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入,让学生爱上阅读
2021-10-12李国英
李国英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够拓展学习阅读思维和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激趣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因此,本文主要从图片导入、实物导入、故事导入等几种激趣导入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和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导入;趣味性
课外阅读课程的导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万事开头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够为后期的教学做好铺垫,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外阅读的导入更是如此,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激趣的方式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结合自身阅读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种课外阅读课程的激趣导入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1.激趣导入方法一——运用实物或者实物图片直观性导入
小学生对具体的实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借助于实物进行导入,那么就会大大的增强课堂的活跃度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稻草人》文章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稻草人的图片或者稻草人实物带入课堂,作为课堂导入的资源。
圖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虽然不及实物的直观性,但是相比语言的描述更加形象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运用直观的实物图片来进行课外阅读的导入,能大大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以及学生阅读的动力,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的观察来丰富他们在阅读中的想象能力,增强他们的感知和感性能力,凝聚学生阅读注意力,提升他们阅读兴趣,最大化的提升阅读效率。
再如阅读《傻狗温迪克》中,教师可以将小狗带入课堂,当然在教学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带入实物的图片进行导入,运用多媒体功能将其呈现给学生,这样能够给学生别具一格的教学效果。
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有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搜集更多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资源,这些图片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协助教学的作用,还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实物和实物图片的导入方法更多适用于内容直观性的课文,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阅读中,与课外阅读素材中有着诸多直观性的文章,都可以采取该方法进行导入,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激趣导入方法二——运用故事来进行的阅读课堂导入
故事导入方式能够令人回味无穷,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利用该特点来讲一些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等内容进行导入,学生会对此越来越沉醉其中,从而引领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阅读《好哭的月亮》中,可以的运用嫦娥的故事来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可以运用传说故事进行导入,由此可见,故事无处不在,教师需要合理巧妙地利用,搜集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题材来给学生讲一讲,注意语言的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强,因此故事内容将精短,最大限度的发挥故事的魅力,让最精彩的部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激趣导入方法三——运用谜语进行导入
谜语是每一个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该特点来创设或者利用谜语来导入课堂内容,为此学生会陷入沉思之中。
例如,在《蝙蝠和黑夜》的阅读中,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即天空中会飞的但不是鸟,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没有眼睛,但能够精准捕捉害虫。通过这样的谜语叙述来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在文章中寻找到答案。
再如,阅读关于猫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常谜语情境的创设来进行导入,这样的导入能够自然而有趣,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虽然猜谜语看似简单的事情,但是在猜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在飞速的运转,拓展学生的想像思维,当然,谜语的内容一定与教材内容相关,不能够将精力全部放在导入环节之中,合理适度的利用谜语这样才能够发挥其作用。
4.激趣导入方法四——运用歌曲导入
小学生的音乐细胞通常都非常好,对有节奏的乐感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可以根据该特点来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在一个富有音乐背景的环境中学习,丰富学生情感,还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在《走进春天》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春天在哪里歌曲进行导入,音乐播放完后,教师可以利用歌词中的春天在哪里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深层次的阅读课文,来寻求答案,这样的导入能够有效引起学生阅读一篇课文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当然,这也需要老师在备课中精挑细选复合文章情感的音乐进行播放导入,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激趣导入的作用。
5.激趣导入方法五——通过演示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的导入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教具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将演示的结果或结论导入到新课中,这种导入具有很强的视觉作用,例如在学习《十万个为什么》阅读中,内容中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如铁球自由落体现象,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个铁球来设计自由落体实验,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能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形式适用的文章还是很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特性的课程,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开始阶段,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好的文章拥有很多种导入的方法,适宜学生身心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是合理、有效的,但是无论是适用何种导入方式,最终都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子琪.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入设计[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77.
[2]孟永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导入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21-122.
[3]刘月.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生成的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田灵茹.巧妙的课堂导入,别样的风景线——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课堂导入初探[J].中华少年,2020(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