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价值构想与模型设计
2021-10-12丁晓强
马 原,丁晓强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在2013年1月举行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主要围绕政党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对其展开讨论(1)政治生态是由各个地方和社会的政治生态构成的,具体指社会环境与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分为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外政治生态两个部分,党外政治生态指的是党和社会、党和国家以及党和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所指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属于党内政治生态问题(中国共产党内部自身)研究。。而党内政治生态具体包含了政治生活、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多重微观因素,实际上是党内关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和延伸。因而,简单来讲,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指向的是党内关系(2)王春玺,韩苗苗:《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战略思想研究》,《理论探讨》,2020年第4期。。政治生态是否健康也就主要取决于党内关系是否清晰与和谐。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个系统,其基本结构主要由生活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制度子系统所构成,三者互相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在整个政治生态系统中处于基础的位置,如果没有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党内政治生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调。而制度子系统对内是保证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良好运转的重要支柱,对外是抵御外部风险的强大屏障。从发生认识论角度上讲,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是针对当前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做出的战略安排,是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基础(3)江小燕,李斌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政治生态之逻辑关系探究》,《湖湘论坛》,2021年第4期。,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党内政治生态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必须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状况进行量化,基于客观的指标和数据精准地折射出当前党内政治生态的现状,从而明确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困局,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4)陈朋:《大数据赋能的政治生态监测预警:邳州市实践探索的经验启示》,《探索》,2019年第2期。。本文立足于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及其架构,系统阐述党内政治生态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恪守一定的原则,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基础上,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要考核评价体系,而党内政治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考核评价体系的难度。因此,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保证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一)目的性原则
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体系指标的确定也必须有一定的侧重点。无论是公共部门抑或私营部门的考核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能够在考核结束后实现考核目标(5)赵耀宏,王留群,郭昭:《迈向新时代的政治生态研究:学术趋向与价值前瞻:基于 CSSCI数据库(2012-2019)的计量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证政治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目的,在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更加注重具体考核指标的变动。譬如,针对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就要提高考核的标准或者增加考核指标,一是由于关键少数党员干部的地位和权力带来的影响较大,二是由于这样的考核才能对其他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从而实现考核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系统性原则
党内政治生态是由三个子系统和各要素组成的复杂体系,要保证其能够持续、健康地运转,为党和国家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首先需要明确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发展的规律,通过了解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的规律和逻辑关系,才能时刻掌握整个系统运行的状态。其次由于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庞大系统,就需要把其放在一个整体进行考量,把各子系统和各要素融入整个系统中,确保考核指标和内容的有序排列,防止交叉冗乱的重复设计,保证整个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同时,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时应注重考核对象和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例如关于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除了对其工作能力的考察,也不能忽视其在工作中的群众评价、个人品质、思想作风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要系统考察党员干部的综合办事能力和效果。最后,在考评政治生态的过程中,对于党内子系统和各个要素的考核也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将相关指标尽可能具体化,考核时间尽可能充足,从而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度。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科学的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准确考核的前提条件。在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中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性要求,根据客观需要和客观证据获取考核指标。在调查政治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把考核指标落实到客观实际工作中,以增加考核指标的准确性,避免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出现。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以及各要素的指标是动态性的,互相之间也处于联动状态(6)任中平,侯麟军:《舆论监督新模式促进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有益探索:四川省开展“阳光问廉”活动的调研报告》,《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2期。。这种联动性质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态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受到外界和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准确程度。
二、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价值构想
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个复杂庞大的完整系统,对其考评要广泛收集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从评价性质上看,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对象要立足于政党自身内部,因而对政治生态的评价,需要有明确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态度;从评价主体上看,考评体系的主体主要是党员干部,但是不仅仅只有党员干部,还涉及党内制度、文化、精神等其他因素;从评价客体来看,对考评对象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等特点。考评对象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为身份或地位的特殊而规避考核评价。在明确考评体系特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尊重其自身的本质规律才能构建出更加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
