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探析

2021-10-12吉照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

摘要:积极的工作思想和正确的行为倾向,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创新的关键。相关从业人员要立足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三个导向,始终坚守工作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据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特点,适当扩大现场实况报道的内容比例、构建联动矩阵式的宣传模式、凸显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的独特性、实现专业用语与网络语言巧妙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207-03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从业人员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呈现的重要参与者,既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语言功底,又要能有效地构建符合新媒体环境的交流语境。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的创新,则应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的不同情境导向,总结和分析相应场景的特征和表现,从节目宣传、制作、主持等重要方面,思考既定行业和工作的创新和改革问题。整个行业、媒体从业者都需主动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环境适应性,从外部环境分析到自我效能感评价,都能形成客观和理性的认识与态度,科学地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

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三个导向

(一)语境导向

新媒体作为全媒体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具有开放性和即时性的语境特点,并与传统播出平台有密切的关联性。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开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出新的交流机制和语境。从业者若想快速适应新媒体语境,就必须加深对互联网络文化生态体系的了解,主动了解各个圈层的交互特点和特殊语境。无论是利用传统媒体传播信息,还是利用新媒体收集受眾反馈信息,都要做好语境导向,利用彼此熟悉的语言和语调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意识形态导向

广播电视媒体的作用,在于为大众提供可靠和优质的信息资源,用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层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若想切实适应新媒体环境,就必须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节目或主持人为载体,承载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导向[1]。无论是节目本身,还是播音员主持人,都必须体现出良好政治方向、文化导向,引领大众形成积极的意识形态。同时,广播电视平台团队要注重提升主持人的人文素养、媒介素养等,能为受众作判断、下结论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过程导向

如今媒体平台竞争日益激烈,致使信息输入输出的形式发生改变。受众与平台的互动和黏性更强,并成为影响节目制作和内容生产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节目制作及主持工作需主动朝平台化方向发展,利用新媒体为工作过程赋能。同时,广播电视平台要根据语言环境变化,增强电视节目传播过程的交互性,为各圈层发声提供机会和渠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要加强过程导向,为大众呈现优质节目内容的同时,也要为受众提供良好的体验。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特点

(一)交互性强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开展,不局限于传统播出平台,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APP平台获得较高的传播度。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如在电视和网络平台直播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会根据弹幕和评论区留言,即时优化节目呈现的方式,或根据受众提问和反馈,及时播报节目进程,预告接下来的节目内容。多个媒体协同播放节目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和建议,主持人要与用户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受众范围广

传统媒体环境中,受众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平台观看节目,不同的节目类型有不同的受众群体,传播的内容和观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在多个平台观看节目,甚至可同一时间观看两档以上的节目。从这个层面来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受众范围更加广泛,已经不限于固定的年龄阶段和圈层。如青少年也在观看新闻类节目,只是平台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老一辈习惯于收看电视节目,年轻人习惯于使用网络平台[2]。电视节目可借助新媒体吸引更多的受众,并实现跨平台宣传和传播节目内容。

(三)主持风格多样

新媒体时代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圈层化特点,且大众聚焦感兴趣的领域后催生出独特的圈层文化和语言。如饭圈的追星一族,就有着独特的饭圈用语。而动漫圈、游戏圈等各个圈层的成员间,都形成了独特的表达和沟通风格。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领域,为有效地与各个圈层受众交流,就必须形成多样的主持风格,利用他人听得懂的语言传播节目内容。否则,广播电视节目将很难吸引不同圈层的受众,从而大大影响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同时,节目定位还要与主持风格高度统一,且能根据信息传播的诉求,表达要有趣和有深度。

