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海晏村村落保护及旅游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2021-10-11余珉洁林豪健李梦瑶赵国文
余珉洁,林豪健,李梦瑶,王 桃,赵国文,龙 晔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1 概述
村落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继续深入及2012年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提出,为中国广泛分布却又面临困境的村落遗产保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然而部分村落在发展时大量引入现代元素,使得村落的历史性丧失,村落的灵魂不在,沦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附庸。
2 研究背景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指出古村的发展需要兼顾保护,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观念的有机结合,其中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就是一条重要途径[2]。同时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学者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大都是宏观的政策层面,对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直接参与者关注度不够,且大都侧重于研究方法,需要更多的定量研究与分析[3]。
但中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的古村落不计其数,具体村落的发展应该以相对科学的方法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2.1.2 国外传统村落研究进展
传统古村落的更新以德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德国古村落的发展从村落自身特点出发,由建筑师协调村民和政府进行。而日本对古村落的更新则偏向于保护,很少推翻重修,只有在个别的地方进行小规模的修改,尽可能的保留历史和文化的印记。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海晏村村域范围内进行实地调研并定量分析,包括村落形态、基础设施、现存功能的缺失与不足、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动力与阻碍,有针对性地提出村落优化的策略,达成保护与发展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同时为近郊古村落的发展提供案例参考,打造出更多地方特色古村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及游客旅游环境,实现乡村振兴[4]。
3 昆明海晏村现状分析
3.1 昆明海晏村概况
3.1.1 自然地理环境
海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大渔街道西部,紧邻滇池,北与主城区隔滇池相望。村子建设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原则。村内有唯一主干道,直通西面码头与环湖东路相接,整体交通较便利。近年来,海晏村因日落而出名,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促进了海晏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农家乐的兴起。
3.1.2 历史人文背景
2016年,海晏村被列为昆明市第一个历史村镇,是滇池东岸唯一一个紧邻滇池且较完整地保留了云南民居特色风貌及滇池渔业文化特点的传统村落。房屋建筑古朴,街道的两边基本为保存较好的老旧土坯房和砖房,具有较高的山水景观价值和宗教文化旅游价值。村内道路分布较为复杂,小巷较多,大致呈“鱼骨状”分布,即以一条贯穿全村、长2 km的青石板路为主干道,连接起各条小巷,“鱼头”在滇池东岸的老码头,“鱼尾”则一直延伸到环湖东路。
3.2 昆明海晏村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状况
3.2.1 海晏村古建筑传承和宣传缺失
海晏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古建筑是旅游发展的价值导向及现代化建设中传承和保护的重点。村内古建筑现存状态分类如表1所示,多数古建筑对外封闭,除保护挂牌外,无宣传介绍,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村内缺乏统一管控,多数村民缺少科学保护传统建筑的认知,一定程度上抹杀其历史文化价值。
表1 村内古建筑现存状态分类
3.2.2 海晏村村落人居基础条件不足
村内现有基础设施具体建设情况及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现状如下:
