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艺术对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
2021-10-13康暘
康暘
西南民族大学
当代艺术思潮,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这种思潮下诞生了众多的艺术形式和重要的艺术作品,但是当代艺术思潮与流派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双方的关系更多处于一种双向流动的结构当中,这种关系常展现为思潮影响流派,流派丰富思潮。所以我们这次的讨论会将重点放在流派对于艺术思潮或者艺术运动的影响和启发中,并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欧普艺术作为重点展开讨论。
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划分,主要可以拆解为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现代主义,一般指1870年后的后印象主义至抽象表现主义这段时间。二是当代艺术时期,主要指1960起到目前为止的时期。作为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普艺术,它以自身的先锋性、直觉性、大胆性,在这一开创性的时间点为之后的现当代艺术注入了充足的活力与激情,并一直延续着自身产生的影响与启发。
自科学产生之后,科学对于艺术的影响就从未停止过。而对人类视觉的研究以及光学的发展,使艺术家对于“错觉”这个效果,不断产生着新的认识。随着现代艺术的到来,对实验与先锋的探索,使得艺术创作者不断地在平面性、表现性、抽象性等概念上拓宽着架上艺术的边界。“错觉”不再是以“真实世界”作为依托的表现,它逐渐地转变为一种纯粹的视觉感受与精神体验。而正是在这种科学对艺术的滋养下,欧普艺术借由这份泥土建立并完善着自身的流派,并不断的表现出鲜明的风格特点。
一、对画面视觉的体验性影响
欧普艺术类作品,主要的依托媒介还是基于架上绘画。相比起传统写实绘画通过对透视与光线的塑造,进而在二维平面上做出空间的表现手段,欧普艺术则是将视错觉概念和格式塔心理学引入了作品当中,借由视觉和精神及心理层面的运行原理,使作品效果直接作用于在感官本身,从而让观众在视觉层面直接获得体验。例如布里奇特·路易斯·莱利于1976年创作的作品《Zephyr》,通过规律的对曲线进行排列,以及饱和度相近并且逐渐过渡的色彩,使其作品在视觉感官上,给观众造成了流淌或者流动的视觉错觉。
正是通过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欧普艺术完成了三维对二维的渗透,从而达成了极富体验性的空间感受。同时为了使作品的体验性保持纯粹,欧普艺术放弃了部分传统构图的理念,比如对于戏剧性、节奏性的追求,以及传统写实绘画对于画面故事性的叙事功能需求。许多欧普艺术通过放弃复杂构图和构成的方式,来专注于感官体验和视觉体验的服务上,这使得欧普艺术的作品常呈现一种全平衡的状态,比如1936年的《Around》。
《Around》这幅正方形作品被黑白三角形全部填满,在作品中构图的作用已经不存在画面构成意义,但这种处理手法则能最大限度地使观众获得感官体验。当然这只属于欧普艺术构图形式的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纯几何构图,这种构图手法伴随的特点是全对称性,比如1964年代的《Crest》,一个由规律排布的曲线组成的正方形,被旋转90°后放在了一个正方形画布中。由曲线构成的正方形,在画面中产生了强烈的起伏性。而周围被切割成三角形的白色几何,与曲线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性,并进一步强化了起伏的错觉感。欧普艺术通过感官科学和心理学,完成了只属于欧普艺术的体验性和空间性。
图1 《Zephyr》
图2 《Around》
图3 《Crest》
二、对几何运用的影响
欧普艺术作品,在画面构成上最大的特点是抽象几何的运用,作为运用视错觉技术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埃舍尔的作品,通过对具象物品的描绘以及透视上的变化来完成视错觉效果,欧普艺术作品作为更直接的视错觉艺术,则是彻底舍弃具象化、写实化的做法,完全通过抽象几何来进行创作,并借由几何形体的单纯性,来保证作品在体验上的纯粹性。
通过抽象的几何元素,将观众注意力更集中在体验上,而不是对画面内容的辨别和阅读上。这使得欧普艺术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做到了通过视错觉来达成与观众的互动,而这种具有体验性的互动使得作品同时获得了使用性。而这种使用性反映在从最初的通过一个媒介去联通、想象并获得感受这一方面,变成了通过一个媒介直接获得感官刺激上。这种使用性反倒削弱了抽象艺术对于观众理解和感受上的隔阂,使作品与观众间的距离变得更近更直接。
