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如何对待自杀的贪官?
2021-10-11刘诚龙
刘诚龙
雍正帝上接康熙帝,下启乾隆帝,爱他的人不少,恨他的也不少。爱他,则说雍正帝振起大清,让大清高飞了一阵;恨他,便说雍正帝害惨大清,让大清走下坡路。
雍正帝登基时,清朝官场在康熙帝的宽厚政策下已是政以贿成,贿赂公行,“上以贿求之下,下以贿献之上”。无官不贪,是官皆腐,百千万贯犹嫌少,堆积黄金北斗边。雍正帝一上台,先拿腐败开刀,口子选在清查亏空上。众官员又以为是康熙朝的“狼来了”,先是笑,到后头脸色慢慢转白、转绿、转青——雍正帝好像动真格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
雍正帝肃贪,地不分南北,官不分老幼,职不分大小,位不分内外,纵查到底,横查到边,全方位无死角地查。有人后来做统计,雍正帝这次清查,查出官员两千多人。雍正三年,湖南巡抚上报,该省被参革者,占该省官员一半;雍正十年,直隶总督李卫报告,其辖区内,续任三年者寥寥无几。
雍正帝这么做,断了许多官员的发财路子。但讽刺的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人将钱埋地窖,有人将钱藏粪桶,有人将钱转给儿女,有人将钱借给远房亲属。
福建有个叫陶范的官员,其时任兴泉道,任上弄了不少钱,金满箱银满窖,玉器满柜翡翠满屉。康熙帝在时,陶范没被整治;到了雍正帝时,陶范日子便不好过了。
雍正帝开始着手清理腐败,这让陶范哭了好多回。福建巡抚毛文铨知道陶范弄了不少金砖银碗,便参了他一本。陶氏自知罪责难逃,尤感万贯家财不保,案子还在侦查阶段,未进司法程序,陶某便一根绳子绾脖子,自挂东南枝了。
多数官员如壁虎断尾求生,陶范却是守财奴,钱到手打死都舍不得拿出来。
官员自杀,素来不是好事,衙门也是内紧外松——内里脸皮紧张死了,外面却装无事。反腐逼死人命,闹出去很不好看。有些人想,人家都自杀了,干脆入土为安、身死了账吧!
但雍正帝说不行,查!继续查!陶范自杀了,其子还在,他爹贪了多少钱、钱转何处,都要审个明白。
实际上,陶范“其罪不至于死,料必以为官职家财,既不能保,不若以一死抵赖,留赀财为子孙之计”。他自杀只是想赖腐败账,觉得死后官家便不再来查,赃款便可留与子子孙孙了。
雍正帝在历史上名聲不好,有“抄家皇帝”之称,恶评如潮,他对官员的态度也皆称刻薄。对待贪腐官员,他曾说:“丝毫看不得向人情面,众从请托,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官员要查自是没问题,但官员子女要不要查?官员财产转到子女名下,要不要抄回国库?别的皇帝不知道,但雍正帝说要查、要抄,想叫子女靠腐败转成“富二代”“富三代”是绝对不行的。
有人说,雍正帝对自杀者也不放过是没有人性,但也许是他太了解人性。自然,有些腐败官员以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是心理出了问题,患了严重抑郁症,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可怜。但也有些官员,却是“趋利选择”,非以死明志,是以死保利:保上司、保妻子、保儿女、保到手之钱。
雍正帝对自杀者不留情,实际正可能是以人性来管人性,非怂恿自杀,乃遏阻自杀。若官员心存侥幸,觉得自杀便可保得腐败财产,那么贪腐官员则一听甚风声,便跳楼,便自缢,便割腕,自杀或真成一种“潮流”。
官员腐败被查而自杀,是谢罪,还是保利?前者或许可怜,后者却可恨。雍正帝反腐,揪了两千多名官员,自杀的不多,雍正帝对这等打恶主意者,绝不放过,自杀的官员反而少了。某种程度上说,雍正帝反腐看似人性残酷,反过来却是对生命的保护。
【原载《廉政瞭望》】
插图 / 贪官续命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