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2021-10-11梁倩娜

天府数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梁倩娜

摘 要: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则能够有效改善此种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是指信息资源、信息方式、人力资源、教学内容、信息化设备技术的结合。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多种传媒方式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传递,学生则可以利用这些传递出来的信息加强知识学习。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

引言: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的学科,正是因此特性,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密切结合起自身的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师并没有达到此种要求。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情形让学生无法完整发展自己的思维,进而也就无法提升抽象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信息技术逐渐完善,被广泛地运用到小学教育活动中。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起活跃的教学课堂氛围。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还将信息化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有效突破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小学生系统地加强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整合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构建起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的数学教学情境,实现数学知识由抽象向具体的转换,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运用效果。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资源愈发丰富,通过整合信息化的数学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融入信息技术手段中,构建起微课等教学模式,将知识重点、难点分解到微课视频里,提高学生的自主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发展夯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直接引入数学知识,教学效率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借助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投入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在问完之后,可以随机让几名学生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所说的动物图案。在图片展示时,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入手,让学生看到小动物不同的一面。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体会到即便是同一个物体,但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基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的接受情况会相对较差一些,而利用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上来,还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情境创设可以采用的方式也比较多,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而为学生选择更适宜的教学情境,这样才更容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而且小学生的好奇心也是比较强的,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发呆等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为了有效改善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需求,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节点问题。如今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整节课都是利用课件的方式来讲解,学生对课件这种形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单纯的课件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强。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课前十五分钟内注意力会保持高度集中,中间阶段会逐渐进入倦怠期,临近下课几分钟可能心思早已经在课下了。结合这种情况,教师还需要注意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然后将长方体纸盒沿着它的棱剪开,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由六个面围成,这样学生对于表面积的认识也就会更加深刻。然而,在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明显不如之前高,有的学生开始走神、发呆,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用视频来取代教师讲解,因为视频的讲解相对有趣,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观看视频的过程中。

(三)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相对较差的。但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想要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推动教学的发展,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學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张1到100的数字图片,然后让学生从这张图片中找出3的倍数,并将其圈出来,根据这些数字让学生来思考 3 的倍数都有哪些特征。有的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说: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3的倍数个位上0到9的数字都有可能出现,十位上更是没有什么规律;但有的学生却说十位和个位确实都没有什么规律,但是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的数字相加,发现相加的和依然是3的倍数。对此,一些学生认为这可能只是巧合,也有一些学生比较认同这个观点。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更多的数字验证这个观点,经过大量的验证发现确是如此,因此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课下是学生组织巩固和拓展的重要阶段,但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基本上不进行自主学习,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人指导学生。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还比较弱,在自主学习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录制微课,进而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四)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一方的责任,还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进而方便学生和家长之间交流和沟通。一直以来,教师与部分家长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是很紧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在校情况,并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同样,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状态,这样才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效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除了QQ群、钉钉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集团公众号,在网站上为家长推送一些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家长改进自身教育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全景平台发布一些教育教学信息。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教师会在钉钉班群或全景平台上上传一些数学教案和课堂教学视频,也会有一些学生课上表现的照片或视频。这样家长在课下进行学习指导时也会更具针对性。

(五)信息技术沟通,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下,信息化教学模式都是在课堂授课领域中进行创新,授课教师忽略了信息化教学的本质。 而小学高段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难学习的科目,它不仅需要学生强大的计算能力,还需要学生灵活的思维逻辑能力,所以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同时也应该和学生家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时通信,并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汇报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前,通过钉钉群布置任务同时告知家长:1.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2.把寻找到的圆形物品拍照上传分享到全景平台“圆的认识” 任务1中;3.建议相互学习,对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课前让学生经历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圆”出发,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圆”的舒适与美,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配合下,運用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一定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现今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明确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作用优势,需要依托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以实际的教学情况为依据,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参考文献:

[1]赵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09):88-89.

[2]冯爱明.问题驱动 整体建构 实时评价——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3):102-103.

[3]白文利.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06):64-65+68.

[4]陈青青.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2):117-118.

猜你喜欢

信息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