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通过侏罗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评价,明确侏罗系烃源岩供给范围以及生烃时间,结合十三间房地区地震、钻井、测井资料,明确油气有利运移路径、方向和预测有利聚集区。对于认识该区侏罗系油气成藏潜力,指导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吐哈盆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盆地整体呈带状东西分布趋势,总面积超过5.3×104km2。吐哈盆地由盆地内北部坳陷和南部隆起构成,北部的坳陷又由布尔加凸起、台北凹陷、哈密凹陷和黄田凸起组成。盆地经历了二叠新源运动、三叠克拉玛依运动、晚印支、中燕山、晚燕山和晚喜山六次较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六套构造层序和多套含油气系统。十三间房地区地处吐哈坳陷东部,是台北凹陷小草湖洼陷的东部疙瘩台-红台油气聚集带的延伸区域,工区面积3 050 km2。研究区目前有房1号、大步1、2号、胜房1、2号共5口钻井。整体上,前人主要针对小草湖地区的油气成藏类型、成藏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1-9],但对十三间房地区烃源岩综合评价、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较少。

2 构造演化及圈闭特征

从十三间房地区过井构造演化剖面可以看出(见图1),该地区构造演化与台北凹陷演化过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东侧发育了墩凸起,该古隆起长期存在,即越往西地层不断减薄,尤其是中侏罗世三间房组及其以上侏罗纪地层。受断层控制的背斜构造主要发育在晚燕山期和喜山期,如图1B,其中十三间房构造带主要形成于中燕山晚期,如图1A,而斜坡区部分背斜构造带受中晚燕山和喜山期的共同作用。

研究区目前发现的侏罗系构造带主要有十三间房和胜房1构造圈闭,圈闭构造样式以背斜、断鼻、断背斜为主[10]。从过台北凹陷北部山前的南北向地震剖面,可将构造带由北至南划分为造山及山前掩伏带、中部抬升褶皱变形带和南部褶皱滑脱变形带,目前已发现的含油气构造圈闭(燕山期圈闭)主要位于中部抬升褶皱变形带上(见图2)。

图1 十三间房地区构造演化剖面图

图2 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中东段南北向过井地震剖面

综上所述,研究区构造圈闭的形成时间主要有两期:一是始于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白垩世)的晚燕山期;二是喜山期,而含油气圈闭主要为喜山期圈闭。

3 烃源岩特征

3.1 烃源岩评价

下侏罗统烃源岩在小草湖及十三间房地区广泛发育[11-12],从目前统计的单井数据以及地震资料解释数据统计,该层内深色泥岩在草1井、草南1井以北,红台1-红台9井以西和胜房1井以北最发育。最厚处可达400 m;煤岩厚度在10~60 m,厚度小草湖次洼和胜房1井山前次洼最厚。

本次研究主要以该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烃源岩为研究目标,西山窑组在研究区内均有分布,整体厚度大于下侏罗统烃源岩。深色泥岩厚度最厚处可达590 m,地震属性解释揭示胜房1井以北深色泥岩厚度可达311 m。研究区煤层厚度介于20~80 m之间,胜房1井煤层厚度19 m,胜房2井煤层厚度为33.41 m。而研究区东部小草湖次洼煤层厚度普遍超过65 m,其中疙1井测得煤层最厚,为94 m,红台2井测得煤层厚度为74 m。

3.1.1 有机质丰度

从区内房1井和胜房1井下侏罗统取样145块,样品试验分析可得,房1井西山窑组深色泥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平均值为2.22%,生烃潜力为4.47 mg/g,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八道湾组深色泥岩TOC平均值为2.11%,生烃潜力为3.57 mg/g,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胜房1井八道湾组深色泥岩TOC平均值为3.5%,生烃潜力为7.73 mg/g,高碳泥岩TOC平均值为16%,生烃潜力为39.48 mg/g,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西山窑组一段烃源岩发育最好,深色泥岩TOC平均值为2.44%,生烃潜力为5.5 mg/g,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高碳泥岩TOC平均在20.31%,生烃潜力平均值为46.7 mg/g,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胜房1井八道湾组煤岩生烃潜力为104.9 mg/g,氯仿沥青“A”为1.05%,西山窑组一段煤岩生烃潜力为118.6 mg/g,氯仿沥青“A”为0.69%,综合评价为较差烃源岩。

3.2.2 烃源岩类型及成熟度

区内西山窑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其中煤岩多为Ⅲ型,泥岩以Ⅱ2为主。干酪根显微组分具有镜质组含量变化大,惰质组含量较高的特征,几乎不含壳质组,泥岩腐泥组分含量较多。整体属于油气兼生,以油为主的生烃母质类型。

根据研究区内10口井的48个侏罗系泥岩样品测试资料,实测侏罗系烃源岩Ro分布在0.47%~0.92%之间,平均值为0.65%,整体处于成熟阶段。

3.2 单井生烃历史模拟

通过单井EASY%Ro模拟,侏罗系西山窑组烃源岩于早白垩世开始生烃,在白垩世晚期达到生烃高峰,喜山晚期没有明显的生烃过程;生烃高峰期生油量远大与生气量。小草湖洼陷的草南1井,烃源岩在中晚白垩世达到最大热演化程度,白垩世末期地层抬升,生烃过程停止,喜山期地层再次沉降深埋,但热演化程度没有补偿燕山晚期最大热成熟度。因此烃源岩生烃期为1期,即晚燕山期(见图3)。

