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2021-10-11陈帅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敌水稻

陈帅

摘 要 稻鸭共作是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控化学农药减施的一项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种养模式。为探明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稻鸭共作和单一种植水稻两种模式下的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福寿螺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发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稻鸭共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田间蜘蛛和稻红瓢虫等天敌的数量;但对稻瘟病控制效果一般,稻鸭共作模式下,建议选择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

关键词 稻鸭共作;水稻;主要病虫害;天敌

中图分类号:S43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5.009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农业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基础问题。稻鸭共作模式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1-2],目前稻鸭共作模式已在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成功推广应用[3]。稻鸭共作通过鸭在田间活动,起到捕虫、吃草和踩踏田块表土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病虫草害,而且鸭粪还可作为有机肥还田,促进稻谷的生长,减少肥料用量,保护稻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稻米的品质[3-6]。稻鸭共作是农业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重要模式,可达到减肥减药的目的,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明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影响,本研究以稻鸭共作和单一种植水稻为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以期为稻鸭共作模式在我国南方热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土壤类型为潴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土层深厚,利于耕作,其土壤剖面构型为Ap1-Ap2-Br1-Br2/C[7]。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特优808,供试鸭品种为澄迈福鸭。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2个处理:1)稻鸭共作区,全生育期不施用化學农药,鸭投放密度为20只/667 m2,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1 334 m2,每个重复投放鸭40只;2)空白对照处理区,不放鸭,全生育期不施用化学农药,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667 m2。

每个小区之间设置20 cm高的田埂,并用地膜覆盖,隔离水肥,同时在不同小区田埂周围用尼龙网设置80 cm高的围栏。

1.4  试验实施

供试水稻于2021年4月5日播种,4月22日插秧,种植规格均为25 cm×30 cm。种植前每667 m2施用有机肥500 kg和复合肥(15-15-15)20 kg,返青期施用尿素10 kg/667 m2,抽穗期施用氯化钾10 kg/667 m2。所投放的鸭苗均为16日龄,稻鸭共作区放鸭时间为5月27日至7月5日,共40 d。

1.5  调查项目

放鸭期间调查3次水稻病虫害,分别在放鸭后20 d、30 d、40 d,分别对应水稻的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每个小区按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个点调查6丛水稻,结合盘拍法和直接观察法,测定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及天敌蜘蛛、瓢虫等的发生数量。

1.6  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鸭共作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区释放鸭20 d后,在水稻分蘖期对稻飞虱开始起到控制作用,处理区与对照区之间的虫口量差异显著,稻鸭共作区稻飞虱数量较空白对照区减少46.91%;抽穗期,随着鸭个体长大,捕食能力增强,稻鸭共作区稻飞虱数量显著下降,仅为1.11头/百丛,显著低于对照区的291.67头/百丛;灌浆期,由于鸭已被赶出稻田,稻鸭共作区的稻飞虱数量略有上升,为26.67头/百丛,但仍低于对照区。试验表明稻鸭共作模式可以较好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发生(见表1)。

稻鸭共作区释放鸭20 d后,其稻纵卷叶螟数量与对照区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22、13.33头/百丛,说明鸭个体较小尚未对在水稻植株较高处为害的稻纵卷叶螟起到控制作用;在抽穗期,经过鸭一段时间的捕食,稻纵卷叶螟数量有所降低,为5.56头/百丛,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头/百丛;灌浆期,2个处理区的稻纵卷叶螟数量都有所增加,但稻鸭共作区的稻纵卷叶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较对照区减少了44.44%。试验结果表明放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见表1)。

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样生育期稻鸭共作区与对照区在0.05水平达显著差异,下同

2.2  稻鸭共作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稻鸭共作区的福寿螺数量均低于空白对照区(见表2)。随着水稻生育期延长,福寿螺数量逐渐减少,从分蘖期的4.50头/百丛降低到灌浆期的3.00头/百丛;而对照区的福寿螺数量前后差异不显著,从分蘖期到灌浆期的平均数量在6.00头/百丛左右,说明稻鸭共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福寿螺为害。调查过程中发现鸭不能取食个体较大的福寿螺,仅能取食卵块和个体小的福寿螺,这可能是导致其防效降低的原因。

