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1-10-11杨浩
杨浩
摘 要:在我国恢复高考到现在数十年的教育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要在符合高考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近些年的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再不断改革与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新高考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前言: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数学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自身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掌握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手段,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高考环境的不断变化,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自如应对高考。
一、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在现有的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高中数学教材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多数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动,但仍有一些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背道而驰。除此之外,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不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2)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由于数学学科独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使得教师很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仍影响着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理念,使其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讲解数学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明确数学课程的价值观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价值观,并要以学生的发展观为指导,这是数学课程论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不重视数学课程的价值观,就会使课程论偏离正轨。课程改革的的最终目的是要给予课程新的价值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程体系的价值观体现的主体是以社会为核心,以知识为本,而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的设置也强调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种课程的价值观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也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并要把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课程教学价值追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转变数学教学思维
新高考改革的关键就是教师,教师作为教学课程改革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树立自身正确的教学观,并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中的立场和地位。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需要从预设转换为生成。预设性教学思维的特征是重实体、重规律、重结果及重抽象,这种教学思维使得高中数学课堂过于墨守成规,且过于注重规则的传承,强调以教为本,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学习背景、情感体验、表达方式及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数学课堂呆板乏味,阻碍了学生个性化与创造性的发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生成性教学思维的特征是重过程、重关系、重具体以及重创造,简单的来说就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将沉寂的课堂转换为动态、灵活的,生成性思维是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感受,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师生之间数学思维的交流,并通过共同探讨与研究,促进师生数学思维达到统一平等。
(3)改变数学教学方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欲与求知态度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分组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种,即搭配分组与同类分组。“搭配分组”是学优生与学困生的组合,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就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差异,使得组内产生部分学优生拥有绝对主导权,学困生参与度不够的现象,导致学优生更优秀、学困生更差。“同类分组”是要求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为学生整体创设一个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课堂氛围。由于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使得学生在组内进步的程度也不同。
(4)做好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及水平、学习习惯、思维方法等的差异,并要面向学生整体设计教学方案,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设计的教学方案的起点要低,且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再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的不同层次,在数学课堂中引进正面激励机制,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要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主要的数学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意怎样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方案是认知的阶梯,也是谈论的护栏,两者之间相得益彰,共同保證了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5)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通过探究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方法,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而没有一丝悬念感的问题会抹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最后,设计的问题要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领域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永不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面对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数学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方式、做好教学方案以及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高考改革下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臧文彬.运用多媒体技术改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认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0):100-101.
[2]张志华.高中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5):20.
[3]石莉君.关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1(29):69-70.
[4]邱雪明.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7):100-101.
[5]王亚东.构建体验式课堂——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