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绒花的设计传承现状与创新探索
2021-10-12曹云云马一婷
曹云云 马一婷
摘要:在这样一个网络化、智能化快速普及以及科技畅销的时代,部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逐渐被工业化、智能化取代。绒花曾在宫廷里风靡一时,享尽人间繁华,到后来无人问津被人遗忘,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绒花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传承现状,并对绒花的创新思路方向进行了参考分析。想与时俱进融合潮流时代,必定打破传统技艺的局限,融入现代科技,从实用性出发,创新符合现代审美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影视传媒文化的带动,利用有效的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与营销,将传统绒花工艺深度缝合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中。
关键词:历史发展;艺术特点;传承;创新
1.绒花的历史发展简介
绒花兴盛于南京和扬州两地,历史非常悠久且寓意十分美好,拥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发迹于秦朝,唐朝末年,马缟在其著作《中华古今注》中记载了始皇帝嬴政的妃子有“插五色通草苏朵子”的记录,其中朵子是首饰的一种,据研究考证其为绒花的一种。唐代女皇武则天执政时期,绒花就已经出现在宫廷生活,且被誉为“宫花”,当时的文人诗词中常有记录,从其描述中可得知绒花不仅质地柔软而且色彩艳丽,深受宫中妃嫔和侍女的喜爱,宫中妃嫔常常会依据不同的节气佩戴不同颜色、款式的绒花。在《簪花仕女图》中可以观察到仕女头上佩戴有海棠、牡丹、芍药以及团花和茉莉五种各不相同的绒花。
明清时期,绒花工艺盛极一时进入鼎盛时期,在明代初期,绒花就出现了对应的专业工坊,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绒花独立经营和相对成熟的绒花制作手工行业。当时朝廷在如今的南京设有“江宁织造府”其职责就是制造宫中所需要的丝织品,置办宫廷的专用织物,其中就包含有绒花制品,由于当时丝织业的繁荣昌盛带动了绒花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绒花进入鼎盛时期。清代的绒花制品已经初具规模,而在康熙、乾隆年间则为极盛时期,安徽、江西、湖北和河南等地的商人都会组群到南京采购绒花工艺品。据相关史料记载,富察皇后就有“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的记录。宫中在富察皇后和妃子们的带领下绒花不仅深受后宫佳丽的喜爱,民间也有规模浩大的“花市大街”对绒花集中销售。
民国时期,绒花艺术获得普及与进一步发展,与明清宫廷中复杂华丽的绒花风格不同,当时的绒花店铺甚至可以依据客人的不同需求进行订制,作品的风格独一无二、妙趣十足。遗憾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绒花的发展一度跌落谷底,绒花行业相继停产,手工艺人被迫失业,或另谋他就。抗战胜利后,经历了短暂的缓和发展,其有短暂的兴盛迹象,但随着国共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内乱,手工业又陷入全面瘫痪的状态,当然绒花制品行业也难以逃脱负面影响。
在结束国民党的专制政权后,进入社会主义经济改造时期,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手工业生产,在江苏的靠近北面的一部分地区相继成立了绒花制造工厂,绒花行业进而得到了细微的发展进步。十年文革动荡时期,传统文艺行业均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因此绒花制品也被迫停止生产。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绒花行业的发展迎来了转机,南京地区进而成立了绒花工艺制品厂,但是在90年代,该厂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倒闭。在2006年,绒花被列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目前只有赵树宪工作室具有全套绒花工艺操作与设计的能力,后来随着电视剧《延禧攻略》的火热上映,通过各大影视行业的带动绒花近几年也得到了一定的宣传,随之赵树宪和他制作的绒花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其绒花工作室也陆续有了壮大,最近绒花再次隆重亮相于热播剧《骊歌行》中。
2.绒花的艺术特点分析
2.1历史文化的传承性
绒花流传至今已数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蕴含每一个朝代的手工制作业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绒花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变迁,其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逐渐深厚。如今互联网带动科技畅销的快节奏时代下,传统与潮流相互碰撞,绒花历经了悠悠漫长岁月秉承着中国传统文化,怀揣着无数代传承人的工匠精神,每一个绒花作品都凝结着传承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道工序都經历了岁月的积淀。
2.2绒花制作的独特性
绒花样式美轮美奂,独具特色,但绒花的制作手法极其独特,制作过程复杂,它以天然蚕丝为原材料,完成小小一朵的绒花需要经过准备制作工具都有上十种;且其制作的工序复杂,需要历经煮丝、炼丝、染色、劈绒、勾条、打尖、传花、粘花等近十道工序才能将其完成。制作者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磨合才能掌握其中的要领。从色彩缤纷的蚕丝线到形状各异的绒条再到精美的绒花作品,每个环节都彰显着绒花制作时的工艺精细之美,更展现了手艺人流畅且熟练的手法动作的一种独特美。
2.3美好寓意的象征性
绒花谐音“荣华”,象征吉祥、如意、富贵等美好之意。其采了寓意手法,即用艺术实物造型与物体的名称谐音相结合的手法,例如: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戴的鬓头花“万事如意”以万年青、柿子、如意等谐“万”、“事”、“如意”之音;在民间也普遍有用绒花装饰的习俗,每逢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时就会出现对应节气风俗的绒花,如:中秋节会出现“兔子拜月”“喜牛望月”等节气的专属发饰;此外绒花还广泛运用于婚嫁喜事如:民间时常用“龙凤呈样”等的龙风造型作为新娘头饰,寓意美好祝愿。绒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表达着人随着季节的更迭与心情的变换,佩戴不同造型的绒花,来表达理想生活状态和向往,展现出了寓意之美。
2.4装饰审美的艺术性
