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策略

2021-10-12刘飞杨辉李丹唐金同黎贞崇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9期
关键词:院所科教科研院所

刘飞 杨辉 李丹 唐金同 黎贞崇

【关键词】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策略

【中图分类号】G3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9-0027-04

0 前言

科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变革转型的主旋律和办学理念[1-2],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形态[3],有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4-8],协同创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教融合的重要推动力[9]。借助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的教育资源,中国科学院在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上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促进[10]。受制于科教融合的缺位,地方科研院所的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之路并不顺利,一方面地方科研机构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开发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科教融合必须实现科学研究如何支撑高等教育发展重点的转移[11]。现阶段,地方科研院所常常因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不足而使科研项目陷入滞后状态,而地方高校也常为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教育和科技管理部门为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促进共同发展,推出了科教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但是,高校与科研院所未能建立科教融合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效果不明显,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科教难以融合[12]。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未能达到科教融合的目标。国内众多学者对科教融合提出了很多探索性意见,丁祎昕等人[13]针对高校本科教学资源不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率低等问题,探究了科教融合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张平华等人[14]提出了一种基于KAP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焱等人[15]提出应用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应以“科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进行。上述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未触及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教整合关注点,可操作性不强。

为更好地实现科教融合发展,山东省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科教融合之路,将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组建后的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双方优势得到充分整合,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也极大提升了科研能力。齐鲁工业大学将研究所与二级学院深度融合,提出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人才培养的方法,采取院所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应用理科创新人才[16-17]。这种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方式双方共赢,但并未得到其他省份的效仿。因为山东省科学院本身就是全国18家地方科學院最强的地方科学院之一,在海洋、生物、材料等方向,学科优势明显,正好是齐鲁工业大学所需要的科技资源。此外,山东省高层也有意促进该融合工作的推动,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而促进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的合并。地方科研院所并未具备这些优势和条件且大部分科研院所为学科很窄的专业研究院所,只是在某个专业方向有较强的实力,不可能与地方高校的实力相匹配,山东省科学院的整合方式很难有效推广至其他省份。

尽管如此,科教融合有益于高校与科研院所双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益于解决我国科技与教育的协同创新,除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模式,还有很多种模式值得探讨。我们可以根据地方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和地方高校的学科发展需要,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教融合之路。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情况千差万别,其科教融合的策略和措施也不尽相同,地方高校院所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应的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策略和措施。本文在深入分析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析科教融合的思路,提出了若干可供参考的策略。

1 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院所学生资源的共享机制不畅

由于缺乏学生资源,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地方院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兼职导师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快了地方院所科技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效,高校的学生通过参与一线的科研项目,其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不幸的是,尽管高校研究生导师的增加,但是招生总量却难以增加,导致地方高校可以分配的学生资源大大下降。由于缺乏学生资源,所以尽管科技政策红利激增,但是大部分地方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担心无足够的学生资源而导致无法按时完成项目,申报科研项目的动力不足。

面对学生资源不足,地方科研院所通过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科教融合协同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学生资源的共享。受学生资源不足和合作协议的非约束性影响,地方科研院所并未能解决学生资源不足的问题。高校与院所之间现有的学生资源通常是通过导师个人的关系或项目合作关系解决,但这个方式难以为继。

1.2 地方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资金支持渠道的缺乏

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是一项多方共赢的举措,需要政策和资金的倾斜推进。目前,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缺乏专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地方高校与院所双方无法利用现有资金,在重大项目、国家平台和产业化示范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随着我国科研实力的提升,我国已成为国际留学生的主要流入地之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加大对国际留学生流入的力度,不但吸引了欠发达国家的留学生资源,也吸引了发达国家的留学生资源。地方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纷纷设立国际交流类型的学院。由于国家每年公费资助的留学生资源有限,所以大部分留学生仍只能通过自费解决留学问题。获得我国公费资助的留学生通常是留学生的佼佼者,是地方高校导师不愿意放弃的优质生源,不可能与地方院所分享。由于国内学生资源的短缺,所以自费留学生也成为地方高校导师的稀缺资源,同样难以和地方院所分享。项目资助类的留学生,由于项目的经费有限,所以很难也不太可能招收过多的留学生。

