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周长特征,理解概念本质

2021-10-11赵魏魏

天府数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周长本质课件

赵魏魏

摘 要:《认识周长》一课笔者紧扣周长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在课堂上立足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形成周长的概念;激发需求,让学生自主深化周长的概念;通过一题多变,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概念;周长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数学基本的、概括性的认识。“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这个概念“一周”是它的特征,“长度”是它本质。这样一个静态的抽象概念,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呢?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紧扣周长特征,充分理解概念本质。

一、立足学生,逐步形成概念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石,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周长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周长概念的表述,看似简洁浅显,实则复杂深奥。低段学生比较难理解这样的意义,因为周长是属于一维空间的,然而它却存在于二维空间中,所以它很容易与形或面相混淆。要剔除非本质的属性,把握住概念中的本质内涵,对于儿童来说比较困难。那么这个困难该如何克服呢?笔者立足学生,用孩子们创造的图形素材引导他们逐步形成周长的概念。

【片断1】折一折,指一指,识周长

(1)折一折,认识封闭图形

师出示:彩条(30厘米),估一估,这根彩条有多长?

任务:现在请大家用这根30厘米的彩条任意折出一个图形。生折图形,师巡视。

老师展示这6幅作品。

交流小结:像这样子没有开口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2)指一指,感受一周

师:三角形的长度是多少?从哪到哪?谁上来指一指。

师小结:是的,从起点绕一圈回到起点,这就是它的一周。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辨一辨,出示定义

师出示小手图形和有重叠线段的图形:它的周长还是30厘米吗?

辨析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这个片断中形成周长的概念有三个立足点:立足于折,引导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立足于指,感受一周;立足于思,形成概念。孩子们在思辨的过程中形成周长概念,并水到渠成地用语言概括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对概念的建立是逐步形成的,既抓住了概念的特征和本质,又分解了概念的理解难点。这一环节将静态的概念动态生成,将抽象的概念以感性材料直观呈现,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概括出周长的概念,体现了学生对概念学习的不同阶段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激发需求,自主深化概念

中科院李邦河院士说过:“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周长的认识一课离不开对周长的测量与计算,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要摆正测量周长的位置,不是技能的掌握,不是技巧的运用,而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片断2】描一描,量一量,量周长

(1)描一描

师:老师用彩条也折了几个图形。它们有周长吗?请在学习单上描出这四个图形的周长。(树叶、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老师收集作品反馈,有学生把圆里面的线条描出来,有学生描的不规范。

交流后老师用课件回顾描周长的过程。

(2)量一量

师:你能比出谁的周长最长吗?

师:到底谁长,怎么辦?

师:请用你手中的工具量一量。

生活动,师巡视。

交流测量直边后,师:刚才很多同学量不出圆形的周长,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量的。

(学生用彩条化曲为直)

师小结:把弯的线拉直,变成了直的线,就可以量了。这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师用课件展开两个图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和,圆形的周长可以化曲为直来测量。现在比比看,刚才谁答对了?

课堂上在“量周长”环节,老师激发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自主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在描一描中加深了理解周长的“一周”这个特征,同时在描中初步感知这四个图形周长的长短。然后学生以“比较图形的周长”来驱动思考,他们用观察法判断出周长最长与最短的图形,当目测法遇到瓶颈时激发出了测量的需求。大家刚开始量不出圆形的周长,这恰恰激发出了化曲为直的需求。在个别汇报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赞叹着,他们恍然大悟的神情带着极大的满足感,他们感受到了“化曲为直”的神奇。最后通过课件将图形边上的线展开拉直呈现,即是验证了学生的判断,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种将二维与一维的巧妙过渡与呈现,对学生理解周长的一维属性来说,既直观又深刻。“量周长”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被激发,进一步自主地内化周长的概念。

三、比较辨析,充分理解概念

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比较和辨析,尤其是周长这样的抽象概念。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混淆。设计有梯度的一题多变,通过比较与辨析,能对新知进行巩固和拓展,充分理解概念本质。

【片断3】变一变,比一比,辨周长

师:接下来,我要利用这个长方形来72变。

(1)师:我将这个长方形加一条线,分为两个图形。静静地观察,请比较它们的周长。

(2)师:那这样子分呢?

(3)师:我将刚才这两个图形重新组成了一个新图形。你觉得它的周长是多少?

(4)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拼出的图形周长是14厘米,它可能是什么样的?(老师停顿一下)会是哪两边拼在一起呢?

这里长方形七十二变的过程也是学生抗干扰的过程,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他们经历住了考验,第一变中排除了面积大小的干扰;第二变排除了内部线条对周长的干扰,通过计算选择出了正确的答案;而后大家想象如何才能拼出周长14厘米的图形,并在课件上得到验证时,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同时经历了不变中有变的数学思想,充分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

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重要千百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并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在概念学习中,我们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概念。

参考文献:

[1] 李邦河.数的概念的发展[J].数学通报,2009(8):1.

猜你喜欢

周长本质课件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周长面积变变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