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撰班史,润泽生命

2021-10-12严义文邱美丽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7期

严义文 邱美丽

[摘要] 受《史记》的启发,吸取传统文化“气生情,情生理,理生法气”理论,融入心理学家阿德勒“阐释的现实”的观点,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专门记录,编撰成班史,以促进班级健康发展。

[关键词] 从“心”出发;编撰班史;润泽生命

“班史”,即班级的历史。班级因学生而存在,学生是班史的主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班史的主线,班主任是引领班史编撰的主要人员。

班主任在特定的教育理念的主导下编撰班史,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专门记录,不仅可以促进班级健康发展,可以润泽学生心田,浇灌学生生命之树,使之茁壮成长,还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推动班主任与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碰撞。

一、编撰班史的思想来源、教育理念和心理学观点

1.思想来源——受《史记》影响

司马迁写《史记》,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在汇集历史资料和记录事实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思想、理想和主张,并独创一个思想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班主任的我,管理着一个班级,45个学生。受到司马迁写《史记》的启发,我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学习生活事迹记录下来,随着记录时间的增长,积累的素材逐渐增多,开始尝试编撰班史,将学生事迹和自己的教育思想也囊括其中。

2.教育理念——优秀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认为,气生情,情生理,理生法。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要让学生守“法”,需要讲清“理”,合“法”还要合“理”;当“理”不通时,可以通过“情”解决;要合情、合理、合法,其根源应从“气”入手,在学生中树立正直的浩然之气,在班级中传播正能量的风气。

編撰班史,在一个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发掘那些真善美的人和事,以见微知著的细节,形成真实的对话体验,激活师生内心相通的充满正气的场域,加深师生间感情,让学生明理懂法,形成良性循环,以此作为班级管理的切入点。

3.心理学观点——阐释现实的意义

班史里记载的人和事,是班级同学们认识或经历过的,共同的语境给学生带来真切感,但其中的是非曲直或许是学生们没有认真思考过的。

编撰班史,班主任要呈现“经过阐释的现实”,以真善美的价值观作引导,将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的期望渗透其中,融于班史记录的文字里。学生们的言行举止和成长追求,在这些文字的传播中无声地发生着变化。“活动显凝聚力,行为见用心处。”用文字记录师生共同的经历,传情达意,形成独属于本班级的气场。

二、班史编撰的内容和来源

1.以班主任的记录为主导

班主任带班过程中,每日与学生相处,时刻都会有事情发生。班主任编撰班史,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有感触的事情进行记录。编撰班史字数和文体不限,但需以事实为基础,阐释其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将三观融入字里行间。

编撰班史选择的事实,可以是美好的事件,也可以是不快的事情;记录学生的优秀成绩、获奖事迹和好人好事,能够让学生得到鼓励;记录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的事情等,能够让学生引以为戒。例如,我曾以事实为基础,用三篇文章记录了手机管理中不和谐的事情,形成劝说学生的能量场,使班级凝聚无形的向心力。

2.从学生周记中摘取

学生写周记,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并进行反思。我每周让学生坚持写500多字的周记,记录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学生通过写周记,可以进行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学习和品德修养情况。等学生的周记交上来以后,我会仔细阅读,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思索之后给出评语,编撰班史时摘取部分学生的周记内容。编撰班史,记录事实,体现价值观的引领,是联结师生的情感纽带。

三、班史编撰的应用途径和方式

班史所编撰的文字,是师生一同成长的足迹。班史通过分享和阅读,可以起到润泽学生生命的作用,从而达到编撰班史的目的。班史充分传播,让学生充分知晓,对实现班史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史的传播和应用,可以通过网络工具的利用、班级报纸的刊载和班会课堂的讲读几种途径实现。

1.网络工具的利用

网络沟通工具方便快捷,是传播班史的优佳途径。微信群、公众号、微博等学生们常用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是首选的途径。当某个事件的班史编撰好以后,班主任通过这些途径发布,供学生和家长阅读,让师生共同分享。它不受时空的限制,交流方便,主题集中,利于学生及时反馈和互动沟通。编撰后的班史,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传播,师生可以畅通交流,以心灵润泽心灵。

2.班级报纸的传扬

为传播班史,笔者曾尝试定期印制班报。一周一期,A3纸张,共4个版面。前三期,老师示范如何制作;之后,全班学生分成12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定好顺序,从组稿、编辑、排版,到印刷、分发等各个环节都让学生自主完成。纸质的报纸,除发放给自己班的学生外,还可以送给科任老师、家长、其他班级的师生等,扩大传播范围。每周一期的班报变成了班级情感联结之一,办报的人和报纸也成为班史的一部分,成为班级的共同记忆。

3.班会课堂的讲读

围绕某个专题的班史资料,在主题班会上进行分享,作为专门开辟的课堂,保证了时间和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供师生学习和反馈。内容贴切的班史故事,在班会课上进行讲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当事人而言,班史是理性的反馈,是特别的礼物和关爱;对全班学生而言,班史树立了榜样,是正面的引导、行动的号角;对班主任而言,班史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对教育的思考,是鲜活的教育资源。

在应用班史的途径和方式中,特有的班级文化因此找到了具体的载体,借此落地生成,陪伴班级茁壮成长。班史的应用和传播,有助于师生关系得以缓和,校级班规得到维护,管理制度也会因之变得更有温度和厚度。

编撰班史重在文字的表达,是在班级师生间搭建的以书面表达形式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相较于口语,文字记录所述思路和表达意图,可以反复斟酌,使其更清晰明了。班史中的文字凝结了班主任的思虑,融入班主任和学生的心思和情感。它倾向于用文字表达出来,用书面方式让学生阅读和理解,以期达到沟通和引导

效果。

编撰班史的意义在于:郑重其事,表明班主任的态度;澄清事实,防止误解的滋生;赋予能量,做正面的引导;制作节点,形成共同回忆;塑造形象,激发心中美好;积累素材,形成班级文化的资源。

编撰班史,用文字来润泽生命。文字从心底流淌出来,从“心”出发。载入班级“史册”,学生会慎重对待,不敢胡来。班史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助于班级管理。

在编撰班史的道路上,很多理论和方法亟待开发和提高,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需要班主任进行不断探索,从而实现编撰班史、润泽生命的目的。

严义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校区教师。

邱美丽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