公共服务性建筑:村委会一个、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一个、小型卫生所一个;其中卫生所规模较小,服务范围无法覆盖整个村落,可能导致居住地处村落边缘地区的村民无法及时就医。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由原有古建筑(萧大中故居)改建而成。
村内共设有公共厕所三处:两处位置较偏僻,一处位于村内主要道路旁。公共厕所皆为旱厕,内部无照明措施,村内(包括公厕)无洗手池。
村内设有休憩场地两个:其一游客可达,面积较大,外有棚子,内置桌椅;其二主要供村民使用,面积较大,设有棚子、篮球场,户外锻炼器材,多有老人闲谈和小孩玩耍。村内有大面积农业及绿化集中用地,在靠近滇池沿岸边绿化分散布置。密集居住房屋间绿化较少,无游憩空间,娱乐设施不足。
村内设有垃圾桶11处,垃圾桶总数为23个,其中8个垃圾桶集中布置在游客主要游玩地(海滩码头)。有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垃圾车每日定时清扫垃圾。周末等节假日人流量增加的情况下,垃圾承载量超出现有承受范围,污染周边环境,残留奇怪气味,影响沙滩景观及游客心情。且村内无照明系统,游客来往时间多集中于下午五六点,存在夜间行驶安全问题。
村内木构古建筑居多,且消防设施不完善,可能产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使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村落存在空心村发展趋势,老龄化及留守问题严重,经济收入以农业、手工业为主,年轻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对乡村内部的活力及乡村振兴有不利影响。应重点考虑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满足生活需求指标基础,使年轻劳动力的职住与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
3.2.3 海晏村道路交通及管理水平不足
随着村落发展不断,市民游客逐渐获悉村内旅游风光,私家车,摩托车等不断进出村落,造成拥堵现象。村民随意扩建农房(餐馆搭棚营业,村民自用房)等,占用公共道路,导致道路宽度减小。村内有已建成停车场一个,面积大,为临时停车使用,不正规,无专人管理、清扫。位置隐蔽,远离游客主要游玩路线;多由村民及自捞渔河公园而来的游客使用。故而游客多行车至村内,部分村民提供房前空地给游客停车,收取费用,侵占公共空间,破坏村内秩序。部分游客骑摩托车前往海滩,噪声、鸣笛声大,速度快。村内的道路状况复杂,公厕,景点等位置无明确指示牌引导。
村内目前道路状况如表2所示,除入村道路外,其余道路不具备大型消防车通行条件,部分路段环境亟需改善:存在道路破损,雨天路面积水,骑行颠簸等路面崎岖不平;进入海滩转角处为砂石路,路面倾斜,靠滇池一侧无维护措施,存在跌落危险。
表2 村内目前道路状况
村内商业和餐饮业自发兴起,零星分布村内主要道路,村内摊位摆放等无管制,常引起争执和纠纷。村内景点较少,游客基本聚集在滇池附近的海滩上,缺少相应娱乐设施和休憩空间。为迎合游客的需求,村民会在海边进行室外烧烤等,存在饮食安全风险的同时对村落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给滇池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4 相关案例借鉴
4.1 基础设施
苏州西山古村落[5]和浙江省金华琐园村[6]案例参考:1)公共卫生:增设垃圾收集点、收集站和公共厕所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高峰期的承载需要。2)消防隐患:配备灭火器和室外消防栓,以满足消防需求。3)照明:增设照明设施,解决照明不足的问题,保证游客及村民的安全。
4.2 道路交通
浙江省金华琐园村案例参考:在村内设置指路牌,为每一处古建筑做了文字简介,并且在地图上标注出民宿和古建筑景点的位置,便利了游客的游玩。同时,将礼堂作为一个长时停车点,方便村民和游客出行的同时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
苏州西山古村落案例参考:适当扩宽原有道路,规划出一条单向车行道与旅游道路相接,满足村民及游客车行出行的需求。
4.3 古建保护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的界岭口村[7]案例参考:将村落古建进行分级保护和修缮,使其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充分展现出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京碧山村[8]案例参考:古建筑功能置换类型丰富,有书店、展览馆和茶室等,且改造后的建筑依旧保留了其古色古香的味道。
4.4 公共服务
苏州西山古村落案例参考:1)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将危旧建筑改造更新为文化站、老年茶楼、社区活动室等,开辟社区中心小广场,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休憩空间。2)增设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站、卫生所、老年活动室等,并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5 昆明海晏村保护与发展策略
