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高职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广东省1 365名高职生样本的调查

2021-10-11乔伟丽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意向高职生高职

乔伟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大力提倡创新创造创业,既离不开中小企业,也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大学生创业的目标意向基本是小微企业。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创业意向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细致梳理影响广东省高职生创业意向的各种因素,对提高一线“双创”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其依傍城市群已具备较优质的创新创业条件和基础。广东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参与者,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研究广东高职生的创业问题,有利于借助区域资源优势破解粤港澳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难题,改善大学生创业生态,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文献综述

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描述术语。Bird(1988)首先提出“创业意向”这一概念,他在分析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ESE)时,强调了个性以及环境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Shapero 和Sokol(1982)提出创业事件模型(SEE 模型),认为合意性感知、可行性感知和行动倾向这三个要素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影响;Ajzen (1991)构建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提出创业意向普遍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行为态度(AttitudesTowardthe Behavior)和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综合起来看,国外学者主要是将心理学的行为意向研究成果应用于创业理论研究之中,进而对创业意向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的创业意向理论模型,这些成果为创业意向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国内关于创业的实践探索一直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近几年,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创业意向的专项研究:李静薇(2013)着重考察了大学创业教育中的学校教学因素和学生态度因素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祁伟宏(2017)则分析了经验学习和社会网络学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刘建伟(2018)分析了创业支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徐逸文(2018)分析了榜样效应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刘国芳(2018)分析了个人的社会资本对大学生个人创业意向的影响等;张凤(2020)分析了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袁旦(2019)基于个人特质的视角探析了高成就感、高自主性、创新导向、风险承担、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综合看,国内研究目前还主要是抓住个别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探讨相应的对策。从现象层面分析得多,理论方面思考得少,缺少公认的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而缺乏对于特定经济区域和人文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情况的实证研究,更没有形成操作性强的问题解决方案。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特点与建设规划,针对广东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基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是对项目研究结论的一种稳健性检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普适性。项目组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从广东省10所典型高职院校选取大学生样本。研究借助SPSS软件结合国内常用的创业意向四要素模型,从个人情况、周边环境、创业教育以及工作经历四个维度(自变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对样本数据做实证分析,研究调查得到的影响因素与广东高职生创业意向(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各类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强弱,并对影响因素各维度差异作具体分析。最后基于统计分析结果,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

三、样本数据描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整理来自自主设计的《高职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抽样框覆盖广东典型高职院校的所有院系及年级,样本基本涵盖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对数据进行检查整理后,得到有效样本数据1 365份。其中男生423人(31%),女生942人(69%),参见表1。采用SPSS24.0软件,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回收的问卷分维度作了分析。

表1 被试主要信息表

(一)个人情况维度分析

1.个人背景因素分析

广东高职生整体创业热情及意愿较高,调查显示,55.6%的广东高职生已在校创业或考虑毕业后创业。根据人口学变量对不同类别高职生的创业意向进行差异分析。皮尔逊卡方分析显示,广东高职生创业意向不受性别、专业类型、家中排行、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等个人背景因素的影响,参见表2。本结论区别于国内其他省市。近年来,学者们对北京、陕西等省市大学生的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热情均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而且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父亲受教育程度、父亲职业、家庭经济背景等因素显著相关[1-2]。而广东省拥有特殊的地理优势,与香港、澳门一水相依,社会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迅速,集聚了国内领先的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文化产业,创业氛围浓郁,创业土壤肥沃[3]。同时作为对外交流的前沿,粤港澳区域一直以来积淀着崇尚经商创业、鼓励支持各类创新发展的社会风气,因此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有着不同的结论。

表2 创业意向差异分析表

2.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年级变量与创业意向之间达到显著性相关水平,参见表2。大一学生在校创业或打算创业的占比最高,达60.71%,大二学生最低45.94%,大三学生占比57.67%又有回升。年级因素对创业意向有上述影响的原因可能有:(1)大一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初生牛犊不怕虎”,并且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不了解创业具体过程和所需条件,使得大一学生对创业抱有过高的期望。(2)在经历了大学一年以上的学习之后,接受了一定的创业教育,学生周边的环境开始对其产生作用,其选择的盲目性减少,逐渐趋于理性,并且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开始考虑就业与创业的利弊,导致创业意向大幅下降;(3)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其获得实习工作的机会在不断增加,使其对创业就业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更大的信心,与大二相比,大三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又有了一定幅度的回升。

(二)周边环境维度分析

1.周边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周边影响,数据显示,亲戚或高中好友等身边人群的创业经历显著影响高职生的创业意向,参见表2;35.75%的学生认为身边人的创业经历对自己的创业意向有激励作用。研究发现广东高职生的创业意向与家庭所在地(城市、乡镇、农村)、自身在家中的排行、父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背景因素均无显著相关;而家人对创业的态度却与高职生创业意向呈显著相关,参见表2。结果表明,身边的家人、亲戚或朋友等重要成员对创业的支持因素至关重要。

2.大学生对创业扶持政策熟悉程度差异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生创业意向与其对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了解的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参见表2。研究发现,84.5%的高职生认可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仅有1.82%的学生对学校或国家给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十分了解,68.84%的学生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79.02%的学生明确表示需要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服务。除了已经出台的政策,大多数高职学生希望政府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创业扶持:免费的创业风险评估服务(75.8%)、拓展融资渠道(87.13% )、担保贷款或贴息(66.67% );开业指导(77.16%);“一对一”跟踪帮扶(61.14%)。综上,大多数高职生需要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风险评估、创业资金支持、开业指导以及“一对一”跟踪帮扶等全流程配套服务。

