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重要的大豆
2021-10-11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一粒饱满的大豆,富含40%蛋白质和20%脂肪,其蛋白质的含量是猪肉、鸡蛋的3倍,所以大豆也被誉为“植物肉”。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豆腐、豆浆、酱油、豆豉、大豆油等,都是用大豆制作而成,五千年来,大豆一直是中国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璀璨的中华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悠久的种植历史
无论是种植历史,还是社会价值,大豆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文明,其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的时代。
到了战国时代,大豆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物,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菽”,《墨子》一书中就曾提到“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荀子》中则说“工商不耕田而聚菽粟”。从那时起,一直到清朝,中国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好的、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
大家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吧:“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的,陶渊明种的这个豆,就是大豆。
即使在清末,我国大豆的产量仍占据了全球的九成左右。因为国产大豆的品质很好,所以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尤其是欧洲和北美的食用油行业,出口增长也十分迅速,1908年中国大豆的出口额为100万吨,到了1930年这个数字就提高了五倍。
晒豆场
美国大豆的崛起
美国大豆的崛起,靠的是一个叫莫尔斯的美国人,他于1929年到了中国,花了三年时间,在我国的东北收集了4千多份大豆的资料,大概有60多箱,其中包含了详细的大豆种植技术和种子样本,甚至还配有照片。
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大豆种植技术与经验就这样被他轻易地带回了美国,后来大豆种植在美国逐渐推广开来,因此莫尔斯被称为“美国大豆之父”,其实这个之父前面可以加上“偷窃”两个字。
在莫尔斯的推动下,美国政府看见了大豆的价值。
1931年,莫尔斯回国,两年之后的1933年,美国大豆产量就已经赶上了日本,由此可见他的推行力度。1941年,美日开战,为了截断美国的粮食进口,日本曾下令禁止本土和中国东北向美国出售大豆。
为了保证大豆的稳定供应,美国政府对农民发放了种植补贴,只要种植大豆,就可以领取钞票。除此之外,还到处分发宣传册给农民,上面写着:“记住,种植大豆就是在帮助美国摧毁敌人!”在经济收益和国家利益面前,美国农民纷纷拔掉玉米作物,转产大豆。
到了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大豆产量达到了全世界的60%,全球大豆的美国时代正式开启了序幕。
在法国的中国豆腐坊与救国大事业
1902年,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李石曾前往法国留学,他发现当时的欧洲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大豆的作用,就从河北招了一批做豆腐的工人,远渡重洋到巴黎开豆制品工厂,主要生产豆腐和豆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人的牛奶断供,只能用豆腐和豆浆替代,李石曾的豆腐店就这样撞上时代大潮,成了最赚钱的工厂,有多赚钱呢?1915年,李石曾豆腐工厂的年收入是100万法郎,已经接近法国整个国家投资的七分之一了。
生意扩大了之后,李石曾就开始投身救国事业:1916年,李石曾在巴黎组建华法教育会;1920年,李石曾和孙中山在里昂成立里昂中法大学。
而在李石曾的法国豆腐工厂工作的第一批工人,虽然大多数是文盲,但是深知当时中国的危机。于是,工人们以这个工厂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留法勤工俭学学校,招收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穷苦人民的孩子,前往法国留学。这些学生白天上课,晚上参与豆腐工厂的工作换学费,抽空还能去观望当时法国的革命浪潮。
这些学生中有两个人,一个叫周恩来,一个叫邓小平。是的,周恩来和邓小平,他们都在法国豆腐工厂推过磨盘,邓小平还下厨炒过豆腐卖,也正是在豆腐工厂的勤工俭学中,他们接受了当时法国的左翼革命思想,为后来中国革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豆叶为三出复叶。大豆荚果成簇生长,里面是成熟的豆粒。
7至8月,开出粉色或红色的小花。
秋季,豆荚成熟变黄,豆粒有很多种颜色。
大豆振兴计划
2001年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后,全球四大粮商就盯上了我们。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年产量不到两千万吨,每年消费量高达1亿多吨,大豆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高度依赖进口。
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对外依存度一度超过85%。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主要进口国是美国。
全球四大粮商想从大豆入手,进而控制整个中国的粮油市场,趴在我们的身上不断吸血。对此,我国农业农村部已经明确:要稳大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国内自给。
我们的态度很明确,绝对不能让任何资本干扰我们的粮食市场,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大豆博物馆
同时,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大豆文化教育”,第一座大豆博物馆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已建成。
“中国大豆看龙江,龙江大豆看黑河。”在黑龙江黑河市的“寒地大豆博物馆”展厅门口,这句口号十分醒目。
博物馆以原生态大豆为元素,全方位向观众展示了大豆的起源、传播、发展和未来,诠释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大豆文化——大豆历史、大豆文化、沃野豆乡和上膳智慧,观众就这样缓缓地翻开了一本“大豆史书”,走进大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