5.1 保护与发展总体理念
基于现存的资源及目前发展趋势,率先考虑村民和游客的需求,自下而上对村落进行规划策略研究,以期达成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
5.2 保护与发展策略
5.2.1 基础设施
1)公共建筑。
适当扩大卫生所规模,完善内部设施,增加医疗设备,提高整体卫生要求。针对村内由古建筑(萧大中故居)改建而成的日间养老照料中心,考虑其历史文化价值,需控制改造力度,保有建筑历史特色。此外,在游客及村民日常活动点增设公共厕所,统一改旱厕为槽式冲水式厕所,并增设洗手池,提升村内卫生条件及服务质量。
2)环境卫生。
适当调整垃圾桶摆放位置、增设垃圾桶数量,扩大垃圾桶使用覆盖区域;周末及节假日增加垃圾桶清理次数。对村民和游客进行垃圾分类不乱丢等宣传教育,教育商贩正确处理餐饮垃圾。各家落实“门前三包”政策,保障村内卫生环境。
3)照明。
考虑设置普通照明和装饰照明。普通照明:在村内主要道路每隔20 m左右交替布置路灯。装饰照明:临海滩及滇池一侧布置,由于光线淡,整体低矮,起装饰、照明的作用。
5.2.2 道路交通
1)道路状况。
规划分类道路,破损严重的路段及泥泞路重新铺设,青石板路请专人协助进行保护修缮,保留传统特色并在道路两侧增设排水。海滩入口转角处设置护栏、指示牌,防止游客不慎跌入水中,杜绝安全隐患。
2)交通停车。
a.静态交通:游客主要进出口增设停车场,合理划分车位,规划入村停车路线,部分路段限制车辆进入。安排村民轮换看守停车场,定期清理杂草,并收取一定停车费用为集体收益用分红。
b.动态交通:政府及村委会加强管理:划线规范摊位摆设,禁止越线、禁止擅自另择摊位;规定绿植种植和杂物等不得占用道路等公共空间;加强无组织扩建监管,发现正在进行此类活动的应及时制止并进行劝导,已经占用的应令其整改;并制定有关禁止占用公共道路(空间)的准则进行宣传教育,以保证村落公共秩序稳定。
c.指示牌:设置相应指示标志:停车场路线指示牌,停车场指示牌,车辆禁止通行指示牌,禁止鸣笛指示牌等。
5.2.3 古建筑保护
依据建造年代、文化价值和保存,细分建筑为:古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现代砖混结构建筑。并分级展开保护、修缮、整治和改造措施。
对处废弃状态及尚有人居的古建筑,与村民协商同意后,派请专人进行价值评估及修缮维护,修旧如旧,制定相关条款,科学监管开放,适当加大宣传力度。
对用作餐馆进行营业的古建筑,对外运营的同时保护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得过度改造,将餐馆的运营与古建筑的宣传和展示相结合,达到保护与收益共赢的局面。
对一般性民居建筑,适当整修,保留其传统外观的情况下实现内部功能现代化,以提高居住舒适度。
5.2.4 公共服务
选择村内适合位置增设休憩空间,布设遮阳棚、桌椅及一些简单、有趣、安全、体量较小的娱乐设施;选取合适位置分散布置绿化美化村落。
5.2.5 产业项目
在现有农家餐厅基础上整顿规范食品安全,丰富菜品样式,充分展现当地特色美食。鼓励村民开设小型茶吧书吧,打造乡村慢生活,丰富旅游形式。利用海晏村渔文化,着意打造创意产品、活动体验,结合旅游度假,推动民宿发展。扩充海晏村周边,提高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丰富和多元化,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激活村落的内生动力。
6 结语
城市近郊古村落如何从被城市同化走向主动留住乡愁、如何平衡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昆明海晏村的研究总结分析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古建筑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其逐个提出解决方案。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今天,只有在保证村民利益以及继承与保护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体验产品的设计,才能让游客进行深度体验的旅游项目,创造难忘的旅游经历,促进村庄经济发展[9]。本文虽研究的只是海晏村,但所面临的问题既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希望所提出的“昆明海晏村保护与发展策略”能对其他同类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案例借鉴。海晏村作为知名度较低的古村落,研究所能借鉴的文献几乎没有,只能参考类似古村落研究案例。虽经过多次调研,但调研依旧较难进行,调研对象配合度较低,解决策略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停留在理论阶段。今后的研究将侧重对古村落居民自发商业行为兴起、发展、管理等行为的研究,为村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模式与方法。同时创新研究方法,将大数据分析法运用到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