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永福县福寿文化应用探讨

2021-10-11黄慧玲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9期
关键词:福寿永福罗汉果

□ 黄慧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而乡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对于培育文明乡风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

永福置县2000余年,秦代时属桂林郡;晋武帝时设常安县(现永福县百寿镇);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永福县;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置永宁州(现百寿镇),永福县划属永宁州;1952年8月,根据桂林行政专员公署的通知,将永福、百寿两县合并,沿用永福县名。县城中心有一山曰“凤山”,为清代凤山澄心寺主持听石僧仿北宋武状元李珙“掌书福字”的故事,在山顶巨石上刻下一个大“福”字,距今已有约900年;百寿镇百寿岩有宋代绍定年间(公元1229年)知县史渭楷书大“夀”字,长175cm,宽148cm,内藏小寿字100个,是为百寿镇名称之缘由。永福县和百寿镇名称的变迁见证了其悠久的文化积淀,成就了永福丰富的福寿文化资源,也展示了深厚的福寿文化辐射。

1   永福县福寿文化的历史遗存概况

永福县地处湘桂走廊,是典型的山区,自然资源较好、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有很多百岁老人。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记有:“廖扶,汉初始安县(现百寿)人,家有丹砂井,寿一百五十八岁。”《永宁州志》:“廖扶,永宁人,居夫子岩(现百寿岩)前,家有丹砂井,一族饮此井者,皆百余岁。”这是有书记载的最长寿之人。2020年,永福县百岁老人52位,每10万人中约有18名百岁老人,远超世界长寿之乡平均每10万人有百岁老人7人的标准[1]。

自宋代以来,永福县共有进士47位、举人312位,尤其在宋代曾出过文状元王世则、武状元李珙,在西南民族地区十分罕见。这里是儒道释文化、中原汉文化与岭南百越土著文化交汇点,文风浓郁,这也造就了永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永福县留存着凤山公园北宋武状元李珙掌书“福”字石刻(见图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寿镇百寿岩宋代“夀”字石刻(见图2)、明代永宁州古城、隋代穿岩古道、宋代窑田岭遗址、李氏崇山古民居等历史人文名胜,具有浓厚的福寿文化氛围,其中石刻遗存较多,影响深远。

图1 永福县凤山公园“福”字石刻

图2 永福县百寿镇百寿岩“夀”字石刻

2   永福县福寿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极为推崇福寿文化,因其是人们追求如意、长寿的精神理念的体现,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代“福”“富”互通,五福在《尚书·洪范》中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福”的内容和形式就具体化了,体现出人们对物质、精神、家庭关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追求。福寿文化蕴藏着道家阴阳相济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道家的哲学思想认为阴阳平衡、行事合乎大道、顺应自然,就能长寿或长生,而长寿是道家修行者的追求目标。永福县城凤山“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夀”字石刻,福寿呼应、福寿双全,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也是永福县享有福寿之乡美誉的体现。

福寿文化根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吃得好叫“有口福”,身材胖叫“发福”,平安顺遂叫“有福气”。寿为五福之首,对健康追求“延年益寿”,对生命希望“长命百岁”,人们用松鹤表示“松龄鹤寿”,用猫扑蝶表示“耄耋之年”,等等。福寿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具体体现,两者相互依存,长寿者可享福,幸福者能长寿。福寿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在求福增寿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精神、行为的相关理念,具体表现在人们的饮食、建筑、服饰、艺术、行为和礼仪之中。在永福县,家中堂屋悬挂凤山“福”字和百寿岩“夀”字拓印朱字为常态;古城古民居中,脊兽、瓦当、窗棂、庭院地面铺装,皆有福寿吉祥、灵兽仙禽图案。

3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其自古就有“水旱无忧三千炯,十里常逢百岁人”的说法,作为最早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县域,其依托“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罗汉果之乡”“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以旅游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重点发展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确立了“福寿养生家园”发展战略目标。

3.1 生态农村建设

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建设。永福县将福寿文化作为康养旅游核心,加大对凤山、金钟山、百寿岩旅游景区建设,加强对永宁州古城、宋代窑田岭遗址、李氏崇山古民居的修缮,与生态农业、桂林中医养生资源相结合,打造一条康养休闲生态旅游路线,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

以永福县百寿镇白果村为例,该村距离百寿镇约3km,距离桂林市约65km,在脱贫攻坚中实施“一村一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进行新农村建设。该村以种植富硒水稻为主,稻田中养殖有田螺和禾花鱼,山地种植罗汉果和砂糖橘,鱼塘种植荷花,形成了种、养、观一体的生态农业。村民将山地和部分土地流转给村委或农业公司,获得地租;同时也给集约种养殖公司打工,获取务工收入,一块土地获得两份收益。以罗汉果种植为例,在插扦苗种植、疏苗、定杆、灌溉排涝、授粉、采摘等过程均需人工劳作,特别是授粉阶段,挂果率高、经验丰富的农民日工资可达500元。永福县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链,集约种植公司和加工企业就建在田间地头,其种植、收摘、加工、物流等都需要人工操作,农民在家乡即可获得劳务收入,为构建新农村家庭生态和良好社会生态提供了基础条件。县道从白果村旁穿过,公路一侧的小河其中一段约1km开满海菜花,因海菜花只生长在水质干净清澈的水体中,对环境要求高,所以这段海菜花湿地为白果村生态农业旅游增添了砝码,同时也增强了村民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2 宜居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是让居民看见绿水青山,吃上那碗卤菜粉,舒适地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乡村要留得住青年人,除了产业留人外,宜居也是很重要的条件。部分人对农村居住条件还保留着刻板的印象:乱糟糟的泥巴加石渣路,四处乱丢的垃圾,没有公共设施和场所,等等。乡村宜居,一是解决道路交通问题。2015年永福县道路硬化已修至每一个自然村屯,2019年主要农产品种植基地的主要交通道路业已硬化完毕,货车可以直接到达田间地头。二是水电网改建。2017年全县村屯给排水改建、公共照明太阳能改建、4G光纤改建完成。三是村中公厕、垃圾集中堆放点、文娱活动室、戏台球场的建设。公共设施场所的改扩建,让村民在村里也可享受到城镇生活的便利,生活更舒适。

