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

2021-10-11课题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竞赛实训育人

课题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2019年教育部启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一、现状述评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和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但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少,实践内容单一,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创新不足,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等普遍性、突出性问题。

从国内来看,原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当前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是也有严重不足,最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投入占比也在逐年加大,但与社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探索中,基于软件开发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位一体“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方资料查阅,网络搜索,尚未发现构建该体系的成功案例。目前教师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其应用与推广遇到困难。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专业适用面相对狭窄、建设运行成本整体偏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较难调动等。

二、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与实践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行业/企业和教师工作室为驱动,联动“教学、竞赛、创新”的“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筑建了“实践育人、双创育人、服务社会”的三位一体技术技能型育人模式,实现了从注重知识点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向“教学、竞赛、创新”三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图1“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施流程

(一)建立教师工作室

围绕专业实践教学短板问题,引行业/企业资源入课堂,以教师工作室为突破口,承接真实项目、有条件地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现实工作状态,把实际项目融到实践教学中去,进行再现式教学。所有的分阶段实践教学都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创新型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教师工作室由具备核心职业技能教师负责,并带领一支教学团队,配备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教、学、做、研”一体化教室组成的教学基本单位,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针对市场需求项目,发挥教师工作室作用,联合企业开展项目攻关,满足区域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转型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精准赋能企业发展;实施“认知实践—跟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与岗位无缝对接,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将教学、竞赛、创新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进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

教师工作室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与市场需求衔接的桥梁。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专业建设,丰富了教师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该模式融通了教育、产业、人才链条,深化了实践教学的意义。

(二)协同行业/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紧密围绕河北省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校企合作,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河北富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思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青优科技有限公司、索维昆(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高新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以项目引导与科技服务为基础、以技术开发为核心、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模式。并在其中引企业项目资源进课堂,融专业教育入产业,实现了校岗无缝对接。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开辟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完善实践考核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拘一格地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加入教学团队,联合研发实际项目,丰富团队经验,扩充师资队伍;分阶段真实项目实践,实现零距离教学、零距离就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创造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建多赢的局面。

(三)构建“教学、竞赛、创新”三联动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了“教学、竞赛、创新”相融合的三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课程学习、学科竞赛、实践创新紧密衔接,达到了以赛促教、双创融教的目的。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与产业需求、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搭建了教学与竞赛、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将三联动实践教学模式贯穿整个实践教学。引入“行业/企业+教师工作室”驱动机制,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的加入,扩充教师团队,对接岗位需求,依托企业实战项目,实施模块化项目教学,建立企业、学校双向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适应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

项目组以“行业/企业+教师工作室”驱动机制协同创新服务为手段,融通教育、产业、人才链条,搭建了“工作室有载体、课程有体系、教师有团队、学生有社团”的双创平台,多层次推进,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实验田。

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实践教学优化改革,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

四、实现目标

该体系在应用中,以实践教学为主轴,依托行业/企业和教师工作室,实施“认知实践—跟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教学过程,开展企业岗位项目、共建横向课题、拓展校内外基地等多措并举,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双创育人、服务社会,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实施如图2所示。

五、解决的主要问题

高职高专人才以培养双创性、实践性、高技能、高层次人才为主,侧重工程项目实践,突出对学生双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软件工作室为载体,从学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实际情况出发,拟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建立行业/企业+教师工作室驱动机制,修订培养方案,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强化实践环节,建立“行业/企业+教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平台,扩充校内外实训基地;修订培养方案,提炼理论知识为项目模块,将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平均值由原来的43.4%提升至73.3%;举办专家咨询/工程师定期讲座,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提供双创平台,丰富实践内容。

实践场景由原有的二元主从模式转变为多元互动模式,将课堂主导者转为学生,师生角色互换;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建立考核新模式,将创新与项目评估纳入考核,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评价学生。解决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少、实践内容单一、模式陈旧的问题。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岗无缝对接。紧密围绕河北省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校企合作,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河北富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思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青优科技有限公司、索维昆(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高新企业合作,建立了联合实训基地。构建了以项目引导与科技服务为基础,以技术开发为核心,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模式。并在其中引企业项目资源进课堂,融专业教育入产业,实现了校岗无缝对接。

图2“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应用

六、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点

本文提出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以行业/企业和教师工作室为驱动,联动“教学、竞赛、创新”的“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少、实践内容单一、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创新不足,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实现了学生课程学习、学科竞赛、实践创新紧密衔接,达到了以赛促教、双创融教的目的。

七、结论

“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为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以时代和现实需求为导向,以真实项目的建构和运用为切入点,贯穿全部的实践教学过程,优化人才培养实践方案,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课题组成员:常明杰、贾鑫、王丽佳、张萌、焦磊涛)

猜你喜欢

竞赛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