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关系
2021-10-12胡萤骅
胡萤骅
摘要:生涯发展,是指个人根据自身主观情况,结合客观环境的现实,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职业目标,从而制定个人在某一期间或者发展阶段的行动方案和具体策略。进行生涯规划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世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人生目标,着重培养特定的职业能力。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内容,同时大学生又在生涯的规划和发展中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两者存在紧密的关联。
关键词:生涯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处于身份社会化的转变时期、心理状况易不稳定的青春期,会遇到各类主客观的障碍和挫折,从而导致一些情绪问题和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主要表现出来的情况是过度自我、没有人生方向感、抗压能力不足、沉迷网络或者游戏等等。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国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一方面给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情绪和心理状况,另一方面教导学生采取合理合适的途径去自助和求助。但是,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课程开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明显把控力度不够,造成一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无法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正确解决问题,加上不是每一所高校心理咨询方面的师资、资源都是配备完整,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度过大学时光,针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教育就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解决路径。
一、生涯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
生涯发展,是指个人根据自身主观情况,结合客观环境的现实,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职业目标,从而制定个人在某一期间或者发展阶段的行动方案和具体策略。进行生涯规划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世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人生目标,着重培养特定的职业能力。生涯发展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做好自我经营和个人目标的管理,教导学生有所作为,有计划地去实现个人理想,最主要的是,生涯发展教育他强调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面,而心理学相关研究认为,个体自主意识的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性。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内容,同时大学生又在生涯的规划和发展中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两者存在紧密的关联。
二、生涯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现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是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力图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规避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教育科普为主,预防为辅。但是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挑战是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仅仅是说教的育人和程式化的应对方案会显得不够具体,且一个解决方案也不可能嵌套到每一个个案上。将生涯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有利于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且教育的内容源自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内容,且也是大学学期期间需要去关注的就业发展、职业规划等课题,这也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能幫助学生实实在在解决一定实际问题的。
2、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大学生出现情绪状况和心理阶段性问题,很多时候是缺乏对自我的认知以及自我把控力不够,现实与理想,主观与客观的落差对比往往是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的关键所在。生涯发展,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大学这段时间里的奋斗目标,有了一个目标的促进和推动,学生会更加明确和定位自己,搞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怎么办,从而提高做事情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心理学理论也有相关研究:个体自我意识水平越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也就越高。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立志于个人未来发展,必然有利于个人毕业后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可以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3、有利于强化高校对学生管理与育人效益。高校学习生活这三四年时间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宝贵的预备时间,也是学生从高中紧张学习状态进入到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的学习生活状态的特殊时期。高校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生活,无论是客观环境和主观状态都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没有以前的监管和约束、周围新鲜人事物的出现、对未来的期望和迷茫,都可能是促成高校学生言行过度自由化的诱因,对于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将生涯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立足于客观实际和主观条件指定生涯发展目标,也可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找到个人努力发展的着力点,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部分学生因为迷茫、挫折造成的抑郁和悲观情绪。
三、生涯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路径探究
1、建立一套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发展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生涯发展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为所有高校学生增强自我意识、树立职业目标、找准个人定位等等,并指导每一个学生描绘出专属自己的一套生涯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引导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为毕业后的职场生活、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通过学科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坚定立志决心、有所作为,通过课堂讨论、分组辩论、小组讨论、实地考察、企业实践等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找准个人的定位,懂集体合作也会个人表现。
2、策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不同年级、在关键的活动节庆时间点来策划相关主题活动。大一年级,组织“认识自己”提高自主意识的心理学专题讲座、制定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涯发展方案、“青春新征程”入学启动仪式暨新生团辅活动等等;大二年级,开展大学生活分享交流演讲活动、企业实践“青春行”、考学经验交流会、校级专业技能大赛等等;大三、大四年级,“实习经历”分享会、“往届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就业心理救助辅导课堂等等;每年的高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也可以从心里健康教育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做融合,比如模拟职场演练、职场小白心理剧等等;建立“生涯启航计划”,让“启航”组织的成员在迎新入学、军训、国家节庆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出现在学生群体里缔结联系,制作各类文创纪念品,为组织做宣传和引流,引导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不同的特殊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扩大影响,为后续的育人教育打好基础。
3、缔结联动各方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生的生涯发展教育是一个贯穿其整个大学生活的教育活动,这需要动员各方的力量同向同行。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以学校为核心,联动学生家庭与社会资源力量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不仅需要家庭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学校齐心共管学生的生涯发展;也需要有社会力量的参与,请企业专家到校开讲行业发展和职业规范,更希望有让学生亲临现场实践实习的仿真职业环境。生涯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理性地指导,需要经验的传承和优秀的榜样,更需要实践出真知的锻炼与经历。
参考文献
[1]张万钰.孔读云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科教文汇,2020(A)
[2]潘云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第5期).
[3]张玉香.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张春峰.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