诚然,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是为了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实现党的自我革新。因此,在本文中,党内政治生态价值构想的蓝图设计借用“风、清、气、正”四个字来概括。
“风”指的是作风优良。衡量政治生态优劣的标尺之一就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在我们党的优良作风”(7)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98页。,作风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外化表现。作风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某些部门和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反对的突出问题。唯有党的作风健康了,“四风”问题解决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加浓厚了,党内政治生态才会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清”指的是干部清正廉洁。腐败问题是衡量一个单位、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8)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内部发行),2016年,第176页。干部清廉要求我们始终能够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坚持干部选拔标准,尤其是各级党组织能够真正以《干部任用条例》为标准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最终培养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
“气”指的是党内政治生活充满了浩然正气。党内政治生活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平台,通过严格的平台,可以培养廉洁的干部队伍,涵养优良的党内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引导政党建设。要着力推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使党内政治生态充满正气,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正”指的是思想正派。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思想上的崩塌是一切腐败问题、作风问题、纪律问题、政治问题、组织问题的根源。思想上的滑坡是一切危险的开始,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思想信念,就可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克服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党员干部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具体将高尚文明的、积极健康的思想融入党员干部的头脑中,自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信仰以推动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
三、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模型设计
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厘定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考核评价结果是否真实有效,直接取决于评价指标和内容的科学性。本文将党内政治生态分为一个整体系统和三个子系统,具体按照政治生活严格、政治文化先进、党内制度完善三个标准构建考评体系的基本模型。
(一)评价指标的选举
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选举是构建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前文所述,本文把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分为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党内制度三个子系统进行阐释,同时结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如表1所示,将三个子系统与党的建设的整体维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
1.党内政治生活子系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平台是党内政治生活子系统,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得越好,就越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自然风清气正。因此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考核评价是构建党内考评体系的重中之重。根据党内政治生活子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党内政治生活子系统主要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内容为基础而展开。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和首要任务,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方向。政治建设领域包括政治教育、政治认同、政治规矩等三个评价指标。政治教育是维系党内良性政治生态稳定的“定海神针”,党员干部队伍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要基于核心价值观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文化的宣传和熏陶,从而使党员干部受到党内政治文化的洗涤,保持其政治言论和行为边界符合党纪国法的底线要求。一般而言,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政党内部成员对本党制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从内心保持肯定或者赞同的态度(9)陈松友,卢亮亮:《从唤醒到敬畏: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逻辑》,《河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政治规矩是政治建设的总要求和方向,建设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以政治建设涵养政治生态。毋庸讳言,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部分腐败问题也是由于个别党员干部不讲政治规矩、缺乏政治信仰等原因造成的。在组织建设领域,党内政治生活主要是以完善民主集中制、激发组织活力、党性修养、优化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良性运转主要表现在两个关系:一是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二是民主集中与群众路线相统一。两者关系契合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党的政治行为,进而会严重影响到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与内容。组织活力是体现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放大镜,主要表现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遇事具有责任担当的优良作风,继而判断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情况。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属性,是激发党内组织生活活力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直接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要求,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政治生态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活子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严格落实“两学一做”的常态化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在作风建设领域,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主要包括干部作风、容错环境、从政环境三个层面。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主体对象是党员干部,因此党员干部的作风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最重要指标。另外,容错环境也是提高干部做事积极性的重要维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中,个别党员干部不主动、不积极、懒政怠政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容错环境这一考评指标就是培养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从政环境这一指标实际更多表现为党员干部开展政治工作的外部氛围和状态,这是政治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现。