2.3  稻鸭共作对稻田蜘蛛、稻红瓢虫的影响

由表3可见,稻鸭共作对稻田蜘蛛和天敌瓢虫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水稻分蘖期,稻鸭共作区的蜘蛛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分别为33.33头/百丛和10.00头/百丛;抽穗期,2个处理区的蜘蛛数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可能是期间连续降雨导致了稻田中蜘蛛种群数量降低,但稻鸭共作区的蜘蛛数量仍高于对照区,为对照区蜘蛛的2.67倍;在灌浆期,蜘蛛数量均有所上升,稻鸭共作区、对照区分别为38.89、20.00头/百丛。

在水稻分蘖期,两个处理区均未发现天敌稻红瓢虫的存在;在抽穗期逐渐出现瓢虫,但稻鸭共作区的瓢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分别为3.33头/百丛和11.67头/百丛,这可能是由于鸭捕食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导致其数量减少;在水稻灌浆期,由于鸭被赶出稻田,稻鸭共作区的稻红瓢虫数量逐渐增多,稻鸭共作区和空白对照区之间的天敌瓢虫数量差异不显著。

2.4  稻瘟病发生情况

由表4可见,在水稻分蘖期尚未出现稻叶瘟病;在抽穗期和灌浆期,空白对照区的稻叶瘟发病率显著高于稻鸭共作区,抽穗期稻鸭共作区的稻叶瘟病发生株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区的10%;在灌浆期,稻叶瘟病发生株率均有所上升,稻鸭共作区发病率仅为10%,显著低于对照区的38%。

灌浆期稻鸭共作区的穗颈瘟发生株率为22%,反而高于对照区的7%,为空白对照区发病率的3.14倍,表明稻鸭共作对穗颈瘟并无控制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稻鸭共作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通过鸭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除,实现绿色种养结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生态型种养模式。本研究表明,稻鸭共作可以显著抑制稻飞虱的发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如施慎年报道放鸭半个月后,稻田中稻飞虱数量可以减少72.8%左右[8];禹盛苗等报道稻鸭共育后稻飞虱数量比不养鸭的稻田减少了63.8%,防控效果十分显著[9]。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的防控则表现出不一致的防控效果,有研究显示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卷叶害虫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9],也有报道通过稻鸭共作可以显著降低田间稻纵卷叶螟数量,并可以基本清除田间的福寿螺,晚造对福寿螺的防效可达到100%[5,10],这与本研究对福寿螺的影响结果类似,推测两者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放鸭时间有别相关,因为稻纵卷叶螟基本在水稻叶尖部为害,若鸭个体较小而水稻植株较高时,鸭很难捕捉到植株中上部的稻纵卷叶螟[11]。

稻鸭共作模式有利于恢复田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12]。有研究表明,尽管放鸭能够捕食稻田中占少数比例的狼蛛、圆蛛等大型蜘蛛,但其有利于优势种草间小黑蛛、球腹蛛等小型蜘蛛的种群繁殖,稻鸭共作放鸭20 d、50 d后,每百丛的蜘蛛数量分别为对照区的1.59、1.60倍[3],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稻鸭共作,可以显著增加稻田中蜘蛛和瓢虫数量,说明在水稻全生育期不施化学农药的情况下进行稻鸭共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天敌的数量和类群。本试验中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稻瘟病控制效果一般,因此在稻鸭共作模式下,建议选择抗虫、抗稻瘟病、高产的水稻品种。

参考文献:

[1]  甄若宏,王强盛,张卫建,等.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2):60-64.

[2]  赵诚辉,张亚,曾晓楠,等.稻鸭共养生态系统抑制病虫草害发生的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9,30(6):146-151.

[3]  吴降星.稻田主要害虫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4]  张建宁.稻鸭共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环境影响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5]  古汉明,王燕君,梁杰,等.稻鸭共作对水稻病虫害及杂草的生物防治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5(4):59-61.

[6]  金建華,徐建强,沈足金.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势、技术难点及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2):22-23.

[7]  漆智平,王登峰,魏志远.中国土系志海南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8]  施慎年,倪以蓓,李深峰,等.稻鸭共育对稻田虫害和杂草的防除效果[J].农业工程技术,2020,35(14):25-26.

[9]  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等.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J].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99-102.

[10] 秦钟,章家恩,张锦,等.稻鸭共作系统中稻飞虱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之间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12,26(4):457-466.

[11] 孙宇.稻鸭共作模式稻田害虫天敌调查,效益分析及鸭蛛捕食物的DNA分子追踪[D].扬州:扬州大学,2019.

[12] 张锦.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和生态位特征影响的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4.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天敌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人类的天敌是什么
人类的天敌是什么?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碰到天敌女上司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