(四)语言逻辑性更强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要能展现出更强的语言逻辑性。根据节目受众的年龄结构、学历特点等,利用正确的语调和措辞输出观点和文化。主持人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既要体现专业性,还要具备构建愉悦交互空间的能力。而无论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还是基于客观事实剖析观点,都需借助有逻辑的语言进行传播。语言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载体,需符合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且不失主持人应具备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新媒体对传播平台的延伸,不仅创新了工作模式,还丰富了播音主持语言体系,即在有效定位节目基调的同时,要传达符合大众心理需求和主流价值观的理论或主张。在复杂的新媒体生态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更要具备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职能的时代化转变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应成为优质的媒体代言人,表达正确的观点、深刻的思想,引导大众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建立正确的认识。网络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的创新,应注重主持人职能的时代化转变。时代化转变,是指根据当前社会群体特征、认知架构、主流价值观、社会问题等,精准地定位媒体工作者的职能,以广播电视为平台,在播报和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语境和语言表达风格。

(二)正确引导舆论

网络生态复杂的背景下,社会及大众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主持人应借助优质的节目正确引导舆论,而不是使网络用户陷入复杂的话题风暴中。无论是大众关注和热议的婚恋话题,还是职场酒文化问题,广播电视媒体应慎重追逐热点,做好负面舆论的引导和控制,真正彰显主流媒体的优势和价值。新媒体语境下,针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的创新,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引导舆论的原则,创新节目呈现的方式及播音主持风格[4]。

(三)内容生产高效优质

收视率不应成为判断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应在语言逻辑、价值导向、节目利益、社会效应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创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要注重生产高效和优质的内容。主持是传播节目内容的具体动作,主持人是控制节奏、传播正确思想的媒介,都应成为优质内容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取决于前期的选题确定、素材筛选、编辑与制作,为后续的主持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若节目低劣、价值观偏移,主持人将会成为传播错误观点和文化的工具,有违广播电视传播的初衷与根本要求。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既要体现节目制作与主持的高效性,更要呈现有思想、有正确理论的优质节目内容。秉承内容生产高效且优质的原则,优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

(四)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新媒体丰富和拓展了广播电视播出的方式,以视频、直播、图文不同形式传播信息。甚至普通大众都可成为节目制作者、主持人,传播各种社会事件。在此背景下,专业平台和官方平台应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秉承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原则,创新广播电视工作模式。新媒体时代,各媒体平台在追逐利益和流量的同时,应对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给予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平台应根据国家净化网络环境的要求,重新界定新媒体传播概念。强调节目内容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同时,需多方面审视节目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意义。创新广播电视工作模式,应管理播出平台的功能,避免仅以播出和制作节目为任务,应以推动社会文化生态体系的有效构建与实践为己任,注重体现节目内容的正确价值观[5]。

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适当扩大现场实况报道的内容比例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领域应秉承职能时代化转变的原则,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拓展。一方面,引导主持人精准定位角色,从传统的舆论领袖转型为媒体交互的参与者。广播电视媒体应适当扩大现场实况报道的内容比例,主持人要从各个角度和视域剖析事件。主持人要构建深度交互情境,协同大众共同参与到节目讨论和个人观点表达中,而不再是单一的讲述和被动的收听。利用既丰富又有深度的现场实况报道,凸显广播电视媒体的优越性。不仅可呈现符合大众认知基础的优质节目,还可拓展受众的视野和认知层次。当然,广播电视媒体要做好现场实况报道的选题,区别于自媒体人或网络大V的即时直播。广播电视要致力于深度报道,带领大众领略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继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主持人和节目制作单位需平衡好节目内容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并保证节目内容的深刻性以及即时评论的积极性。依托优质的现场实况报道,做好政府政策的解读以及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使大众跟随节目的视角,辩证和理性地分析社会发展现状,以此真正展现广播电视工作的时代性、先进性、多样性。