3.3 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时,要“千村千面”而不是“千村一面”的要求。2013年和2019年,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下村樟树头村、尚水村尚水老村分别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和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以崇山村为例,其始建于明代,村内现有古建筑民居20余处,其中李氏家族民居为六家大院组合而成,院落之间以侧门巷道相通,均为四进三开间。建筑结构为硬山搁檩式,青砖砌墙、青石铺路、小青瓦覆顶,山墙有马头墙和镬耳墙两种,两种封墙同时存在的现象比较少见[2]。清代著名画家李吉寿曾居住于此,其以墨梅而称著于画坛,又因一家五人中举,有着“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美誉。在崇山村,以福寿为主题的建筑装饰比比皆是,营造出浓厚的福寿文化居住环境。目前,崇山村大部分古民居内还有村民居住。

崇山村于2019年1月进行古民居新村建设项目,对村落进行修缮和改建,增添公共和服务设施,创建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新村建设项目“以旧修旧”,使用青砖、青石板、青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对路面、排水、线路进行重新规整,完善标识系统,增加服务设施和公厕,让古村换新貌。崇山村通过新村建设项目,促使古村落活化,把自身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展示出美丽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4   繁荣发展区域特色文化

永福县的文化核心即福寿文化,国内开发福文化或寿文化的地方不少,但是同时具备福寿文化开发资源的地方很少,永福县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打造福寿特色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1 凤山“福”与罗汉果

永福因凤山“福”字而得名,因罗汉果而闻名。近年来,永福居民及周边市县民众,自发形成新年到凤山摸“福”祈福活动。永福是罗汉果起源地,有东方神果美誉,为药食两用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代崇祯十三年(1604年)永宁州知州马光所撰《记略》,记述了寺中僧人以“果茶”招待,并以此苏果作为佛前常年供果的事实,此应为罗汉果最早记载和得名之缘由。截至2020年,永福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12000hm2,年产量达18亿多个,占全国90%产量,是全国最大的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目前永福县罗汉果主要以干果进行交易,产品多类型开发和深加工亟待提升。将这一“福”果与永福县福寿产业深层次融合开发大有可为。罗汉果甜苷比蔗糖甜300倍,不产生热量,是蔗糖的最佳替代品,同时含有丰富维生素。现代医学证明,常饮罗汉果茶,对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还起到防治冠心病、血管硬化、肥胖症的作用。目前,罗汉果的代糖价值尚未被市场充分认识,罗汉果多类型饮品开发尚未得到重视,产业与文化相融合的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

2017年,位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桥片区的永福罗汉果产业开发特色小镇启动建设,规划了罗汉果市场、彩调文化广场、寿文化广场、民俗购物中心、罗汉果特色餐厅、工业游览区、罗汉果种植体验区等,是一个体现罗汉果产业和永福文化的特色小镇,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4.2 永宁州古城与百寿岩

永宁州古城是广西唯一的古石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距今544年,城墙边长约1277m,设有四城门门楼,东门与百寿岩隔河而望。500余年以来,永宁州古城经历多次战火仍能完整保存下来,至今城内依然居住着老百寿人家,商铺、学校、礼堂一应俱全,无论老房还是新居,依然保持着旧时生活节奏,悠然自得。古城内的旧民居有砖石结构、砖木结构,多为两层小楼,保留着作为州府时商贸往来时期下铺上居的结构。目前,一般只有临街主干道两旁的小楼一层设有商铺,多为米粉店、杂货铺、文具店等;不在主干道的小楼,一层多已改为厅堂。小楼一般为两进院落,前堂后屋,中间为天井,种有桂花、石榴、小花紫薇等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古城内新建楼房,大部分按照传统两进院落设天井,白墙黛瓦,悬山屋顶,福寿瓦当滴水、松鹤延年门墩石鼓、“卍”“夀”字符铺装,堂屋山墙、香火牌位两旁一般都悬挂凤山“福”字和百寿岩“夀”字拓印朱字挂轴,浓浓的地方文化特色扑面而来。永福人特别是百寿人,以家中有高龄长寿的百岁老人而自豪,认为这样的人家为福寿双全的殷实之家。

4.3 福寿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3]。乡村振兴,除了构建和发展乡村产业外,作为人的主要活动空间,乡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所构建的生产生活空间,才是更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着居住在这里的人,同时让游客感受到永福的福寿文化。目前永福县的10个乡镇中,对一半以上乡镇民居进行了住宅综合整治。在原“筒子楼”的基础上,对瓦顶、骑墙、窗棂、门楼按照旧民居特色进行装饰改建。青色琉璃瓦和白墙,骑马墙和镬耳墙,具有福寿寓意的装饰纹样、植物、石木雕等,又重新出现在小镇和村头,营造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4]。

5   结语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的文件,特别是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乡村振兴背景下,拥有特色文化资源、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永福县大有可为,要着力开展具有福寿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旧房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中国特色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福寿永福罗汉果
拌嘴
浅谈罗汉果
广西永福: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
HPLC-MS法同时测定罗汉果不同部位中4种皂苷
游永福樱花园
千年回望福寿沟
永福老区龙车行
功过 朱福寿
罗汉果鲜吃也不错
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