绒花传承艺人通过从自然界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艺术创造灵感,再加入自己的想法与技巧,通过运用写实、夸张和抽象等的手法塑造出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艺术品。每一朵绒花都由绒花艺人纯手工制作,经历选材到制作过程的十几道工序再到包装都需要细心、严谨,每朵绒花都流露着一种率直真挚而热情的情感。劳动者以特殊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表达和寄托情感,每一朵绒花都是被注入灵魂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此绒花独特审美的装饰艺术性才无限扩大。
3.绒花的传承现状问题分析
3.1制作工序繁复,材料成本高
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术绒花的类型主要分三种,分别是绕绒花,刮绒花,滚绒花。绕绒花是基于在做好花型的纸上缠绕上花绒而成型的;刮絨花则是事先在纸上设计好想要做的图案,然后按照图案的形状将花绒装裱起来,等刮到光滑之后再做成不同的花型;而滚绒花是清末时期发展起来的,它是将绒条滚成圆柱形,再将颜色各异、大小不均的绒条组合成各式各样的绒制品。聪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蚕丝为原料来制作绒花,制作工序繁复,大致包括煮丝、炼丝、染色、劈绒、勾条、打尖、传花、粘花等将近十道工序,而其中最关键的工序则是勾条、传花与打尖。至今为止绒花只能纯手工制作,机器无法替代,所以工时长,效率低下,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制作生产,因此,它的价格相较于普通的饰品会更加昂贵一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众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购买绒花的消费群体具有局限性,不够稳定。
3.2使用价值局限,实用性不强
古时候绒花出现于佩戴与装饰,满足了人们对鲜花观赏和佩戴使用的要求,使花卉的生命得以延长。然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审美风格各迥,导致绒花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汉服、古风影视剧圈外并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绒花由于其材质种类比较特别,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的服饰不能搭配在一起,而且价格昂贵,又考虑到其他饰品既能搭配衣服,实用性也相对较高,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饰品时会优先考虑性价比较高的那一类,而并非绒花。相比之下,任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较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都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只有成为新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产品,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去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才能不被现代社会所遗弃。传统绒花不应再局限于原有框架,将传统绒花工艺与现代产品的结合,开拓新的方向,才能推陈出新。
3.3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现代工业化模式的背景下,低成本的机械化模式会给传统手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绒花的形式多数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样式,在产品创新开发方面缺乏一定的新意,与日常生活脱节,逐渐被时尚新物所取代。经市场调查,淘宝电商里廉价制作粗糙的仿绒花饰品销量和人气远超制作精良但价格颇高的绒花。过去民间工艺的生产一方面以个人手工作坊为主,另一方面则是简单的粗制仿照,无论从审美创作角度还是商业价值角度都显得较为单薄。据了解,电视剧《延禧攻略》播出后,人们逐渐注意到赵树宪工作室绒花,南京绒花的淘宝店铺一时间接到许多顾客的订单。让赵树宪未料到的是,许多无良商家也看中了绒花的热度利益,瞬间出现许多混淆视听的店铺,最后,赵树宪逐渐疲倦了打假维权工作。手工艺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匠人们的精湛手艺和惟妙惟肖的创造力。
3.4公众关注度低,营销手段单一
虽然绒花在近些年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它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的,在电视剧《延禧攻略》未热映前,绒花甚至可以说无人问津,除了汉服圈的汉娘们出行时偶尔会佩戴它,生活中并没有与绒花相关的消息。绒花营销渠道单一只有部分旅游景点的文创店和少许的淘宝店有卖之外再无它处有绒花踪迹,至今为止赵树宪绒花工作室已经成立十多年,前些年没有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错失了许多宣传和营销的机会。在如今互联网自媒体飞速运行的时代,我们应该抓住热度机会,在各大平台做好宣传运营,多与影视文化IP合作打造精致复原的手工艺,而不是让传统绒花慢慢泯然众人矣。
3.5各大潮流的冲击,继承力薄弱
随着解放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始不再追求古时传统旧俗的工艺饰品。在现代,西方外来文化传入的服装更利于人们日常出行,并没有太多人会选择穿繁琐的汉服,更别提作为装饰品的绒花。曾经绒花工厂风靡一时,销量收入可观,后来改革时期倒闭,工厂里的学徒转业,大部分人不再选择这个用时长,效率低下,赚钱少的工作。绒花当时被迫遭到毁灭性的攻击,一度面临失传。而传统手工艺最怕失传,无人继承。幸而赵树宪老先生重拾绒花,为绒花的生命力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然而赵树宪工作室到现在只有六个人,前来学习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年轻人几乎都没有耐心去学习制作绒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绒花继承的难度。
4.绒花的创新思路方向分析
4.1打破技艺局限性,融入现代科技
绒花至今为止只能手工制作不能机械生产,这减缓了绒花能够融入现实生活中的速度,除此之外,还有绒花的高成本、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高耗时等制作局限性,要想实现绒花的生产以及工艺产业的创造性发展,推动绒花在新时代的发展,就应该打破传统绒花技艺的局限性,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来。从制作选材和单一的选材入手,对昂贵的材料进行高效的替换,其次将制作过程注入科技的手段让繁复的工序和使其最大程度上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同时能够以最贴近生活、最亲民、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使其可以得到时代的认可。
