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刚强又温柔的母亲
2021-10-12尹燕青
尹燕青
小雨淅淅沥沥,从中午下到傍晚,一直没有停。
望着窗外,我有些心烦意乱,这阴雨天,不知母亲怎么样了?我合上书,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听筒响了很久,无人立即接听。大概母亲又在拄拐活动吧?每当这时候,心里就有些莫名的紧张,但我仍在静静地等待。
终于,电话那端一阵窸窸窣窣,传来母亲略显沙哑的嗓音。我欣慰地叫了声“妈”,问起了她的今天的感觉。“我呀,好着呢,你们不用为我担心。”听着母亲轻松的回答,想想她多病的身体,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对工作,她兢兢业业
母亲今年95岁了,她的命运多舛,不到30岁就独自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带着4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她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自信、顽强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20世纪50年代末,母亲在县医院担任护士,突然间她被派到一个区卫生院担任妇产科医生。面对工作生疏无从着手和子女多无人照料的双重困难,她没打折扣就接受了组织安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她,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刻苦钻研接生技术和妇科知识,很快由一个外行变成妇幼保健工作的行家里手。
作为区里唯一的妇产科医生,母亲的脚步踏遍了全区的9个公社50多个大队。那时农户家生孩子遇到难产,都要到区里求助。无论白天黑夜、酷暑寒冬,母亲总是背起药箱就出发。一路山丘沟壑,有的村连条便道都没有,她常常一跑就是七八十里。到了产妇家顾不上喘口气,马上进行处理。她经常忙到夜半三更,又一个人提着马灯返回卫生院,稍不注意就会走岔路,有几次过河突遇河水猛涨,要不是反应快,险些被大水冲走。怀揣一颗为父老乡亲服务的火热的心,母亲在农村一待就是22年,见证了数百上千个新生命的诞生,县人民代表、年年的三八红旗手……成就了她人生中最耀眼的时光。
对儿女,她全心全意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母亲对家庭的付出,我们这些子女没齿难忘。
身为单身母亲,当她精疲力竭出诊归来时,无人照看的子女或者跑得无影无踪,或者饿得饥肠辘辘。担心年幼的儿女无人管教,母亲寝食不安,她暗下决心:“工作再忙也不能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她没有向单位提出调动的要求,自己冥思苦想着解决的办法。百般考量之下,母亲把尚无自理能力的我送到了在新疆工作的二姐身边,使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她又鼓励颇具绘画天赋的大哥也去新疆兵团谋求发展。二哥擅长文字,母亲留意各处信息,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她引导妹妹学医,让她也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一系列筹划安排,为子女们的人生铺平了道路。一晃几十年过去,我们四兄妹不负母亲厚望,在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值得称道的业绩。
“你们每家都好,每个人都好,就是我的幸福,我就活得安心。”1982年退休之后,母亲生活过得简单而有规律。她最关心的是晚辈们的成长和健康,经常告诫我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自立自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她的话朴实无华,却使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日常她最在意的,是少给子女添麻烦。她多次拒绝了在身边的二哥和妹妹的请求,始终坚持独自居住,也不肯拖累子女。其实,家里一些需要爬高上低的力气活,她都是悄悄到外面请人帮忙,或者宁愿花钱请保姆。对于自己的生活,她总是报喜不报忧。
对病魔,她冷静坚强
母亲年过八旬后便被接踵而至的疾病无情缠绕。先是在2005年,左眼患虹膜炎,医治无效失明,7年后,右眼又得了青光眼和白内障。经省、市医院診断,需要手术治疗,因妈妈眼压高难以实施,从此只能与黑暗为伍。2016和2017年,她在家里摸索着想做点事,先后摔了两跤。第一次右腿骨骨折躺了3个月;第二次更严重,左腿髋骨骨裂连身都翻不了。如此沉重的连续打击,即便年轻人也难以承受,但是从不服输的母亲,没有说过一句沮丧的话。十几年来,她以惯有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应对着命运赐予的一次次磨难。
妈妈第二次摔伤之后,医生告知,老年人不易恢复,要有长期卧床的思想准备。可是刚过一百天,母亲就执意要起来。不料脚一沾地,钻心的疼痛使她差点叫出声来。子女们看着心疼,劝她继续治疗一阵再说,她的回答很坚决:“不行,这个病等不得,怕痛就再不能走路了!”体验几天后,她找到了依托固定物体进行锻炼的方法。自己慢慢地挪下床,要么靠在墙上,要么扶着桌椅,双脚一点一点交替着往前移。往往走不了多久,就大汗淋漓,停下来喘口气又坚持活动。几个月过去了,肆无忌惮的疾病在她的毅力面前终于败下阵来。当前来复诊的医生看到母亲能够拄着拐杖独立行走时,连声夸赞:“了不起,了不起!”
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好强的母亲不让子女们守在身边,摸索着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尽管走起来难免磕磕碰碰,但是每天都坚持活动2至3个小时。收听广播自然是雷打不动,有人来看望,关心国家大事的她,总会不失时机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听到的时事新闻,抒发对时事政治的见解。母亲还喜欢唱歌和背诗词,有次电话中她和我谈起,在左眼失明、室外活动减少后,她爱上了诗词,仅唐诗就学了一百多首。这几年书报看不成了,就让二哥一句一句地教她毛主席诗词,现在已经会二十多首。说着话,她就在电话里给我朗诵起了毛主席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那声调,那激情,实在难以和一个几乎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画上等号。
岁月沧桑,母亲吟唱着一支自强不息、豁达乐观的歌,风雨兼程走过了95个春秋,儿孙们对她的经历津津乐道,她的精神激励我们锐意前行。我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母亲感到骄傲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