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研究

2021-10-12田静

速读·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意义分析故事教学实践研究

田静

◆摘  要:幼儿园教学中故事教学的方式非常常见,用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能将故事和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掌握故事中的人生哲理,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故事教学并不是单纯讲故事这样简单,而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内化知识,获得更好的教育引导。

◆关键词:幼儿教育;故事教学;意义分析;实践研究

一、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幼儿想象力

幼儿本身思维具有特殊性,基于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的影响,幼儿本身的想象力、意志力发展不完全,这样就导致幼儿在参与各种学习的时候都不能持之以恒。如果要让幼儿得到长远的发展,本质上就需要做好幼儿的引导,幼儿更喜欢天马行空的事物,如果能通过故事教学,让幼儿沉浸在故事当中,对于幼儿本身的想象力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幼儿对于现实事物的认知较为单一,他们更喜欢童话一般的世界,而故事恰恰就是锻炼幼儿想象力的有效媒介,这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力,有了参与一件事情的兴趣,通过想象力让自己放松、快乐,这样幼儿也能将这种积极的情绪拓展到其他事情上,从而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二)发展幼儿记忆力

事实证明,幼儿对于故事的记忆更深刻,即便是一些很微小的故事,很多幼儿也能说出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幼儿的记忆力需要长期锻炼,幼儿园幼儿处于3~6岁,通常情况下以形象记忆为主,记忆容量约偏小,记得快忘得也快,但是故事教学就是一种形象记忆的方法,幼儿可以记住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长。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已经发展出一定的记忆策略并能主动应用,结合故事教学,通过形象记忆和幼儿的复述,能很大程度上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激活大脑机能。

(三)促进幼儿心智发展

幼儿的心智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身和幼儿的发展潜力有关,也与教师的后天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在幼儿园阶段,幼儿能说出来,有了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更多的是顺从教师的说法,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有三件衣服,家长认为第一件好看,但是幼儿认为第三件好看,幼儿可能会遵循家长的想法,但是在意念上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不好看的。这样延伸到幼儿日常习惯上,有的幼儿有“打手”的习惯,但是幼儿可能本身并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教师单纯告诉幼儿这样不对,可能幼儿难以接受,但是如果用一个小故事来表达,有小老虎欺负小兔子,所有的小动物都不跟他玩啦,通过故事的延伸,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心智,让自己更成熟。

二、故事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在实际的故事教学中,不能生涩讲故事,而是需要创设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这样讲的故事更具趣味性。幼儿在良好的故事情境中学习,能让幼儿受益匪浅,一般来说,幼儿们更喜欢玩耍,玩耍,享受自由的氛围。因此,教師可以从外部环境和儿童听故事的形式出发,设计一种轻松、自由、舒适的氛围,让儿童放松下来,自主、自愿地听故事,从而保证听故事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幼儿“小燕子”这首儿歌的时候,就可以把这首歌改编成故事,在故事中加入多元化的情境,能让幼儿更加深入其中,找到故事的乐趣,进而引导教学开展。故事情境也能营造良好的听故事氛围,从幼儿的心理状态、故事内容等方面入手,使之与幼儿的心理需求相一致,将教学内容与故事内容相呼应,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让儿童掌握故事的内容,提高故事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价值。

(二)开展多样的故事表演活动,激发幼儿天性

引导幼儿活跃起来,不要一直坐在小板凳上听教师讲故事,也需要运用丰富的故事动作,引导幼儿深刻领会故事的价值。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各种幼儿故事表演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让教师用肢体语言的引导,促使幼儿故事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参与其中,也可以自行表演掺入与幼儿的互动,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定向选择,小班的幼儿尽量选择教师表演幼儿看、中班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表演,大班小朋友自己表演节目,通过多元化的故事表演活动,充分展现出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肢体表现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鼓励幼儿自主编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具有深厚的自我表现欲望,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尊重幼儿,并给幼儿多元的表现空间。在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编故事。首先,要做好故事的准备工作,即准备好编故事时要用到的素材,教师应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词、句,让儿童了解基本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是写故事。写故事要有明确的主题,要符合孩子的经历、能力和心理特点。通常以孩子们熟悉的小动物、游戏、卡通等为主。由于儿童缺乏经验和能力,教师有必要指导儿童修改故事,帮助他们修改故事中的病句,不需要咬文嚼字,但是对于幼儿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做好引导,提升幼儿故事教学的教育价值。幼儿自己想的故事不必有大道理,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幼儿理清其中的逻辑顺序,帮助幼儿提升思维的逻辑感,让幼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能动脑。

参考文献

[1]蔡方婷.分析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0):67-68.

[2]顾静.如何帮助幼儿构建正确的知识概念——从一个教学故事谈起[J].清风,2021(06):75.

[3]时冀琳.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构建与实施[J].智力,2021(04):183-184.

猜你喜欢

意义分析故事教学实践研究
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在复杂颅脑畸形超声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探讨技能比赛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分析
基于淮安视角的曲艺表演美学基础研究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模仿故事角色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