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
——以十堰市为例
2021-10-11干国胜
干国胜,胡 菊
(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环境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一、引言
为了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人才匮乏问题,在90年代初,江苏省开展“大学生村官”试点工作,随后浙江、海南和广州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效仿该项工作。“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建设带来了活力,然而有意愿并成为职业农民的并不多[1]。为了就地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教育部出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交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实施[2]。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一村多”)提出,“每年面向农村选拔培养1万优秀青年农民,接受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示范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美国的“乡村复兴项目”、德国20 世纪60 年代乡村竞赛发展计划,法国2000—2006 年农村发展计划、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韩国分别通过实施“造村运动”等,这些国家通过政策、投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升农民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效使农业生产技术引领农业农村发展[3]。来自其他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经验,农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下以十堰市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例,通过实证的方式探讨其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二、十堰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成效
2015年以来,十堰市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施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该计划实施6年来,累计招收学员1520多名,毕业生726人。在2018年的村“两委”换届中,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有405人,其中担任主职干部83人,为基层充实了一大批实用人才,为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其中典型代表有:村党支部书记鲍喜武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使其带领斤坪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7年届学员叶宁,引导村民发展电子商务,使村民纯收入人均超过7000元,该村集体纯收入超过12万元,201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
十堰市“一村多”工作得到湖北省委、省委组织部和市委领导的肯定,2016年获得全省人才工作创新项目一类资助,先后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湖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等宣传。2018年在全省推广实施,上升为全省人才战略项目。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课题组针对十堰市“一村多”的学员选录、培养和毕业后使用等方面,通过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通过在线形式发放的,其中单选题7道,多选题8道,简答题1道,共计回收有效答卷384份。
(一)学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员中。从性别上:男生216人,女生168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56.25%和43.75%,女性在职业农民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年龄上:17-24岁年龄段45人(占11.72%),25-30岁年龄段143人(占37.24%),31-40岁年龄段181人(占47.14%),41-45岁年龄段15人(占3.91%),学员大多数为有一定生活和工作经历和经验的成年人。从文化水平上,初中6人(占1.56%),技校8人(占2.08%),高中175人(占45.57%),中专164人(占42.71%),大专30人(占7.81%),其他1人(占0.26%);学员的大多数为高中和中专层次,也有部分大专学员。从政治面貌上:共产党员190人,占调查总人数49.48%,学员有一半为共产党员。
(二)职业分析
1.学员对当前的职业以及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整体分析
从表1得到:目前被调查学员中主要来源是“村两委干部”,比排名第二“无固定职业”要高出37.24个百分点;学员未来最希望从事的职业是“村两委干部”,比排名第二“自主创业”要高出26.04个百分点;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意愿“村两委干部”职业比例都是最大的,因此“一村多”是培养“村两委干部”的重要阵地。
表1 当前的职业以及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取向一览表
2.当前的职业以及未来希望从事的的职业交叉分析
以当前的职业为自变量,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得表2。
表 2 交叉分析表
从表2得到:目前“村两委干部”的219人中,经过“一村多”学习后仍然有136人愿意继续从事“村两委干部”工作,占62.10%。目前职业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业企业经营者”、“工商企业经营者”在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均以最大比例选择“村两委干部”工作。即使是目前的“务工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也是以第二大比例选择“村两委干部”工作。因此,目前“一村多”在课程和教学安排上要有所侧重,体现学员的现实需要。
(三)学员学习需求分析
1.学员的学习期望。对“一村多”大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开阔其思维和眼界,有87.76%学员参加学习第一需要是“开阔了思维和眼界”如图1所示。如何开阔学员思维和眼界成了“一村多”课程设计重要内容。
图1 学员期望的最大收获
2.学员希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员希望学到的知识前10位排序如图2所示,其中排列第1位的是“村级行政管理知识”,占67.19%。学员希望学到的技能排序如图3,其中“农村环境规划与管理”排列第1位,占68.08%。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员中的大多数未来希望从事“村两委干部”工作,这才是真正“留得住”和“用得上”的人才。