2.党内政治文化子系统。党内政治文化子系统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态的中枢神经,对政治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讲,党内政治文化子系统的构成指标是以思想建设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方面内容的复合有机体。思想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党员干部自我实现和超越的精神内核,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清正廉洁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理想信念建设程度可通过观测党员干部是否坚持“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指标来考评;价值追求是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具体指政党成员在党内政治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共产党人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党性思想和党性人格等。价值追求是共产党员的灵魂,也是把政党文化内化为党员自我认识体系的复杂过程,更是政党成员在精神层面对政党政治行为的内在认同感和使命感。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等指标来考评。总的来讲,可通过建设党内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展政治文化子系统的建设。
3.党内制度子系统。通过对党内制度子系统所属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党内制度子系统的构成指标主要包含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三个方面。在纪律建设指标中,政治纪律为主要考评内容。政治纪律在各项纪律中是最重要的制度规定,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立场、政治行为、政治言论等方面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严格的政治纪律在政治生态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有助于保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领导,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关于制度建设的指标,一是制度的完善、创新和落实情况,二是选人用人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完备的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是制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其次是选人用人制度。选人用人制度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个人素养。这是因为,“制度是约束党员干部的最基本行为准则,科学的制度规范有助于提高制度的执行效力”(10)唐皇凤:《使命型政党:执政党建设的中国范式》,《浙江学刊》,2020年第1期。。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把关党员干部的任用标准。党员干部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真正起到以上带下的表率作用,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另外,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是反腐败斗争这一指标的主要构成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中央反腐败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已经形成了压倒性态势。当然,党和国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不断变化,反腐败斗争将不断面临新的任务和形势,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进程中,必须通过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不断落实制度的执行力,全力推进反腐败的进程。
(二)考核评价的模型
各项评价指标和内容确立后,要根据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设立具体的考核评价模型。在党内政治生态考核指标的设立中,一级指标是根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所进行的归纳和总结,二级指标是根据一级指标的属性进行的延伸和扩展。但是,由于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其相关指标和观测点的设立尚未完全涵盖整个政治生态系统的内容,需要根据考评的政治主体以及考评对象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准确和有效(见表1)。
表1 党内政治生态系统模型建构
根据这一评价模型,可以对一个单位或地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诚然,诸多地方政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考核评价模型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考评指标和内容的具体分值,这需要根据考评对象的现实情况增加或减少某一考评指标的比重,这也符合构建党内考核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原则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要求。考评模型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但是各考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对考评指标进行赋值,明确规定各种评分的比重。比如可以规定自评占比20%、互评占比20%、群众评占比30%、组织评占比30%,以便于各维度评分的统计和民主评议党员的具体操作。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助于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发展的加分标准,不仅仅只有“合格”的标准,对于特别优秀的党员干部和单位要制定出相应的加分模型,从而调动考评对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概言之,构建科学的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的目标是为了重塑、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走向。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明确指出,没有问责,建设党内政治生态的责任就难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将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规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11)《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人民日报》,2015年6月28日。。当然,为了更好地落实党内政治生态的考评结果,对于考评“优秀”的党组织和个人可以实行职位提升或薪资奖励等激励制度,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党组织和个人要给予严厉的惩处,尤其是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个体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唯有将奖励和惩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彰显考评结果的导向作用。首先,要为党员干部确立相应的奖惩模型。一方面让党员干部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要让党员干部树立底线思维。让党员干部有目的有动力为党的事业献计献策,带动党员干部树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作风。其次,要及时总结经验。一方面,针对考评结果中表现“一般”的党员和单位给予详细的反馈意见,通过再次考评或者增加考评次数等方式督促其整顿改进。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而言,没有反馈的考评体系是没有价值的,考评体系正是为了实现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目标而存在。这需要根据考评中折射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纠偏,促进党内政治生态“善治”与“良政”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针对考评结果分析考评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完善考评体系。当然,由于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和其构成要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这就需要根据考评体系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要将评价结果纳入被考评对象的个人政绩档案中,使每个评价对象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表现,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态考核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考评过程和考评结果的持续性和动态性。通过对党内政治生态内涵架构、评价指标及其要素的考量和分析,进一步从实践层面修复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规范和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