4.2从实用性出发,创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从实用性出发将绒花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创意完美融合,只有打破原有款式的局限性紧跟时代潮流,以实际性出发,不断地开发和创新新的产品,做到真正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市场可见的绒花产品基本只有发饰这一种形式,且发饰的款式单一大多数为发钗、发簪等。这就需要结合当下的设计特点和审美趋势,保留传统绒花工艺的同时对其款式进行亲民设计,使绒花变成人们的必需品并非装饰品。制作出一些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绒花产品,才能更好的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设计一些配色雅淡、造型时尚、款式新颖的可爱发夹、胸针、耳环等时尚而又富有个性的饰品。在设计文化创意的纪念品上,会引起消费者绒花艺术美的共鸣,例如:利用绒花技艺制作出的包装盒、手机壳等融入现实生活的文创产品形式,即蕴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的独特文化意蕴,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创新方式,不仅能开拓市场,还促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如果只是为了保护而做形式主义保护的做法是目光短浅且不可取的,各个不同工艺的匠心传承都是要从人类的社会需求和文化积淀的底蕴出发的,在当下,在保留优秀传统工艺的同时,再结合当代的艺术设计理念,从而制作出符合现代文化潮流以及文化理念的绒花类产品,才能够产生新的时代效应。
4.3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与营销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的营销渠道只有部分旅游景点的文创店和少许的淘寶店,正是由于绒花传播渠道的单一,传播途径没有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所以才会导致绒花的知名度较低继承薄弱。只有推进互联网线上实体店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推广绒花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和传承性,致力于突出绒花本身的特点,创新出与时俱进的产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发展,构思出正确的推广策略,利用系统内“热点带冷门”联动营销方案,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和效益。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可以利用拍短视频、vlog等方式来分享关于绒花的历史知识、制作手法等,从而吸引观众注意力,让更多年轻人可以知晓绒花制作技艺及其文化衍生品,并积极参与对南京绒花的创新发展中去。如: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可以推送观众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进行目标客户的引流。对非遗绒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突破和创新,让非遗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成列在博物馆里只供游客们欣赏,让它可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来,真正的做到“绒”入生活。
4.4通过影视传媒文化的带动,走向顶尖潮流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影视剧是目前最泛民化的推广渠道,大部分年轻群体都是通过2018 年爆火的《延禧攻略》影视剧开始知晓绒花的,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愿意接受并积极倡导将绒花文化在传承的同时进行创新,都惟愿绒花可以紧跟世界潮流的步伐,逐渐成为潮流品牌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助攻”。在更大古装影视剧中“有衣必有冠,有冠必有饰”通过热播的一些影视古装剧中的造型独特的设计,让更多的人从影视的方向潜移默化的受到非遗绒花文化的熏陶感染,让更多人了解绒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人们了解并认识到其工艺魅力与特性,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其中。除此之外,国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世界潮流对中国工艺的认同感,在时装顶端加入中国传统元素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比如:绒花,便是最佳的选择,例如:2017 年 6 月,LV 旗下发布的香水:“帕尔玛之水”全球限量 20 套的香水,其包装礼盒就是由绒花创新产品做的。
结语:
虽然绒花的发展曾面临过困境,但在未来,绒花的市场也拥有新的发展机遇,势必会更加开阔。通过结合当今市场品牌流行的审美趋势,将绒花产品本身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充分体现出来,将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底蕴传达出来。绒花的未来发展使命要求我们使它既要保留其技艺本质的文化传承性,又要满足当代社会的多元化的消费发展需求。未来对于绒花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的渠道进行传承与宣传,任重而道远,使得生活在工业制造时代的人们感受到绒花的清新与淳朴,更的匠人的绒花精湛技艺得以长久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董 荔 2020 《浅析南京绒花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思路》,《西部皮革》第 21 期。
【2】陈家琪 2020 《南京绒花的现代设计创新研究》,《美与时代》(上)第 1 期。
【3】石文倩 2020 《“南京绒花”的发展现状与保护复兴》,《镇江高专学报》第32卷第1期。
【4】杨金霞、孙雅致 2019 《非遗绒花产品创新与研究》,《辽宁丝绸》第 3 期。
【5】杜佳灿 2019 《南京绒花技艺的艺术文化特征及应用研究》,《纺织科技进展》第 7 期。
【6】杜小钰、张佳丽 2020 《文旅融合视角下南京绒花的创新发展研究》,《商业经济》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