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1-10-12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高产病虫害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进步,国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不同农作物的需求量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可直接食用,也可通过加工后食用,还可以用于酿酒,对于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中国玉米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玉米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国民对于玉米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1玉米栽培技术的常见问题

1.1种子质量较差

玉米种子质量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玉米高产,选择的玉米种子应该具备高产的潜力。目前,市场中的玉米种子质量千差万别,甚至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恶劣现象。如果使用这种种子进行播种,很难实现玉米高产目标,甚至导致玉米绝产。

1.2肥水管理措施不当

当前,一部分种植户肥水管理措施不当,存在一次性施肥及浇水的问题,没有根据季节特点进行栽培管理工作,导致玉米田间杂草丛生,水肥无法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除此之外,施肥方式不当,撒施方式偏多,导致肥料田间利用率较低,玉米生长营养不足,玉米粒和穗较小,最终影响玉米实际产量。

1.3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农户只关注早期拌种和包衣防治措施,却忽略了后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而根据多年实际农业生产工作发现,很多病虫害都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出现。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直接影响玉米实际产量和质量。

1.4收获时节不适宜

实际生产中如果收获玉米的时间过早,对于其生长后期的光热条件会造成浪费,同时不利于后期的灌浆处理,最终导致玉米颗粒不实的问题。

2优化措施

2.1选择高产的玉米品种

应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禁止市面上出现劣、杂、差的玉米种子。广泛宣传玉米栽培技术,保证农户有效掌握辨识种子优劣的方法。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从而选择适宜的地段开展栽种工作。对于买回的种子需要将其置于阳光下充分晾晒,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还应在早期进行包衣处理,在晾晒和拌种过程中杀灭病菌,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2.2控制玉米播种密度

在实际玉米播种过程中,应根据玉米品种、地力及气候等条件规划好玉米种植行距和株距,保证充足的空间条件,促进玉米接受通风和光照,为日后玉米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在玉米5片可见叶前就需采取定苗处理,避免定苗过晚造成玉米倒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严格控制玉米田间栽种密度。

2.3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始终遵循“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培育玉米抗性品种,提高玉米良种实际覆盖率。使用适乐时、立克莠、玉米种衣剂等包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有效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预防苗期病害。通过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原菌的积累量。充分施加腐熟的农家肥,配合施用磷肥及钾肥;采取密植措施,及时开展中耕工作,为玉米的实际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病残体带出田外进行销毁,有效控制病虫害传染源。采取科学的用药方式,苗期多雨时节应及早喷施多菌灵、禾果利以有效防治苗枯病和纹枯病。在干旱时应及时喷施能够有效防治蚜虫和灰飞虱等传毒介体的药剂。在7月后,喷施代森锰锌等药物,每10~15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即可。对于发生严重锈病或纹枯病的玉米田块,采用禾果利加以防治。

2.4采取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

玉米施肥情况直接关系着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于营养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施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分期测土配方方式进行有效施肥。这样能够确保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如果条件允许,生产中可以选择施加新型的缓施肥。通过早起深耕的用肥方式,配合使用已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确保满足玉米生长后期的营养需求。

2.5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为实现玉米增产的目标,就需对其后期的光热条件加以充分利用,适时晚收6~8 d。当玉米发黄时,其茎叶呈现干枯状态,籽粒乳线消失不见,就可进行收获处理。

综上所述,玉米栽种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优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的生产原则,對于适用的玉米品种加大推广力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霍森古丽)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高产病虫害
玉米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贮藏中玉米种子活力与寿命的问题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