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10-11朱建平

学周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朱建平

摘 要:教育的意义在于鼓励、启发和引导。研究性学习指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再创造,以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故结合小学学科特点,就研究性学习提出几点教学方法,以期对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0-01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77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和重要学科,教师应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主要内涵是统一解决在共同讨论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敢于提问,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一、树立意识,提高研究学习实效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逐步显现出它的弊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较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需要我们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这样利于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一旦被激发,就会转变身份,可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并完成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到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角色转换[1]。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促进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做好铺垫。

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的情况下,教师则可更加高效地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确保筛选出的数学内容能够更加高效地得到运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即教师对学生抛出数学问题的一个知识点,并鼓励学生进行深度研究,以此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体系,使学生在自主通过某一个知识层面,对知识整体内容的研究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整体学习能力。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也可有效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发现数学问题,自行解决数学问题,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

二、创设情境,提高研究动力

小学生受其年龄制约,通常对某一事物专注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且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抓住知识学习的重点,降低了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应改变传统层面的教学模式,杜绝开门见山似的教学方式,这种平铺直叙的讲解模式,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也不利于学生学习重点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助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教师应注重从学生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让学生敢于尝试,并不断提出创新意见,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采取合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动力,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解题欲望,使学生通过解决旧的数学问题,更加有效地理解新的数学知识,也使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更加高效的衔接,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应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后,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懂得获取知识并非只有一个途径,允许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可从多元视角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批评思维意识、发散思维意识、求异思维意识。教师也应根据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引导。

以皮亚杰的思维水平标准进行判断,小学生学习数学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运算阶段和命题阶段。在运算阶段,学生可根据具体的形象、事物进行逻辑关系推理和逻辑分类,即学生可根据呈现出的实物表象进行思索[2]。而命题运算阶段指的是学生的智力活动可接受以假定的模式而呈现出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计算,即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不仅拘泥于已经存在的事物上。这就充分说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进行过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也应顺应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进行情境创设,可在理性思维状态下,为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素材支持。比如,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数字计算问题,教师可在问题中加入一些感性元素,不仅激发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也有助于学生通过感性元素去理解理性知识。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组内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学习能力。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将数学中的感性元素进行排除,单纯地对数字问题进行计算,这种感性向理性的过渡转换,可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保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达到一个质的突破。

三、掌握方法,进行持续研究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提高研究性教学效果。虽然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是其中也蕴含了一部分较为重要的数学概念,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所以,教师应将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解题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研究性教学效果。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研究也逐步成为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对数学的思想方法有所掌握。在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对思想方法进行逐步渗透,以此确保学生学习思路得以拓展,也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教師在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向学生传授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具有持续性研究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抛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新数学知识中产生质疑,并通过数学实验研究,逐步解开疑惑,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点,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清晰地掌握整个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