图2 学员期望学到的知识
图3 学员期望学到的技能
(四)学员对教学改进建议
学员对教学改进建议中如图4,排在前三位的是(现场)实践教学、创业支持与服务、交流平台和机会,说明学员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是在主动的学习;并强烈要求提高(现场)实践教学的数量和质量,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图4 教学改进建议
(五)学员对其毕业后跟踪服务的建议
学员离开学校,学校的对学员的服务并没有结束,而要根据学员需要变换一种新的服务形式,那时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是什么呢?为了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他们最需要的能够为他们“提供各种技术和素质培训、指导”和各种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后期,学校对 “提供各种技术和素质培训、指导”做了跟进服务,但为毕业学员提供各种相互交流的平台还做的不够。
图5 毕业后跟踪服务的建议
(六)学员的意见和建议
学员对“一村多”的意见和建议,一共收到135份有效答卷,其关键字词云图如图6所示,其中频率最高四项为:实践、时间、课程、一村。
图6 词云图
实践为第一高频词,达30次。尽管学员绝大多数来自生产一线,但他们对实践教学仍然有着迫切的要求。例如:有学员提出:“多考察多参观成功企业运作模式,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知识”、“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一点实践”、“我到这里来学习,希望在理论的基础上,多增加实践”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员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去亲身体验别人怎么做的,是如何取得成功经历和经验。
本次实验采用215 nm和225 nm的吸收差法测定蛋白质,用215 nm和250 nm外光吸收差值与单一波长测定相比,可减少误差。
时间为第二高频词,达22次。因为学员并非全脱产学习,每个人都还有自己工作,学校在授课时间安排也主要是在农闲上课。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兼顾他们的工作也是学员的基本需要。例如:有学员提出:“合理利用有效时间,有效安排课程,使学习工作两不误。”“自己家有养殖项目,希望能够给点时间处理,工学有时有矛盾。”等等。
课程为第三高频词,达20次。调查显示,学员参加“一村多”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学知识(占89.32%)和工作需要(占51.56%),因此对学校课程设置有着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学员提出:“从注重结合农村实际出发,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农村经营管理、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及相关课程。”“合作社、淘宝联盟、乡村旅游等是目前大多数农村薄弱环节,又特别需要,望能在课程得到体现。”“有些课程开得不实用。”等。因此,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学员的合理需求。
一村为第四高频词,达18次。我们调查的学员都是“一村多”,学员对“一村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实属正常。例如:有学员讲:“‘一村多’很好,感谢党组织培养了我们。”“建议‘一村多’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建议后期对所有‘一村多’学员进行回访,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学员非常认同“一村多”政策,并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其配套政策,真正实现“招得好、学得好、留得住”农村实用型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太过单一。目前十堰市“一村多”只开设了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这已经无法满足十堰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招生数量偏少。目前十堰市有1800多个行政村,即使按一村2名大学生,需要3600多名大学生,现累计“一村多名大学生”只有1520人。因此,十堰市“一村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缺口。第三,缺少实践基地。十堰市在实施 “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因为缺乏实践基地,无法落实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这也是学员要求最多内容,同样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环节。第四,学生毕业后配套政策支持不够。要让“一村多”这样好的计划发挥作用,除了“精选”和“精教”外,还要“精用”。目前还缺乏能落地的对“一村多”毕业大学生的相关扶持政策。
(二)对策和建议
1.增设“一村多”专业设置
2.扩大“一村多”招生数量和范围
扩大招生数量。2020年十堰市报考“一村多”的高职班有589人,参加考试506人,录取300人。“一村多”中高职贯通班报名150人,资格审查符合条件144人。如果增加办学的专业数量,将会有更多的学生报考。因此,综合现实农村对“一村多”大学生需求,和农村青年的现实需要的两方面情况,建议扩大招生数量,把招生计划从现在的300名扩大到400名,以逐步满足十堰市农村对“一村多”大学生需要。
扩大招生范围。为了确保落实“一村多”,需要扩大招生范围。因为有些农村根本就没有高于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年轻人,“46 岁以上人员超过一半;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38.2%”,因此要通过延长其学习时间方式(类似五年一贯制),把具有初中毕业或相当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纳入招生范围,使其达到专科水平。落实“一村多”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乡村。
3.加快“一村多”实践基地建设
加快落实“一村多”实践基地建设,首期可以先建10到20个,这些基地要包括:农村基层管理基地、乡村旅游开发基地、农村电商基地、种植技术基地、养殖技术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其中有些基地只需要把现有基地做适当的改造挂牌即可。
4.加快出台“一村多”大学生毕业后配套扶持政策
“一村多”大学生不能停留在选好和培养好,关键在于用好。要让“一村多”大学生真正发挥作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不能忽视,但缺少外部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大打折扣。要做好跟踪与服务,为毕业“一村多”大学生提供各种技术和素质培训、指导,提供生产和技术交流,建立村官交流平台和产品信息交流等,特别要从政府层面出台和落实对“一村多”毕业大学生的相关扶持政策,这也是让“一村多”大学生真正发挥作用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