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一带一路,中阿合作不断焕发新活力

2021-10-12王莉莉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博览会

王莉莉

初秋时节,一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跨越山海的友好之约,再度拉开帷幕。8月19—22日,以“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

277个签约成果,涵盖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产能合作、“互联网+医疗健康”、旅游合作等多个领域,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超过1566亿元。

这是中阿博览会交出的成绩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博览会致贺信,50位外国嘉宾通过视频或连线方式致辞和发言。如今的中阿博览会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并肩携手脚步不停

习近平指出,中阿人民传统友好,历久弥坚。近年来,中阿双方不断加强战略协调和行动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持续保持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携手抗疫,树立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典范。

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阿拉伯国家一道,共谋合作发展,共促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高質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前四届中阿博览会共有112个国家和地区、21位中外政要、283位中外部长级嘉宾、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4万多名国内外嘉宾参会参展,累计签订经贸合作项目936个。

“本届博览会筹备之初,就有几十个国家积极表示要来参会参展,这体现了中阿博览会的强劲吸引力和影响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博览局副局长张利伟介绍,尽管因防疫要求需压缩人员,各方参展参会意愿仍十分积极。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优势互补、利益交汇。2020年,中阿贸易额达2398亿美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1231亿美元,在疫情影响下仍实现了同比2.2%的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阿拉伯国家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原油供应地,中阿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摩洛哥王国首相萨杜丁·欧斯曼尼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中阿经贸合作发展,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防疫措施,对此他表示高度赞赏。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这有力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密切对接发展战略,充分发掘优势和潜力,大力推动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科技、和平利用核能、航天、人造卫星、可再生能源、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萨杜丁·欧斯曼尼说。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一副总理阿里汗·斯迈洛夫谈到:“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被证明是务实的、成功的。”他表示,“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一个主要方向是运输和能源合作。“当前首要任务之一是必须采取措施来恢复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稳定供应链。”他说。

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表示,中国贸促会连接政企、衔接内外、对接供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枢纽和平台作用。中国贸促会将一如既往当好中阿工商界的桥梁纽带,推动落实中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健全中阿工商合作机制,加强商事法律服务,促进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实现新跨越,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中阿双方人民。

突尼斯外交移民侨民部长奥斯曼·杰兰迪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包括突尼斯在内的沿线国家带来经贸合作新机遇。同时,这一重要倡议的推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

杰兰迪谈到,突尼斯期待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增加对高附加值生产领域的直接投资,推动在数字和先进技术领域的投资,充分利用突尼斯的优惠政策和高素质人才资源。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助理秘书长卡迈勒·哈桑·阿里表示,中阿博览会是阿中合作框架下最重要的经济平台之一,对推动经济发展、持续推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验”以及各经济部门制定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焦经贸合作

“云端逛展”“云端参会”“云端洽谈”“云端签约”……疫情之下的第五届中阿博览会首次启动线上博览会,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经贸合作平台。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本届中阿博览会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综合运用前沿技术和各类场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参展参会、观展采购。据统计,共有1000多万名线上观众和专业采购商访问洽谈、协商采购,并实现了“5G看展览”。

中阿博览会为中国各地方拓展对外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北京、天津、河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陕西8个省(市),利用博览会平台与阿拉伯国家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投资类项目12个,投资总额74.3亿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表示,在疫情影响下,中阿合作并没有按下“暂停键”,博览会如期举办凸显了中阿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情谊,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信心和力量,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良好示范。

中阿经贸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的原因包括:一是确定了主要合作方向。在2014年6月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1+2+3的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为中阿经贸合作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战略协调和行动对接。中阿自2018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政治互信日益增强,中国已同19个阿拉伯国家以及阿盟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积极开展战略对接。三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截至2021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举行了9届部长级会议、17次高官会和6次中阿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推动了各领域合作稳步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表示,经济上的互补性是中阿经贸合作的现实前提和主要驱动力,从官方到民间的深厚友谊是中阿经贸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的重要基础。“双方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不断丰富经贸合作的内容与形式。近年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园区,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货物贸易到金融合作,日益丰富的合作形式和不断扩展的合作内容,让中阿经贸合作动能不减、活力常在。”唐志超说。

宁夏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杨丽艳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等阿拉伯国家战略也在稳步实施。中阿发展阶段衔接、理念思路契合、經济结构互补,中阿经贸合作符合中阿双方共同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中阿双方同属发展中国家,谋求合作时秉承平等原则。阿拉伯国家有意愿引进并学习我国技术,完善自身相关产业。双方在荒漠化防治、清洁能源、国际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这些都使得中阿合作前景广阔。”杨丽艳说。

聚力科技创新

交流中阿农业合作成果、探讨数字供水机制、推介新能源技术产品、分享5G产业创新……本届博览会上,中阿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成为关注焦点,众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纷纷亮相。

据了解,在展会期间举行的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参会各方共签订了42个项目,涵盖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旅游、新型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协议金额逾9亿元。

“中国利用现代技术和可再生技术实现了农业发展和现代化,我们欢迎中国在约旦设立农业技术研究和转让中心,期待约中在农业领域建立更多合作。”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通过视频致辞,发出邀约。

自2015年9月起,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相继共建了阿盟、埃及、阿曼等8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先后举办20多期跨国技术人才培训班,培养出300多名具有“种子”效应的国际技术转移人才。

以农业为例,在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诞生了毛里塔尼亚首例胚胎移植奶牛。在技术示范中心中方专家的支持下,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东部的荒漠边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千亩绿色作物茁壮生长,一排排喷灌杆喷洒着水花。这片绿洲,已经成为毛里塔尼亚培养畜牧业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中阿博览会上,中阿能源高峰合作论坛、大健康产业论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相继举办,越来越多的中国经验被分享。

“5G和人工智能,将是未来最核心、最基础的两项核心数字化技术,它们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和世界。”聚焦工业革命4.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蒋亚非介绍了中国技术在海外应用的最新成果,今年,华为与沙特电信、沙特阿美在5G油气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探索5G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创新应用,“这也是中东区域的首个5G油气园区项目。”蒋亚非说。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博览会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阿拉伯国家宣布举办男装秀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中阿关系
东京眼镜博览会憧憬“2010”
莫斯科举行百万富翁博览会
第44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