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存在性问题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2021-10-11刘淑芽

天府数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高中数学

刘淑芽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行,教育部门给出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更为重视对其个人能力的培养。因此为践行新课标力理念,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就高中阶段所接触到的重点题型深度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意识和探索精神。本文将从存在性问题出发,说明高中阶段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以期为其他教师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存在性问题;常见题型;解题策略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其包含着多个出题方向,教师要合理分析题目中所涵盖的知识点以及所借助的思考方向。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讲,可分成:解析几何型、数列型和函数型,从题目的探索方向来讲,可分成:极端情况探究法、假设验证法和假设检验法,下文主要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方向对解决存在性问题给出个人建议。

一、解析几何类

此类在解决的过程中要通过假设存在,建立关于x、y等式关系,进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在处理的环节要综合多个方面的知识,从而就问题的解决提出更为细化的思路[1]。

二、数列类

对于数列类的存在性问题要分几种情况来讨论:首先,第一种情况是单存在变量,其通过与恒成立问题联系,需要先假设其存在,而后将等式给出,并适当化简,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将所列出的等式转变为以某个任意性数值为变量的方程,从而构造出n=0的方程,解出方程的根,进而证明假设是否符合要求;其次,第二种情况是双存在变量,主要特点是在题目中存在两个为正整数的变量,则要先分离变量,借助约数或者变量的隐含范围将可能情况缩小,并建构不等式,以此找出存在性变量的具体值;最后,第三种情况是存在连续的三个变量,要先假设其存在,而后构造出某个符合但存在性变量的方程,应用零点问题处理的办法,借助画图像或者解方程说明具体的根[2]。

三、函数类

函数类是构建模型,根据模型解出最终的值[3]。

四、教学反思

通过对此类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灌输式的讲解形式,而是要通过调动其思考和主动参与分析来达成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具,在出现几何与代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时及时给出精准的图像,并在得到存在的结论后,将数值变化但定点不变的过程展示的更为全面,通过动态的数学影像,学生将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其次,要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成立学习小组,由学生自行就是否存在给出解题思路,成员相互补充想法的过程将提升其对于知识间联系的认知水平,由此在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更愿意加入到讨论中,这对于激发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最后,教师要设置同类型的经典题,认真挑选出每种类型中作为讲解和巩固练习的题目,上网搜集资料,基于对学情和考情的分析,筛选所提出的题目,以此在降低学习压力的基础上,让学生精炼,全面掌握不同种类型下的解题思路和处理方向。并在课后提出整理的作业,要求学生将上课中每一道题的思路整理成树状图或者思维导图,如此才能达到内化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存在性问题求解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不同情况,给出对应的思路,教师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具将数值转化为图像,并精心挑选题目,力求覆盖所有的题型。与此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确定其认为有难点的地方,重点加以引导,从而培养其发散和构建模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磊.分类探究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6:25-26.

[2]胡高嵩,肖启平.基于TI图形计算器的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研究——以“圆锥曲線中直线存在性问题”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24:49-50.

[3]杨志文.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评管恩臣老师高三微专题“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教学[J].上海中学数学,2020,Z2:88-9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磨题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20-091)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高中数学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谈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