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与“指引”:社会工作的理论价值

2021-10-12杨思华

客联 2021年8期
关键词:专业性社会工作理论

杨思华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性,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始于情怀和宗教精神,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汲取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外借—内生—整合”的发展阶段,现已发展出了兼具科学与艺术特性的理论范式和实务技巧。[1]社会工作的学科特征体现在其实践性上,但任何专业的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之于社会工作而言,其一具有建设专业的重要作用,能够更加夯实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其二在于指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具体实务,促进助人活动高效科学的开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专业性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历程:“外借—内生—整合”

理论是理解社会世界的一种维度,而社会工作理论就是社会工作各种知识框架的总称,既包含了如何看待人与社会关系的“为社会工作的视角”,也囊括了指引专业实务的“社会工作的理论”。[2]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割到整合的发展阶段。1915年,菲勒克斯那(Abraham Flexner),在美国的一个慈善会议上发表了《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吗?》的学术演讲,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个专业应该具备的条件。[3]后两年,玛丽芮奇蒙发表了《社会诊断》一书,从而在专业理论上使社会工作的方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知识,同时也标志着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的奠基。《社会诊断》一书也仅仅是提出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以做到科学助人。早期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即“理论外借”。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实践理论模式,即所谓的“内生理论”。人在情境中、任务中心模式、优势视角等都是由社会工作专家在综融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之上提出的。在二十世纪中叶左右,群体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逐步形成和发展,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最基本的三大工作方法,社会工作遂开始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专业。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社会工作方法的割裂使用弊端日益显现出来。社会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及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需加以整合,灵活运用。与此同时,社会工作理论也逐渐系统化、整合化。

二、理论对专业建设的价值

从菲勒克斯那1915年提出的专业得以成立的六个条件之一“专业素材来自于科学与学习”可得知,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必须经历过科学的研究,而理论就是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体系。自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John教授在美国社会工作研究协会2011年会上正式提出“science of social work”这一概念后,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都在为建立社会工作学努力。[4]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镶嵌在专业发展的普遍过程中,通过梳理不同的社会工作理论,厘清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才能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5]任何专业的建设都离不开理论的建构,社会工作理论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化的重要基石,是社会工作从业者看待问题的视角。作为一门专业的首要特征就是要具备完整独立的知识系统,而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建设而言,是必须的、迫在眉睫的。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还较短,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专业才恢复重建,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社会工作專业发展到现在,仍然处于一个专业建设的初始阶段,必须十分重视理论的作用,夯实学科基础。作为一个学科,离不开理论的框架搭建。目前在国内的社会工作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是重实务轻理论的特征,这也与社会工作人才的缺乏有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社会工作在积累了大量的实务经验,这对于理论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宝地,同时这对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而言也是很重要的经验宝库。在梳理实务经验的时候,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指引,社会工作领域的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切入实务的视角,同时实务的反馈也能更好地滋养理论的发展,让理论得以适切中国的国情。

三、理论对实务指引的价值

实践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一般指的是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介入社会问题中去,促进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专业的助人活动。但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理论和实践一直处于分割运行的状况,[6]对任何学科而言,理论与实践都应该是循环整合的,理论建构从实践中来,实践接受理论的指引。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行走其间,必须对行为的和社会的领城要有所把握。如果对理论没有兴趣,就只能是盲行。这就不是好的实践,也不利于服务对象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理论对社会工作实务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其一,在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特色助人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用以帮助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解释、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在进行助人活动之前,需要评估受助者与其环境的关系。而理论可以提供给助人者不同的视角,帮助理解受助者受制于不同情境的原因。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关系中,需警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强烈的价值判断,应尽量以一种价值中立的客观态度去理解受助者与社会的关系。[7]其二,社会会工作在服务的过程同样接受理论的指引。社会工作的行动过程本身就极其科学性、系统性。这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当的理论视野。一个成熟的社会工作理论,会对社会工作者如何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程序模式。

四、总结

社会工作理论是大量社会工作者在探索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总结出来的。社会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场域,社会问题也在不断翻新,任何理论都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与总结,都有其局限性。在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明晰实务既受引于理论而又超越理论,通过实务总结和经验提炼,不断对新问题作出新的解释,这正是社会工作的理论价值所在。社会工作的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生命个体,必须时刻保持持高度的助人责任意识,为每一个受助的独立个体负责。

参考文献:

[1]李迎生.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08(07):120-127.

[2]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著.—2版.—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8

[3]Abraham Flexner. Is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J].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001, 11(2) : 152-165.

[4]J. Brekke ,“It’ s Not about Fish and Bicycles—We Need a Sci-ence of Social Work! ”Aaron Rosen Lecture,Society for Social Work and Research,Tampa,FL,January 14, 2011.

[5]文军,吕洁琼.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河北学刊,2018,38(04):156-163+174.刊,2018,38(04):156-163+174.

[6]文军,何威.从“反理论”到理论自觉:重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社会学,2014(07):65-78.

[7]乔世东.社会工作实践中价值中立是可能的吗——析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54-158.

猜你喜欢

专业性社会工作理论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