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实践与思考
2021-10-12李建勋陈雪颖
李建勋 陈雪颖
[摘要]随着数字图书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已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笔者对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和开发,从而使人们不断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地方古籍;民国文献;数字化实践;江门市图书馆
一、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目的
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和活化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让古代优秀的文献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大众。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这些珍贵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包括地方志、本地作者所编著的作品、本地出版物等。《地方志数字化模式与案例分析》一书认为,“地方志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纸质地方志或者胶片地方志转换为影像、全文文本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书目、索引、资源库等数据的过程”[1]。江门市图书馆以建立“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全文数据库为载体,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散落的文献互相连接、利用,达到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构建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资源共享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引领、文化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让文献“活”起来,让优秀的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源更好地促进经济、文化、旅游的长足发展。
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让读者可以深层次、全面、便捷、高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有效地推动地方文化的健康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目前,江门地区乃至广东省都还没有实现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源全文共享、互联互通,给读者造成极大不便。这与图书馆“以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冲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各个图书馆立足长远、高瞻远瞩、统一协调;有待于文献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读者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尽管实现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是大势所趋,但是部分图书馆领导认为,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是本馆特色,共享会使得自己的特色服务受到挑战、影响,甚至削弱其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献共享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价值。因此,图书馆相关人员有必要根据客观实际展开研究,从政策、制度层面推动图书馆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方面促进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更好地服务社会。江门市图书馆作为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的一份子,积极响应古籍资源共享的号召,拟建立“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全文数据库,并逐步融入全省、全国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共享体系中。图书馆通过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源共享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资源互补,激发读者研究热情,让读者可以深层次、全面、便捷、高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有效地推动地方文化发展。此外,这种资源共享为人们了解江门市和广东省的历史文化打开一扇窗,擦亮地方名片,以点带面,从各市之间横向比较到省市之间纵向比较,由江门地区的缩小版到全国扩大版,从初级到高级,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让社会大众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二、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服务包括提供纸质文献服务和数字化资源服务。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门市图书馆通过建成的“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资源”数据库,收录、整理江门市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有关江门市的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料,包括名人著作、地方志、地方报刊、非书资料、音视频特色地方文献等,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并通过分析和研究江门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来建设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资料于一体的特色专题数据库,再加之面向广大读者用户的内容管理平台,形成了“资源+平台+服务”的现代图书馆特色资源体系,为研究侨乡江门市的经济、文化、历史、政治提供优质的一站式专题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和市民的公共职能,有力地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图书馆正在向数字化图书馆过渡。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信息管理技术逐渐成为各国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数字图书馆的构想也成为现实。任惠栋在《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提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在国家层面的全面实施,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全新的研究理论和模式,文献资源数字化也有法可依。随着我国对公共数字资源建设越来越重视,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作为一个图书馆的特色或典型性的馆藏资源,其数字化服务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纸质资料数字化也是一种必然的趨势。因而,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纸质文献资源。
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有利于促进读者对文献的利用。读者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快速、便捷地挖掘所需信息,不仅节省了查阅的时间,而且很好地提高了文献的利用效率。如中央电视台受广府联谊会委托,以拍摄《广府春秋》系列纪录片为课题,千里迢迢到江门市图书馆查阅清代《新会县志》、民国时期相关人物族谱、民国《今日之四邑》等相关资料,撰写了《广府春秋》剧本。尽管中央电视台称赞江门市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但同时也希望江门市图书馆进一步提升文献数字化水平,促进社会对本土文化的研究,让国内外的读者可以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可见,若能将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不但可以更好地宣传本土文化,而且可以给读者节省研究成本,提高阅读效率。
三、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料数字化内容和效果
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对象包括1949年10月1日以前有关台山市、恩平市、开平市、鹤山市及新会区、蓬江区、江海区等四市三区(又称五邑地区)本土文化的文献。江门市图书馆作为当地最大的地方文献收藏、开发、利用中心,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经过20多年的收集、积累和科学整理,目前江门市图书馆共拥有馆藏地方文献近40000件,另有古籍和民国文献5000多件(包括200多册江门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涵盖四市三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等内容的本土文献收藏体系。目前,江门市图书馆已经建设了五邑籍院士数据库、五邑华人华侨数据库,并且不断加快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的全文数字化进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具体实践如下。一是图书馆对本土名人著作进行数字化,如对陈白沙、梁启超、陈垣、李铁夫等明代至民国时期历史名人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数字化。二是图书馆对特色文献,如族谱、革命文献等相关文献进行数字化,并进行主题归类,以供读者查阅。三是图书馆对地方志,如对清代《新会县志》、民国《今日之四邑》等进行全文数字化。
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料数字化效果显著,为读者提供了翔实的数字化资源。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江门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全文、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收藏单位等要素的普查登记内容。系统支持用户按照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收藏单位等内容进行检索,阅览全文。该数据库不仅是江门市图书馆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提升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还是江门市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有利于社会教育和文化宣传,起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作用。在2018年之前,江门市图书馆读者查阅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料主要通过到馆查阅;在2018年之后,读者还可以通过网上查阅一些被授予版权的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近年来,由于数字化资源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受到读者广泛好评,以至于江门市图书馆通过网络传送数字化文献的读者用户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四、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一)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注意事项
一是相关人员应及时确认纸本数字化数量(部数、拍数)、胶片数字化数量(部数、拍数)后,做好数据验收和备忘录,将数字化文本并入相应的专题数据库。二是相关人员应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强化版权意识。虽然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已经过了五十年版权保护期,但是经过图书馆的数字化整理和加工后,其是有知识产权的。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水印等防伪技术进行适当保护,防止劳动成果被盗。三是相关人员在建立“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基础上对陈白沙、陈吾德、梁启超、陈垣、陈子褒、陈伯坛、邓泽如、吕祖铭等名人论著,以及关于江门市的史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名胜古迹等专题进行文献综述,并将论著清单附录在数据库后,避免研究者盲目研究,促使其全面把握研究方向,开拓更宽广的领域,充分展现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的生命力。
(二)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思考和建议
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不仅需要领导重视,还要做好充分的规划,特别是对图书馆数字化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在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图书馆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实现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撑。目前,很多地方的图书馆没有对应的非接触扫描仪、图像转换文字软件,大部分图书馆只能用相机拍摄,而相机拍摄效果和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图书馆需要购买先进的扫描仪器、图像转换文字软件(如有能集扫描、图像转换文字及语音转换功能于一体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则更好)或采取外包的形式完成专门的数字化工作,以达到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最佳效果。二是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是計算机应用和文献利用的综合体,目前兼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文献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三是目前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主要是以图像或文字形式展现给读者,但是有一部分读者,比如具有视力障碍的人群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图像或文字资源,所以图书馆还应该在图像或文字转换成语音方面下功夫,尽可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五、结语
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作为历史悠久、珍贵的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全文数据库通过深入挖掘江门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其在促进地方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推动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总之,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将碎片化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可以让读者通过网络技术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挖掘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源,还有助于避免纸质文本因为长年累月的翻阅而导致的耗损问题。它通过图像化处理、全文文本库建设、资源库建设等手段,使得珍贵文献得以重见天日,极大地发挥了文献的利用价值。正是地方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的实现,才能使24小时图书馆的理念成真,才能使读者可以不受图书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遨游于书海。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给后人展示更多的文献数字化成果,为江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荟,肖禹.地方志数字化模式与案例分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2]任惠栋.数字化图书馆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3]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含草案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