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祥文化视角下的“纳福”紫砂壶艺术创作研究

2021-10-12沈雅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福气壶盖泥料

沈雅静

紫砂壶艺术为茶而生,也是为人民情感而生。长久以来,紫砂壶创作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那些凝结着中华儿女情感和美好希望的文化更是紫砂壶创作重点关注的内容,大大增强了紫砂壶艺术的情感魅力。“纳福”这件紫砂壶便着力构建出一种“福”之美,“福”是中国吉祥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相当重的分量,本文即在吉祥文化视角下对此件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作品对“福”之美的构建。

一、泥料:安稳与喜庆

紫砂壶的创作从挑选泥料那一步起便开始了,为了使作品能够呈现出强烈的福的气息,创作者选择了偏红色的泥料制壶,这种色彩的泥料是紫砂壶创作者比较偏爱的,也揭示出中国古典审美的特质。在中国文化之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华丽等诸多美好含义,在中国人心中,红色基本上等于福,这便是创作者选择此种泥料的原因。

壶表面色彩为红棕色,既有着浓浓的吉祥韵味,又具安稳、内敛之感。泥料之中没有杂质或较粗的砂粒,使壶表干净顺滑,如同精致温润的美玉。在突出的壶腹部分和其他结构转折之处可见柔和的光泽,更显作品气质的温柔。一些金色的小光点随意地掺杂在泥料之中,有低调的华丽之美。

泥料主要体现了安稳与喜庆之气,从中也可看出紫砂壶创作者对泥料表现的严格要求,泥料是紫砂壶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没有紫砂泥,那么紫砂壶的工艺、个性等诸多特点都无从谈起,泥料的完美也能最直接地使人们感受到作品之中的福气。

二、造型:圆满与灵巧

此件紫砂壶是一件光器作品,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所以造型一定要能完美诠释主题,才能使作品的文化内涵得到表达。创作者选择了圆形作为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创作中,圆器十分常见,这就使作品具有了古典之气;在中国文化中,圆形也是一个最常见的吉祥图腾,运用各种圆形进行组合便能紧扣主题了。

壶身部分以壶腹最为圆润饱满,可明显看到壶腹两侧对称的弧线,壶面则具有张力,圆润玲珑,有灵巧可爱之美。壶腹上部作出了一个延伸,即壶颈部,将壶腹的线条向内收,丰富了壶身的结构,也将壶身部分衬托得更加饱满。壶底部镶嵌了圆形的底座,在底座外援中央部分,创作者增添了纹线设计,使底座看上去如同有两层结构,也可从视觉上增强作品的安稳感。

壶身部分已经是满满的福气了,在其他结构部分的设计上,创作也追求圆满、团圆。壶盖的设计比较有特点,整体上看,壶盖是与壶颈部完美嵌合的,顶部十分平整,接缝细致几乎达到隐形。但壶盖中央部分是微微鼓起的,这就增强了壶盖的存在感,凸起的部分也使做作品造型结构变化间的节奏更加均衡。壶盖中央的壶钮中间部分内凹,顶部宽且圆,与壶身的设计恰好是相反的,这些细节之处的微妙调整使作品在线面结构的表现上更加灵活。

长长的一弯嘴镶嵌在壶身一侧,下部较为宽大,可使出水顺畅。耳状环形端把镶嵌在壶嘴对面的壶身上,斜上方的小小凸起能够在人们使用时提供一个支撑,也就能更加省力。壶嘴与把手这两部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使用功能的重视,人们能够使用得顺心,便能感受到作品之中的福气了。壶嘴与把手的独特之处在于方形结构,在壶嘴上可见清晰的棱线,把手则更为明显地呈现出四方结构,棱线的融入使作品看上去更加强健和踏实,也能为人们带来安稳之感,与泥料相契合。

壶身、壶盖、壶钮以及底座部分皆为圆形,通过这样的设计,创作者想让人们在壶中各处都能感受到圆满、团圆,感受到满满的福气,也就自然使人理解了“纳福”的含义。对于结构的小调整和棱线结构的融入则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个性的重视,尤其对于这样一件光器作品来说,造型结构上缺少一些亮点便会显得太过平庸,有过于守旧之感,没有新的气象,也无法令人体会到福气。吉祥文化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主题和基本元素,创作运用精湛的紫砂壶工艺进行灵活的组合,便使作品容纳了满满一壶福气,以独特的“福”之美向人们送去一份美好又真诚的祝福。

结语:“纳福”这件紫砂壶作品简约精致,做工精良,以吉祥文化为内涵,着力构建起“福”之美。本文在吉祥文化视角下将作品分为泥料与造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了创作对“福”的具体表现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吉祥文化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思路,也通过作品得以传播,这正是紫砂壶艺术的伟大魅力。

猜你喜欢

福气壶盖泥料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福气满满的腊八节
有福自然来
有福自然来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