(二)构建联动矩阵式的宣传模式

新媒体平台之所以能聚焦大众目光,并展现出极高的用户活跃度,主要是以网络为媒介传播的新闻内容有不可比拟的时效性。大众在阅读新闻内容的同时,可随时发表观点,表达独特的想法。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在节目选择、内容获取与传播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机性。而广播电视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创造新的价值,就必须加强节目内容的宣傳和推广[6]。既要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主渠道优势,还应在节目制作和宣传中合理介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构建联动矩阵式的宣传模式,在广播、电视、网络三大主要平台播出相应的节目。相关管理人员需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专业性,鼓励主持人精准定位自身的语言风格。主持人以节目为媒介,既要输出能让受众产生共鸣的观点,又要能适应新旧媒体不同语境的要求。广播电视工作模式需切实体现多样性、创新性、多维性,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凸显节目的特质。如针对同一档节目,通过电视播放时,以内容传播为主,辅以与受众互动;通过网络平台呈现节目内容时,要注重舆论引导,允许受众自由表达观点。同时要发挥出主持人的作用,提炼出节目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进行正向传达,从而引导受众进行理性客观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好电视、网络等媒体,有侧重地、联动矩阵式地传播节目和相关理论。

(三)凸显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的独特性

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新时代环境下,应主动创新和优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进一步凸显其优势和独特性。基于专业的主持人团队,多维的拟态环境,有效地掌控播报节奏,节目内容与观点需深度触达受众群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不仅要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还需制作优质且独特的节目,避免同质化现象。主持人及制作团队需具备较高的社会敏感度、政治敏锐度,需根据社会文化生态体系构建情况以及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问题,利用广播电视节目正确引导舆论。广播电视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利用自身的独特性获取更大的数据流量,但需基于优质的内容和正确的观点,做好价值观引导工作。广播电视媒体应与网络媒体深度合作,发挥并扩大自身的优势,积极与年轻受众互动。通过制作新颖、有个性、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聚焦大众目光。围绕社会热点,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时,要注重受众群体的关切和情感,制作和传播有温度的节目内容。主持人需有节奏和有情感地播报节目,且能将电视、网络直播、即兴评论、大众反馈进行科学融合,多模态和个性化地呈现电视节目,以彰显广播电视工作的独特性。

(四)实现专业用语与网络语言的巧妙融合

广播电视媒体是官方发声平台,在语言表达上需体现专业性和精准性,并秉承传播优质内容的原则,对客观事件进行报道和即时评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的创新,需符合当前的主流语境,不应拘泥于形式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应充分保证内容的深刻性,在此基础上创新和优化交互模式。科学融合专业用语与网络语言,运用大众习惯的语境和交流风格传播和宣传优质的新闻内容。适当口语化、网络化,更有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在体现广播电视节目严肃、谨慎、认真态度的同时,应构建趣味化深度交流的工作新模式。以新媒体、广播、电视为传播节目的媒介或平台,吸引不同圈层、不同年龄结构的观众[7]。以传播正能量、正确价值观为原则,将有趣的网络用语渗透到广播电视节目中,达到活跃交流氛围的作用,实现跨平台、跨圈层传播节目内容。而在具体的广播电视工作中融入网络用语的同时,要精准定位节目风格,以网络化的表达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传播力。如央视朱广权的经典名句“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有效打破了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刻板印象,并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和传播报道内容。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的创新,应根据新时代的语境特点,创新和快速生成符合时代背景的节目呈现形式和表达风格。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需不断增强自身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形成与时俱进的工作新思想和新理念。在正确目标和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和改革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模式。既要在节目制作和播出过程中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还需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的平台和渠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需展现更强的交互性,并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受众对社会的了解,并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余鹏.解读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开展[J].山西青年,2020(05):159.

[2] 高貴武,王彪.从宣传鼓动到服务引领:人民广播播音主持近80年之嬗变[J].中国广播,2019(12):23-28.

[3] 韩帅.浅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培养[J].记者观察,2019(23):144.

[4] 王静.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式解析[J].传媒论坛,2019,2(15):116.

[5] 周海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中语言表现能力的作用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171-172.

[6] 蒋洁云.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9(06):624-626.

[7] 袁玮.媒体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7):141.

作者简介:吉照远(1973—),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传媒语言、播音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