图3 单井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模拟

3.3 成藏关键期原始生烃范围

从十三间房地区南北向地层热演化程度剖面图(见图4)可知,房1、胜房2构造带以北地区,侏罗系三间房组地层及以下地层实测Ro指标在0.71%~0.82%之间,均超过排烃门限(Ro为0.7%),反映该地区多层系烃源岩均具有良好的生排烃能力。从平面上看,小草湖地区向西延伸至十三间房地区原始生排烃范围较大,现今可探明仅有小草湖地区,西山窑组生排烃范围较大,生排烃情况良好。而十三间房地区西山窑组烃源岩有效生排烃范围可达1 020 km2。(见图5)。

图4 十三间房地区南北向地层热演化剖面图

图5 小草湖-十三间房地区J2x暗色泥岩厚度及原始生烃范围图

4 有利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区预测

4.1 有利成藏条件

十三间房地区侏罗系地层主要发育滨浅湖-三角洲沉积环境,南部物源展布范围大,延伸至房1井构造带以北地区,北部物源延伸范围有限,发育至胜房1井南侧,油气荧光显示主要出现在水下分流河道优势微相砂体中[13]。

三工河组沉积期,由图6A可以看出,十三间房地区三工河组地层南部物源区延伸范围广,砂砾岩厚度在南北两侧厚度均增大,呈现南北双向物源特点。从图6B可以看出,西山窑组3段砂砾岩百分含量统计等值线图显示,砂砾岩厚度向南部逐渐增大,由此可证明南部物源展布范围进一步向南增大,呈现单物源特征。

图6 十三间房地区砂砾岩百分含量图

胜房1井油气荧光显示主要分布在八道湾组、三工河组砂岩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单层砂岩厚度在6~26 m之间,岩性主要为中砂岩、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孔隙度平均值为5.1%,渗透率平均值为0.76×10-3μm2,是有利沉积微相;滩坝沉积微相砂岩厚度在7~14 m之间,孔隙度平均值为3.7%,渗透率平均值0.169×10-3μm2,储层致密。

从柯柯亚地区八道湾组微相类型与物性关系可以得出,辫状河主河道、扇-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水下分流河道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在5.6%~6%之间,渗透率在(0.34~1.1)×10-3μm2之间,决口扇、河口坝次之,分流间湾物性最差,孔隙度在2.18%~4.1%之间,渗透率在(0.01~0.1)×10-3μm2之间。

小草湖地区红台油田西山窑组低饱和油藏物性下限为孔隙度大于7%,渗透率大于0.1×10-3μm2,电性下限为AC大于207 μs/m,DEN大于2.53 g/cm3,RILD大于30 Ω·m,含油饱和度大于42%。按以上标准统计,胜房1井原测井解释为含油水层的电性、物性特征与红台地区相似,依据“红台油田低饱和度油藏”解释标准,胜房1井原含油水层(42.6 m/4层)为“低饱和度油层”,含油饱和度45%左右,出油可能性较大。

房1井J2x-J1与红台油田低饱和度油藏特征相似,岩性裂缝间明显棕褐色油迹,岩心分析含油饱和度7.6%~20.1%,可在4个砂岩段重新解释为低饱和度油层。J2x(2 061~2 103 m)电性特征均高于红台油田下限值,含油饱和度约55%。

从物性条件看,十三间房地区储层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下侏罗统(J1b~J1s)处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带,物性最好,发育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备了形成低饱和度油藏的条件。

十三间地区燕山中晚期圈闭条件发育良好,在八道湾组(J1b)、西山窑组(J2x)、三工河组(J2s)地层中新落实构造叠合圈闭19个、层圈闭56个,面积约506 km2,圈闭资源量1.16×108t。

4.2 有利区预测

按照十三间地区寻找有效生烃范围,寻找邻近次洼中心的岩性油气藏的预测思路,预测J2x地层有利勘探区2处,位于十三间房地区中北部区域(图7A),其中Ⅰ类有利区生烃强度大于25×108kg/km2,Ro在0.8~1之间;Ⅱ类有利区生烃强度在(15~25)×108kg/km2之间,Ro在0.6~0.8之间。预测J1地层有利区1处,位于十三间房地区北部山前洼陷区域,Ⅰ类有利区生烃强度大于25×108kg/km2,Ro主要大于1.4,Ⅱ类有利区生烃强度在(15~25)×108kg/km2之间,Ro在1.2~1.3之间(图7B),以胜房1井北部山前次洼带内的构造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要勘探区域。

图7 十三间房有利勘探区预测图

5 结论

十三间地区有利成藏条件为:①区内烃源岩发育良好,整体处于成熟阶段,且生烃时间长,范围大,有良好生烃潜力;②区内储层整体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储层类型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备形成低饱和度油藏的条件;③研究区燕山中晚期圈闭条件发育良好,形成时间与生烃时间匹配良好,易形成油气聚集区。

根据烃源岩生烃强度、Ro排烃门限及储层发育情况,预测十三间房中北部及山前洼陷带可作为今后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猜你喜欢

泥岩油气厚度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泥岩层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红河油田36区块水平井水平段井壁稳定技术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南宁市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现状及问题探讨
定向钻技术施工大管径管道穿越泥岩地层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