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中践行“课程思政”的探讨
——以动物保护与福利课程为例
2021-10-11方素栎黄晓宇赵生国滚双宝
封 洋,方素栎,黄晓宇,赵生国,滚双宝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本科教学应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专业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相统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在此大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成为了广大教育和科技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3-5]。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给学生们大一大二开的政治基础课中,授课方式也是直接宣讲政治,而现在要将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与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联合起来,做到价值导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同时也有许多需要面对以及解决的问题。
动物保护与福利在我国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随着我国的发展,动物福利的位置越来越重要[6]。这门课也有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思政教育中有着显著的优势。笔者通过对最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思政元素进行思考,总结,优化本门课的思政效果,更好的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最终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指领的目标。
1 动物保护及福利“课程思政的优势”
动物保护与福利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畜牧学、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和公共卫生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复合学科,同时还涉及到法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动物保护与福利是面向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学生的,是在大四开课,本课程的内容和素材与国际接轨,由于动物福利学起源于欧洲,在课程讲授时候需要频繁引用国外的概念和案例,在教学中需要对比国外与国内关于动物福利的发展不同,因此学生容易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多元素。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直接面对动物生产或者做科学研究,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蛋白质来源,但在对待动物时,需要学生在追求畜禽高产的同时也要明白动物的奉献,让学生们强化责任心,培养其对其他物种生命的敬畏心。本门课开设时间晚于动物生产学,在讲授过程中也强调让学生重新以动物福利的视角去审视之前动物生产学学习到的动物相关操作是否符合福利要求,这也让学生能以批判性的思维和辩证思维去面对曾经学过的内容和问题。本门课的课程知识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适合于“课程思政”的改革,在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上有着较强的优势。
2 动物保护及福利“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1 课程的育徳目标
通过多元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把专业和自己的初心、自身的价值观,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联系到一起,以科技兴国为己任;通过评估农场动物、流浪动物福利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心;通过实验动物福利问题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对野生、伴侣、工作动物福利等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实施,最终引领学生形成以“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青年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育徳目标。
2.2 展示我国爱护动物的发展历程,培养爱国精神
动物福利在我国自古就有,只是在近代被我们慢慢忽略了,很多名人都说过,我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就是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的标志。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再次发展我们的动物福利思想,不止与生产相关,也与我们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讲授过程中以动物福利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动物福利在我国还没有全面发展为例,使学生明白我们国家的动物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的原因,使学生能以科技兴国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爱国情怀。以人类活动污染对野生动物福利的危害为例,使学生了解人类对野生动物带来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远意义。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动物福利意义中,以现在发展中国家动物福利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因此面临着许多的福利壁垒,道德壁垒,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为例,融入青年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教育,希望其求实,创新,进取。在进行动物福利“五项自由”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发展中国家对五项自由的接受程度以及福利的影响因素与实际的福利表现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深刻明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和对于“五项自由”的接受程度的不同,增强学生科技兴国的使命感,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不忘初心与使命,有担当、有梦想”的国家建设者。
2.4 通过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学习,培养学生敬重生命和自然的理念
实验动物被用于实验研究,为人类研究做出牺牲,这极易引发学生的伦理学思考。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贯彻动物福利伦理,加强学生 “敬畏生命”的伦理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保证实验动物福利的三原则,减少、替代、优化的实施方法,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实验动物伦理理念,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遵守人类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的意识,切实将精神文明思想植入到学生心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福利,善待动物,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动物的痛苦和损伤,尊重动物生命。通过该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验动物伦理拷问,触发学生对 生命和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懂得善待动物。
2.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环。本门课设置有团队作业:在第三章畜、禽及水生动物生产中的保护与福利内容中,让学生去分组完成 羊、猪、鸡、兔等动物在我国养殖业中所面临的福利问题并给所有同学进行讲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团队讨论,分工才能完成,一个小组的每个人的表现都与整体得分息息相关,这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最佳途径。经过引导,培养人际沟通、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敢于担当、锐意创新、积极向上乐观的合作精神。
2.6 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从动物福利的经典理论“五大自由”为出发点,而这五项自由在生产中又面临着冲突为例来充分地展示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以社会热点新闻例如 “拦车救狗”、“活熊取胆”等事件为案例,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表述自己不同的观点,让学生们明白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2.7 严谨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
以实验动物的福利提升方法对发表论文的影响为例,融入严谨精神的教育。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树立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3 动物保护及福利“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动物保护及福利课程特点,我们选取“以科技兴国为己任”作为思政元素对本专业课程的主要渗透点,以通过课程改革,在不同的章节,针对不同的要求加入不同的思政内容,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选取以“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为“德育”主线,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德育”线与“专业”线相互联系呼应,穿插完成,完成不同层次的“德育”教学。
课程中还会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德育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关于动物福利发展的差距,明确我国动物福利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翻转课堂、课堂辩论、UMU在线互动、课堂思政感受分享会等方式,把思政思想渗透到每个授课环节中,树立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以科技兴国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爱国情怀。
4 提高动物保护与福利“课程思政”效果的探索与思考
4.1 做好目标设计,突出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课程教学目标中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7]。教学目标中的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且处于基础地位。做“课程思政”前,要做好课程目标和育徳目标,并把两者联系到一起。既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育人”教学目标的缺失会导致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可有可无之事,无法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要想真正实现育人效果,首先要把思政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中。思政目标要具体而明确,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哪一个方面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如何引导学生做人处事。有了明确的思政目标后,教师心中才会有思政,设计教学活动时才会考虑思政教育的贯彻实施,才会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活动中,从而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
4.2 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是学习的根本,只是单纯讲解知识点无法实现育徳的教学目标,而脱离课程内容的思政无法让学生思考领悟,甚至会引起学生反感[8]。只有将思政教育和教材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自然渗透,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入心入脑的理想效果。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找出蕴含在教材文本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和加工,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补充和拓展。本门课程的每一个思政元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思考整理出来,经过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检验,效果很好。讲授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实时社会现象,例如在野生动物福利讲授中,会与2020年的新冠病毒传播联系起来,并延展到我国和其他国家面对疫情的积极作为,这使得同学爱国精神倍增。课程内容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3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政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其效果同样受教学方法影响。创新教学形式应突出学生主体,通过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的一些优秀品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4.4 丰富教学评价,完善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也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创新形式。本门课采用过程性考核手段,通过6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出勤、提问、讨论、团队作业、实践活动、课堂笔记。6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加权值,这能让学生对上的每一节课都不放松,都能认真、投入到课堂上。此外,本门课评价方式也多样,例如在翻转课堂过程中,除了教师有评分权限,还组织了4名学生代表进行评价,学生参与度特别高,积极性强,这些对课程思政的实施都有着促进作用。
图1 提高动物保护与福利“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联系
综上,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肩负的一项时代使命。大专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更需要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动物保护与福利课程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还会继续积极主动向思想政治培养靠拢,发挥课程优势,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模式的思政内容的融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工作,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