同样的,这种为了作品目的性而使用抽象几何的方式,也与以几何构成为主的抽象流派拉开了距离,比如至上主义。从视觉直观的感受上,两者对于几何的使用就有极大的区别,例如马列维奇的《绝对主义的创作》。作品看似用无序的有色矩形构成了整幅作品,并使得作品在理解上有了较高的门槛,但实际上无论从画面的构成逻辑,以及传递作者想法方式的角度来说,依旧遵从着传统平面绘画的理念。在《绝对主义的创作》中,有色矩形的分布,依旧是依靠构图的疏密、平衡、节奏来进行的构成和排列的,而作者的思想以及感受和看法,也需要通过观众对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来传达给观众,从而实现双方的交互。
相反的欧普艺术对于抽象几何的运用逻辑,几乎与至上主义相反,首先在视觉的直观感受上,相比起至上主义在几何排布上的弱逻辑性,欧普艺术则是完全的规律性排布,所有的几何在视觉上都会按照一个可以明晰的规律进行布置,而相应的构成画面的几何,经常使用相似或大小形状完全相等的几何,这种几何元素的使用方式,显然是为了加强规律性的表现。同样的,在画面感受上,通过纯粹的几何尽可能地消减作品的阅读性和理解性,同时加强作品直观的感官刺激,使观众在看到作品的那一刻起,就能获得直观地体验。总得来说,欧普艺术通过对一个种几何的规律性排布,最大限度地将几何元素化。
图4 《Around》
三、对空间、时间、运动的表现影响
很多传统架上绘画对时间、空间、运动的表现,是通过场景再造达成的,比如卡拉瓦乔主义、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甚至野兽派。这些流派无论是消减还是加强这三种表现,基本都是通过对现实场景的再现或是在创造,而区别这些流派的方式更多是通过诠释手段的不同来展现的。因此对于空间、时间、运动的表达,基本需要依靠对作品的阅读以及对于作品的联想来获得。这使得对作品的体验很大程度要依靠观众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
但对于欧普艺术,则有着与这三种截然不同的诠释。欧普艺术对于时间、空间、运动的展示是直接的,通过错觉的方式刺激并欺骗感官,使观众获得暂时性地与现实生活的剥离,从而得到时间、空间、运动的体验。这里我们以菲利普.塔菲1986的作品《Dark Drain》为例,整幅正方形画作的中央,由外侧粗内部细的曲线规律排列构成漩涡状圆形,曲线向内部聚集构成一个小圆,大圆外侧由围绕着大圆的多个椭圆构成,整幅作品在视觉上会由观众向前和向后地动作而获得不同的错觉。随着观众向画面靠近时,顺时针规律排列的曲线会在视觉上造成,向内旋转吸入或者坠入的错觉,而向后退时,又会造成逆时针向外吐出的错觉。整幅作品的空间感和运动感全部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知上,而非观众的思考和联想。而作品的时间性,则建立在对体验或者说获得作品空间感和运动感时对时间的消耗上。整体来讲欧普艺术的空间性、时间性、运动性都建立在视错觉的直接体验上。
图5 《Dark Drain》
欧普艺术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争议,这种争议一直持续至今,但作为一个艺术流派,它为当代艺术带来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方面。一方面相较于古典绘画,或是具有现实性的创作流派,他通过纯粹的几何构成了一幅幅具有感受力的作品,并使得这些作品在空间上具有了直接的体验性。而相对于抽象主义,比起至上主义或是抽象表现主义,它不仅更具有秩序性,并且在感受的表达上也更加直接,这种空间、时间、运动的直接性,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启发。比如,对于艺术创作我们是否可以更加直接,我们是否可以抛弃或削弱理念以及思考的表达,将作品的重点和创作的情绪直接放在作品感官的体验上,以此来达成观众与创作者同等的感官和情绪体验,将创作者和观众的连接变得更加直接。很显然欧普艺术给当代艺术带了这些新的思考,以至于其影响力不只局限于美术领域,对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更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作为一个不长的艺术流派,在其存在时间中,为当代艺术思潮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及重要启发,并没有随着它的结束而消失,反而在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持续提供着它的养分,并展现着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