东盟国家和非洲国家由于缺乏资金,希望我国能免费为他们提供培养科研人才的资源。除国家留学资金外,我国还缺乏其他类型的资金支持渠道。地方教育部门缺乏专门针对亚非国家的留学资金,地方科研管理部门也缺乏针对学生的项目经费渠道。地方科研项目开支项目中也缺乏留学生经费的开支科目,无法通过科教合作的方式为亚非国家培养高级人才,也无法通过丰富的国外研究生资源解决我国研究生资源缺乏的状况。总之,资金支持渠道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国外留学生的招收,进而影响着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力度。

1.3 地方科研院所专门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缺位

地方科研院所并不擅长于研究生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研究生管理政策和措施,导致研究生管理的缺失,也影响着地方科研院所兼职导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资源的共享,影响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工作的推进。研究生分院是地方科研院所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解决方案和必要条件。研究生的培养涉及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管理,需要配套的管理机制。同时,研究生有别于科研院所的职工,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需求,需要专门的硬件条件支持。通过建立研究生分院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地方科研院所研究生管理和硬件支撑问题。但现实状况欠佳,一方面,地方科研院所学生资源不稳定,不愿意也不可能建立研究生分院;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研究生管理体制中有关校外研究生分院管理政策的缺位,以及缺乏研究生共培基地的支持政策,他们不愿意在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分院式的培养基地。

1.4 地方高校院所双向兼职导师激励机制的缺位

人才是科技竞争的第一要素,科教融合的人才更是如此。受条块分割所限,地方科研院所的兼职导师极少能领取到兼职的薪酬,绝大多数属于义务性质的劳动。学生资源为稀缺资源,考虑到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有利,兼职导师不好也不敢提出兼职薪酬。作为地方高校,由于学生资源抢手,属供方市场,所以它们不乐意为兼职导师提供薪酬。但是,这种免费违背人才使用的原则违背了劳动法,不利于人才的使用和才能的发挥,伤害了兼职导师的积极性,也给人才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同样,地方高校导师到地方科研院所兼职也有助于协同创新,是科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互相兼职是提高高校院所人才培养水平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提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由于缺乏双向兼职兼薪的政策支持,所以兼职的研究生导师无法获得合理的报酬,到院所兼职的导师也无法获得合法的收入,影响双方合作的积极性。若不能为兼职兼薪提供制度保障,就很难实现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协同创新。

1.5 地方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的缺位

地方高校在文献资源等方面,有着地方科研院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地方科研院所的体量不大,不可能购买大量的文献资源,但文献资源却是不可缺失的科研资料,影响着科研的推进。地方科研院所更多的是通过别的方式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影响着地方院所科技人员查阅资料的便利性。同样,地方科研院所在技术开发和中试试验的资源方面,也有着地方高校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方式与科研院所不同,因此双方很难通过协议的方式解决共享问题。省级所建立的大型仪器共享网无法为科教融合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高校为二类公益机构,有收费权,而科研院所部分为一类公益机构,无收费权,双方管理机制的差异很难解决仪器共享的问题。由于很多设备和设施并未列入开放共享的范畴,所以地方高校的导师也无法使用到。地方科研院所多数为一类公益机构,在开放收益不明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提供技术开发类和中试试验类的设备和设施。

2 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思路

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意义是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双方的优势,通过科研与教育深度融合,借助协同创新的手段,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应用型成果的推广和示范效率,推动我国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思路: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教融合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通过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为社会提供新技术、新方案,培养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充分发挥科研和教育的优势,优化科教资源配置。高校在学生资源等方面具有科研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科研机构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教育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因此,务必要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加快整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三是改革科教融合的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破高校培养学生渠道封闭的弊端,改革科教融合机制,调剂学生资源用于开放式培养,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对学生资源的需求,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利于科研机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和示范。

3 策略

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就是要释放高校和院所的活力,因此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合作前景就要提供通道。地方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有明显的互补优势,也有急切的合作需求,双方的合作肯定能开创协同创新的新局面,肯定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新的动力。

3.1 成立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的专门协调机构

科教整合工作条块分割,涉及的管理部门多,触动多方的利益。要推进科教融合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处理多方矛盾,厘清多方需求,因此将科教融合工作作为地方政府主抓的工作,成立科教工作领导小组,将教育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科学院、农科院等机构纳入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针对科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关文件,推动科教融合的发展。科教整合工作要实施以指挥长工作责任制方式,实施“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由省级领导担任指挥长,统筹推进,一抓到底,工作领导小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动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