(三)创业教育因素分析

广东高职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普遍较高,调查显示,55.6%的广东高职生已在校创业或考虑毕业后创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相关,参见表2,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问题。(1)关于“学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对你创业意向的影响”,仅有36.48%的学生认为对其创业有激励作用;62.2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对自己的创业意向影响不大。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向方面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较为薄弱,激发学生创业意向的效果欠佳。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第一,师资匮乏,师资质量与数量不成正比。在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背景下,创新创业师资需求猛增,一批批教学技巧相对娴熟但创业实践能力薄弱的教师走向讲台。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本身并没有创业的经历经验,不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机制和企业的真实需求,导致创业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正式专业序列,课程体系尚待规范。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尽管已经列入必修课,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划分还没有正式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仍存在相互割裂、“两张皮”的现象。创新创业教育身份的不明确导致课程构架、课程体系的不明确,现有课程缺少与专业的融合,缺乏体系化、规范化、本土化。在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学生所选的创业项目往往技术含量较低,与所学专业结合度不大,项目的可复制性强,竞争力较弱,导致创业成功率低[4]。第三,高职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79.78%的学生表示创业困难在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和商业技能。政府和业界对高职创业教育的支持相对较少,高职院校缺乏真实的创业教育场景,学生无法真切体验创业、获取商业经验,在修完创新创业课程后仍不具备必要的商业技能和创业实战技巧。现行创新创业教育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四)工作经历因素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兼职或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均对高职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其中,42.5%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实习或兼职工作对其创业意向有激励作用。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职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参见表2。这说明实习、兼职或学生干部工作经历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对创业的知识技能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方面的积累与沉淀使得自己对未来的创业实践更有信心、创业意向更加明确。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

广东省应当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与发展规划,首先,在政府层面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搭建创新创业支持平台,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激励大学生将创业热情转化为实际的创业活动。其次,广东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利好,加大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使创新创业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同时,还要为高职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风险评估、拓展融资渠道、开业指导及“一对一”跟踪帮扶等全流程配套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打开便利之门。

(二)家庭层面

创新创业教育要深入家庭,使家庭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坚强后盾。研究发现“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家庭环境”。本次调查数据表明虽然广东高职生的创业意向不受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背景等因素影响,但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等重要成员对创业的态度因素至关重要,大学生创业需要得到家人的鼓励与支持。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而忽视了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创业教育也应当深入家庭,加强沟通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进而使家庭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坚强后盾。

(三)学校层面

近年来高职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众创业”的生力军。面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明确、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困境,高职院校要像创业者一样,创新思维,勇于探索,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政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从建设师资队伍、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着手建设一套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助力提升高职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成功率。

具体建议:

1.政校企合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政校企深度合作,政校企联合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政校企通力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营造学校、师生、企业协同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面向学生开展“普及式、分层次、个性化”的创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创业培训与跟踪指导,共同扶持、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对接创业园区,形成一套创新创业教育全链条生态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水平

以学生为中心,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高素质师资队伍。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工商税务等各界拥有丰富创业经历的专家作为创业导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精、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团中央“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培训、SYB创业师资培训、人社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等国家、省市、学校组织的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业务培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水平,打造理论与实践“双能型”导师,专业教师与创业导师双肩挑,精准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3.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唤醒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一是加强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在校不同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创业指导,开设相关课程以提升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二是营造校园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以创业导师进校园、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企业文化游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创新创业文化,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研究证实,身边人的创业经历对创业意向有激励作用,商业成功人士在大学生选择道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可邀请优秀校友、社会企业家等身边的榜样走进课堂做分享交流,成功的商业经验和创业技巧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5];利用朋辈激励效应帮助学生植入内在成长发展动力,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尽早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4.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一是深化课堂教学专创融合。大学生创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创业项目的科技因素,而科技因素来源于个体对专业的学习。基于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基于专业背景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以专业内容为核心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特色化。二是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体系。高职院校应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创建适应知识建构需要的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一重点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大二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大三重点进行创业实战;教学内容从创新创业意识递进到创业技能,再递进到创业实践,夯实有志向、有能力创新创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是以课程为抓手向学生植入创新创业“基因”。在课程中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创业热情和勇敢精神,引导学生善于在专业知识的应用中寻找创新点,提升学生的岗位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岗位创新能力,以课程为抓手在学生身上植入创新创业的“基因”,使其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破土而出。四是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调查分析显示,有过实习或兼职工作经历的高职生创业意向更强烈。在课外的顶岗实训中,要更加注重安排学生参与管理岗位的实训,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其后续创新创业奠定基础。五是针对有创业基础、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通过创业项目孵化和模拟运营,着力培养学生的企业思维、创业技能,造就企业人才。

5.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创业意向

针对高职生缺乏创业实践,高职院校应将实践性创业教育作为重要抓手。研究发现“大学生实际参与创业过程和企业经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最大”。因为创业实践有助于直接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感受、经验和技能,显著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广东省各级政府应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建立互动机制,丰富高职生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进而有效提升高职生的创业意向。

猜你喜欢

意向高职生高职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