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2021-10-12连涛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兽疫绵羊山羊

文│连涛(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小反刍兽疫被认为是地方性提高山羊和绵羊养殖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疾病制约因素之一,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鉴于同属麻疹病毒属的牛瘟病毒根除净化工作的顺利完成,小反刍兽疫病毒也被认为是可以通过科学的防控手段进行根除净化,这需要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笔者对小反刍兽疫上述重点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羊群中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根除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山羊和绵羊等反刍动物出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麻疹病毒属,与其他麻疹病毒类似,小反刍兽疫病毒能够导致羊群数量迅速下降从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健康发展。据报道,在小型反刍动物中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可导致80%~90%的发病率和50%~80%的死亡率。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口腔和气溶胶,口腔、鼻腔和眼部排泄物是主要的病毒来源。多年来,小反刍兽疫被认为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发生的疾病,但最近该病在中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东、阿拉伯半岛和中国成为地方流行性疾病。由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其他因素的绵羊和山羊饲养管理差异,小反刍兽疫暴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山羊和绵羊是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山羊比绵羊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绵羊很少出现临床疾病,尽管在部分报道中绵羊群体中小反刍兽疫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通常认为绵羊对小反刍兽疫具有一定的先天抵抗力。此外,已经在驯养的反刍动物,即绵羊、山羊、牛、水牛和骆驼中研究了小反刍兽疫病毒所诱发的疾病。同时野生动物中也发现了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报道过感染该病的有瞪羚和鹿、羚羊和多卡斯瞪羚、努比亚野山羊、拉里斯坦绵羊、大羚羊。

2.传播途径。传播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或受污染的物质而发生的,污染物包括被感染动物眼鼻和口腔分泌物、粪便。此外,当受影响的动物咳嗽或打喷嚏时,小反刍兽疫病毒可在空气中形成具有感染能力的气溶胶。易感动物免疫力低下和营养不足是导致小反刍兽疫病毒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暴发的原因。

3.疾病模式。在潮湿地区,小反刍兽疫流行率相对较高,发病率为80%~90%,死亡率为50%~80%,通常患小反刍兽疫的动物都会死亡。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小反刍兽疫常以亚临床形式出现。由于自然免疫力如母体抗体的降低,三到四个月龄的幼畜更容易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病毒在不同环境中可持续存在4~24个月。据报道,所有年龄的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全球各地小反刍兽疫的严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可能与地区环境和动物品种有关。

气候因素也会影响小反刍兽疫的发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天气导致的严重程度不同。在雨季,由于饲料供应量增加以及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动物活动减少而使该病的发生减少。12月至次年2月,干燥多尘的季节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加剧疾病的传播,病例在4月可达到高峰。

二、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眼鼻有脓性黏液分泌物、坏死性和糜烂性口腔炎、胃肠炎、腹泻和支气管肺炎。

受感染山羊的临床症状为呼吸不畅、咳嗽,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幼畜严重腹泻,口腔黏膜溃疡,发热和抑郁。剖检病死羊可见肺、小肠和大肠存在深红色区域。

小反刍兽疫常被误诊为传染性山羊胸膜肺炎或巴氏杆菌病,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疾病的认识所致,同时也是由于缺乏实验室诊断工具所致。小反刍兽疫病毒在绵羊中影响严重,但仅仅轻微地影响山羊,同时在牛中可引起亚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发病率可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达到100%。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之前流行过的地区通常较低,死亡率为20%甚至更低。据报道,在急性病例中,死亡率为70%~80%,死亡时间在10~12天。低日龄动物患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年动物。此外,如果怀孕动物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则可能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发生流产。

三、影响小反刍兽疫流行的因素

1.日龄。低日龄的动物更容易受到该病的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最高的血清流行率通常记录在2岁以上的动物中。此外,成年的动物比年轻的动物更可能发现小反刍兽疫血清阳性。

2.物种。虽然小反刍兽疫病毒可感染绵羊和山羊,但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不同。与绵羊相比,山羊的小反刍兽疫流行率更高。野生反刍动物也可能受到小反刍兽疫的影响,其中信德山羊受到小反刍兽疫的影响严重。

3.季节。该病被认为是地方流行性,很少有关于其季节性发生的报道。在雨季,由于饲料供应充足,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小反刍兽疫发病率会下降。养殖密度大和兽医服务不足等也是诱发小反刍兽疫的因素。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小反刍兽疫可以从其临床体征、病理病变以及通过不同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方法对临床样本中病毒抗原/抗体/基因组进行诊断。

发病初期,病羊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眼鼻黏液分泌脓性分泌物,青年羊严重腹泻、消瘦、口角肿大、高热、乏力、呼吸困难、厌食等临床体征和症状。

此外,多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已应用于小反刍兽疫的检测诊断中,如试验琼脂凝胶免疫试验,血凝试验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C-ELISA)。虽然血清学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且适用于大规模样品检测,但基于血清学检测很难确定疫苗免疫失败的程度,从而加剧了疾病的流行。由于血清学检测本质上并不能指出该疾病的持续性,因此采取分子生物学诊断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分离和分子表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近年来,各种分子生物学工具,如常规PCR、实时PCR已成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最佳检测方法。此外,小反刍兽疫病毒的遗传特征对于了解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十分重要。

五、小反刍兽疫疫苗

小反刍兽疫被认为是绵羊和山羊的地方病,特别是在绵羊和山羊的数量高于其他省份的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反刍兽疫疫苗,包括常规疫苗、热稳定性疫苗、重组疫苗和口服疫苗,已被广泛开发和使用,可有效控制并根除该病。

六、结语

目前,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根除净化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随着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机理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深入,定会加快小反刍兽疫的根除净化工作,保证世界各国小型反刍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兽疫绵羊山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数绵羊
数绵羊
奔跑的绵羊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巧计得绵羊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浅谈小反刍兽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