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效果
2021-10-12郭美云
摘要:各高职院校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尽量消除课堂中存在的不良教学环节,调整教学内容以突出技能训练、开放实训室、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引入合适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等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完善整个教学系统的工作程序,多方面结合提高实训课堂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效果
一、引言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所有理工科和文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这不仅是教育部指导意见的要求,也是现实中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好笑的是在2021年的招生宣传中,全国有几所知名大学居然把测绘、土木、先进制造等打包到计算机大类,有网友说:“这样不合理吧,不能把需要用到计算机就划到计算机类吧,现在还有什么专业不要用计算机哦!”。对,现在没有专业不要用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代替了我们的笔,计算机的使用就像我们小学入门时如何拿笔写字一样的重要。所以,“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已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大力投资购买硬件和软件,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也基本固定下来了。
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时严重不匹配
本课程一般按照七大板块的模式进行编排,即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Excel、PPT、多媒体技术介绍和网络基础知识。课时一般是64课时,大多数学校将按1:1的比较安排理论课和实训课,也就是32课时在教室进行,32课时在实训室进行。像我们学校条件算比较好的,能保证64课时都在实训室进行。教育部指导意见中非计算机专业第一学年必修课太多,人才培养方案都只能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安排每周2课时,连续2个学期完成。另外,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考虑到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内容总是全面、完整、包罗万象无可非议。而要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这么多内容的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困难。与各学校专业课的改革相比,这公共基础课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2.学生基础差异很大,教学设计很难把握
由于各地区的资源和学校要求不一致,所以来到高职后的学生基础差异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认识鼠标和键盘开始的教学,那么就会出现有基础的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太简单,上课就不认真听讲,开小差;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这时是否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提升内容的深度似乎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3.过程性评价工作量大。
对于该课程我们应该采取何种考核方式?这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公共课评价多为教师为主体,按照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自行组织教学、出卷、监考、 阅卷、上报分数等。这种评价方式随意性强,漏洞多,难以监控,导致考核水分很大,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反馈与激励的功能,造成教学管理困难,影响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新课程评价提出在教学中使用过程性评价,为我们的评价方式指明了方向,但是面对复制能力如此强大的计算机工具,教师既要对学生所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又要能判断出这个任务是否为学生本人完成?对一个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教师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三、改进措施
1.开放部分实训室,重视技能训练
高职实训是培养学生技艺、技能的重要环节,实训体系是 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85%以上的高职都在现有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安排了相当丰富且合理的课程实训等教 学内容。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根据课时的多少,实训时间一般 是 2~4 学时,其中包含教师的讲授与演示时间,一般只够正 常速度做一遍就下课了,因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不同,有可能 存在部分学生不能在课内完成实训项目,再加上因各种社团 或事病假耽误了课程,由于大多数学校的实训室是根据班级 课表来开放的,学生除正常上课外是不能进入实训补课的,如 果学生不在课外进行自修,对于前后课程内容关联性比较强 的实训课来说,如果耽误 3 次以上的课,基本上可以断定这门课程是没办法跟上进度,即使他后面都来到了课堂,那也只是 人来了而已。如果是考查课,老师也会根据他的考勤勉强给一 个及格。不少学生,拿着毕业证而不能胜任该工作岗位,学了 几年的专业只能丢弃。本人认为要开放部分实训室,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晚上或周末等业余时间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补课、练习、加强、熟练的场所,规模不一定要很大,但时间上必须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可自由的进去,能有指导老师那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在实训课堂耽误的课程就有场所补上或加强了,让学生有较多的实训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
2.加大力度,设计和制作优质资源
这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课程,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建议学校加大教师培训;加强教师课件制作;课件是学生与教学大纲之间的桥梁,课件不是教材,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一定要把技能訓练作为重点,我们在关注制作的同时必须重视设计,建议将每堂课的资源分别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来组织,根据不同的时间段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媒体和方式设计,如课前部分可以是一些视频、音频等详细的知识介绍和任务效果展示或操作演示。课中部分一般是操作性强的内容,宜配有一目了然的序号、简明扼要的注解、友好的配图等比较适宜。而课后部分可以是一些拓展部分,也可以是一些由学生上传的作品评价或制作作品的感受等。分成多个教学团队,每个团队以教学经验丰富且富有改革创新潜力和意愿的教师为主,配以艺术、文案书写、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工作人员。把设计制作的课件放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这样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拓展的机会,又让基础差的学生有着一步一个脚印向前的成就感。让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引入合适平台,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
面对复制能力如此强大的计算机工具,计算机机房的课程任务的完成评价方式面为了减轻计算机机房教师的负担,引入合适平台进行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决策。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操作技能部分包括 Windows 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IE 的简单 应用及电子邮件收发。平时上课时可以用模拟软件,每一部分都有完整的操作题,能对其操作过程自动进行评分,即完成过程性评价。?
鉴于学生基础的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分层次教学效果会更好。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有效,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情,及时进行微调,能大大的提高课堂效果。授课内容与鉴定考试内容相结合,将考试的操作重点、难点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考证真题的反复练习,对基础软件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更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具有权威性、实用性,是证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最好的证明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冉 引入“第三方评价”,提高中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J]. 现代职业教育,2017(08)
[2] 郭美云 高职图书馆开辟“实训第二课堂”服务的探索[J]. 时代农机,2017(09)
[3] 丁莲 张玲 叶煜 杜巍. 过程性评价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 智库时代,2018(06)
【作者简介】 郭美云(1963—),女,汉族,湖南省沅江县人,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