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题“三级跳”
——理解核心概念,梳理逻辑关系,观照当下现实

2021-10-12魏建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21年25期
关键词:起点作文题张爱玲

◎魏建宽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202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对于考生来说,“浅者”会不觉其“深”,“深者”会知其“不浅”。考生要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切合题意、立意高远、逻辑严密、字里行间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佳作,并不容易!

考场佳作诞生的前提性条件,是审题,是立论切合题意。而考场审题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分钟,我姑且称之为考场作文“黄金600秒”。面对浙江省的这道作文题,考生必须于“黄金600秒”内完成就是命题人希望考生确立的最佳“立意角度”!。

“得失”是核心概念,对其如何辨析,对应考生的思维能力,当然也对应价值观。

“得失”,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所得与所失,成功与失败,即好处与坏处,这是概念辨析;将什么视为自己值得追求的“得”、值得追求的“成功”、值得付出努力去换取的“好处”,这关涉理想与信仰,关涉道德与伦理。

“终点”“起点”“过程”,也是三个概念,在此道作文命题中也属于关键概念,但受制于“得失”这一核心概念。命题人借“看成”将它们与“得失”关联,组成三个判断——“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看成”正是整道作文题的“题眼”,对应情感与价值观。

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人会将“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会将“得与失看成起点”?又有人会将“得与失看成过程”?正是因为不同的人分别持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才会有不同的“看成”,于是就有了“赵看”“钱看”“孙看”“李看”。这倒令我想起了张爱玲,想起了张爱玲给自己的散文集拟的书名——“张看”。虽然张爱玲自谦“张看”,就是“管窥”,就是“往里面张望”,就是“最浅薄的见解”,但别忘了,她是一位极自信的作家,“管窥”也好,“往里面张望”也罢,那些散文都是她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呈现!

这个“看成”,能考查出考生笔下的作文“境界”!“看”的人的信仰、“看”的人的人生目标、“看”的人的善恶取舍判断力,都会于他们的“我为什么这样‘看成’”的论证中展露无遗!

不得不说的是,张爱玲生活的时代,与今天坐在2021年高考考场的考生毕竟分属不同的时代。今天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人人皆置身于空前“内卷”的社会,已有无数人认同“躺平”即正义。2021年高考考场上的十七八岁的考生,正是在这种许多人不问“起点”、不问“过程”的价值、也不问“过程”的手段而只讲成王败寇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

命题人要考生关注的正是当下的中国,正是当下的现实!浙江的这道高考题,虽然没有像其他地方的高考作文题那样于材料中直接呈现当下中国的具体事件,但考生必须明白浙江卷的命题人是这个时代的出题人,他们拟出的是这个时代的命题,这道试题中有中国当下的这个时代!

因此,才有命题人的喟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这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高度浓缩性的判断,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当然,这一判断中同时也蕴含着命题人对中国当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文化的批判,这也是命题中的一个隐性的价值判断。

因此,才有命题人的隐忧——“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这个判断与“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其实构成的是对立互补关系。将“得与失看成终点”,往往会将“起点”阶段的“得与失”看得极重;将“得与失看成起点”,也往往会对“终点”阶段的“得与失”时时萦绕于心。

因此,才有命题人的希冀——生逢当下中国这个时代,人们注重起点的得与失固然可以理解,人关注终点的得与失当然也无可厚非,但均必须以正确的“看”,即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为评判尺度,只有以正确的“三观”为尺度,“把得与失看成过程”,这才是对待“得与失”的最优解,这才是正确的“看成”!

这就是命题人希望考生确立的最佳“立意角度”!

猜你喜欢

起点作文题张爱玲
九月雨
六月·起点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疯狂迷宫大作战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新年的起点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