3.2 加强对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专项资金的支持

“211工程”专项资金大大提升了我国百所大学的基础条件和办学实力。同样,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也需要专项资金的支持。地方的财力有限,其资助力度不可能像“211工程”,但是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肯定无法有效推动科教融合工作。地方政府可从增长的预算口中,切出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科教融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引导地方高校和院所主动参与科教融合。此外,在科技管理部门所管理的资金中,增设科教融合专项,引导地方高校和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合作。或者可参考“产学研”合作项目倾斜的做法,在项目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设置科教融合條件,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优势学科,推动科教融合的发展。

3.3 尽快出台导师兼职兼薪的政策和措施

科教融合离不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离不开高校导师与院所研究人员的互动。科教融合必须建立地方高校导师与地方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制定有助于激励双方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和措施,出台导师兼职相关政策,让参与科教融合工作的相关人员兼职合法化,取酬合法化,引导双方合理兼职,合法取酬。高校在年度绩效考评中,要将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工作作为绩效可选指标,以进一步鼓励科教融合的开展。地方科研院所方面,也要出台有助于地方高校导师到科研院所兼职的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导师到地方科研院所兼职,以实现科教的双方深入互动,促进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3.4 增加一定数量的专用于科教融合的研究生指标

研究生资源是地方科研院所最为关注的资源之一,希望通过与地方高校合作,解决研究队伍的难题。依靠高校与院所导师个人关系解决研究生资源的问题不可持续,也影响双方合作的深度。由地方高校调剂出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指标,也势必会触及高校的各方利益,高校领导层不愿也不敢调剂出专门的指标。教育管理部门从现有资源中调剂解决科教融合的缺口势必将会激发新的矛盾。因此,科教整合的研究生指标只能通过增量解决。建议教育部门在每年新增的研究生指标中,划出一部分的名额,指定给科教融合使用,切实解决研究生资源不足的问题。

3.5 出台系列支持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的政策文件

一项重大工作的推进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科教融合涉及多个部门、多方利益,也势必需要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要针对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支持的事项,制定相应的办法、条例和措施,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研究出台高校在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相关文件,研究出台仪器共享配套资金设置和管理的文件,研究出台科教融合人才互动交流的相关文件,研究出台科教融合资源共享的相關文件,研究出台科教融合专项的相关文件等,通过提供完善的政策和有力的措施,解决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将科教融合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4 结语

尽管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与国家级高校和院所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政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缺乏足够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并未真正激发地方高校和院所的参与热情。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建立科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推行指挥长责任制,建立协调机构,针对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多方面的资金支持,配套相关文件,不断提高地方高校院所科教融合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白美,侯连涛.科教融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探析[J].科技视界,2019(35):32-33,49.

[2]周光礼,马海泉.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2(8):15-23.

[3]刘柏岩,任增元,孙莉.重构科教融合下的一流本科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19(8):50-53.

[4]肖燕飞,徐志峰,王瑞祥,等.科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19(2):48-50.

[5]玉荣,韩涛,张进,等.科教协同育人培养材料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6):1-2,19.

[6]李沙沙,谢永,周丹红,等.科教融合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31(4):

111-112,118.

[7]吴蓉蓉.促进高校科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51-53.

[8]钟秉林.推进大学科教融合 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5):4-6,10.

[9]刘玉荣,张进,韩涛,等.基于协同创新、科教融合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学刊,2018(6):35-37.

[10]王子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科教融合路径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5):93-96.

[11]王淑芳,薛娇,马海泉.科教融合 协同创新 以开放的思维迎接新的教育革新——对话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J].中国高校科技,2012(11):6-10.

[12]刘光付,孙涛,田力.影响高校科教融合的主要因素[J].中国高校科技,2013(7):39-41.

[13]丁祎昕,彭亚辉,眭国荣.协同创新视阈下的科教融合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92-94.

[14]张平华,胡贤德,李敬明.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6,38(6):110-112,119.

[15]高焱,耿纪莹,周君.应用型地方高校科教融合教育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12):15,17.

[16]马凤英,宋纯丽,闵凡超.院所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9):1-2.

[17]井水,李晓晓,刘锋,等.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J].山东教育(高教),2019(9):27-30.

猜你喜欢

院所科教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07、08合刊
06、07、08合刊
05、06、07、08合刊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我国机械工业转制院所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对策若干思考
浅谈原子能院院所文化建设
探索高等科教书店物理类书目推荐(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