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2021-10-11文_晓山
文_晓 山
(责任编辑 吕红娟)
基本功,即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会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前提和保证。“练好基本功,做事才能通。”如果基本功不扎实或欠缺,就如同在稀泥地上盖高楼,即使图纸设计再漂亮、建筑技艺再先进,也终将立不住、立不稳。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为官从政也是一种职业,而且被认为是天底下最难的职业,更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20项基本功,才能获得适应岗位、胜任工作的最低“门槛”,才可能成为优秀领导者。
一、理论武装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思想的支柱。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百年历史长河中,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遭遇大风浪能经受考验,每逢大危机能力挽狂澜,应对大变局能坚如磐石,就在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具有其他一切政党所没有的独特理论优势,就在于我们党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只有理论上成熟,才会有政治上的成熟;只有理论上清醒,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也只有理论眼界宽广,才会有工作视野的开阔。领导干部要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看家本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事物、想问题、办事情。
二、人民立场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时刻谨记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最高的上级;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职权是服务人民的工具,岗位是服务人民的平台,自己永远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模糊了政治立场、淡漠了为民宗旨、忘记了人民群众,必将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永远找不到自我归宿,也无从实现自我价值。心中有民不忘本,服务人民无止境。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常修牢记宗旨的“忠诚心”,赓续根本宗旨的“传承课”,悟透初心使命的“专业课”,夯实人民至上的“时代课”,融入为民造福的“实践课”,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淡化“官念”,拒绝“特权”。
三、拥有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指把大量不同的知识点,系统、有序、指向性明确地组合成某种类型的知识架构。领导干部如果不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或没有与岗位相适应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将直接影响工作思路的延展度、分析研判的精准度、决策部署的科学度、形势局面的掌控度、效率效益的优劣度,表现出拙劣的领导力。构建知识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领导干部首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追求,多读书、读好书,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既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既要上知天文,也要下知地理,广泛涉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书籍,做到既博又专,专博结合。当然,构建知识体系也绝非简单的信息量叠加,还要注重思考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消化,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世界观方法论正确
简单地说,世界观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根本、是前提;方法论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手段、是路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也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就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就扭紧了思想的“总开关”;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论,就如同找到一把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共产党人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既是阐释怎样认识世界的世界观,也是阐释如何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人类社会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滋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正确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五、高出二三个层次看问题
欲穷千里目,就当更上一层楼。格局和眼光蕴藏于内心,融入于精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路、能干多大事。“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站得高了,眼前的小境况就蒙不住双眼;看得远了,自然不会因一时得失而盲目乐观、妄自菲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大格局、眼光长远才能匹配大志向,才能承担大梦想、才能书写人生华章。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相同的岗位、相同的条件,却产生不同的决策,成就截然不同的事业高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决策者在站位、眼光上的差距。领导干部要努力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眼光放长远,不拘泥于眼前的“半亩方塘”“蝇头小利”,放眼整个局面和整体利益,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才能更好把握现在、拥抱未来。
六、立足于此时此地的人生
“立足于此时此地的人生”就是要立足当下的事、珍惜身边的人。昨天如水,逝而不返;明天未至,尚不可知。只有活在每一个当下,付出每一天的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才能不断积累,从而铸就人生的辉煌。仅活在过去的人常落后,只活在未来的人多空想。一个人若总是沉湎于过去的惋惜和伤悲,总是带着对未来的渴望和焦虑,就会影响当下,既不可能弥补昨天,更不可能开创明天。唯有珍惜此时、立足此地,做好事情,完善自己,才是最大的人生智慧。领导干部要立足“此时”,做好应做的事情,立刻做,不拖延、不推诿、不扯皮;立足“此地”,珍惜岗位,履职尽责、不等不靠、求真务实、不务虚声,以“此时”的奋勇争先和“此地”的恪尽职守,不断开新局、创实绩、谱新篇。
七、坚守党的组织原则
服从组织的安排,执行组织的决定,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既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也是组织对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都是“组织的人”,服从组织、社会、国家的需要,既是党性要求,也是价值体现。“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一名干部的成长需要全方位的锻炼、多岗位的历练。组织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安排,把自己交给组织、把工作交给自己,才是最成熟的选择。艰难困苦的地方,也正是加钢淬火的地方。领导干部要不断修炼自我的格局、境界和情怀,做感恩人,干困难事,心甘情愿、不折不扣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放平心态,多自我反省、少责问环境,多扪心自问、少怨天尤人,多自我努力、少自我设计,多感恩组织、少怨声载道,不为一官半职劳心费神,不为一己私利斤斤计较,以“甘愿”代替“埋怨”,将“小我”融入“大我”。
八、善学习勤思考重实干
无论干事创业还是成长进步,学习是根本,思考是关键,实干是保证。如果不善于学习,就无法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增强本领,思考和实干也就成了空想和空谈;如果不勤于思考,就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规律,学习也就无法深入、深化,实践也会变得盲目和缺乏效率;如果不注重实干,学习和思考的成效也就得不到检验,科学的决策也得不到落实,久而久之,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学习不能死记硬背,只有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坚持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才能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把学习、思考、实干贯通起来,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俯下身子谋实事、勇于担当善作为,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九、能够识人用人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之要,莫先于识人。知人善任是领导干部的“本分”,更是“天职”。做到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既要听其言、察其表,更要观其行、析其里;既要注重一贯和全部表现,又要了解其处理急难险重事件的能力;既要在“大事”上看其能,也要在“小节”上察其德;既要看当前显能,也要看未来潜能。识人的根本目的还在于用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研究人与研究事相结合,多考虑“谁该用”而不是“该用谁”;坚持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流汗者不流泪、辛苦者心不苦、实干者得实惠。当然,也决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也决不能一用了之,还要注重对干部进行持续的跟踪培养和严格管理。
十、能与人相处,又善于独处
学会与人融洽相处,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添彩,为我们的工作助力,对我们的事业有益。当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要学会独处,享受思想和心灵上的“孤独”。相处之道在于真,独处之道在于心。真诚则事成,慎独则心安。领导干部既要学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干事,又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领导,赢得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不阿谀奉承、一味盲从;团结同事,以真诚之心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大度不失度、补台不拆台,齐心协力干事;关心下属,以身作则、同甘共苦,包容体贴、尊重才能,支持工作,不高高在上、以权压人。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与自己融洽相处的能力,少点社会应酬,多点家务劳动;少点觥筹交错,多点读书学习;少点群谈阔论,多点宁静思考,不断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警自律、自我提升,保持内心的充盈与自信,时时刻刻做最好的自己。
十一、能谋善断
古语云:“有勇无谋是莽夫,有谋无勇是懦夫,无勇无谋是病夫,有勇有谋方大夫。”能谋与善断是领导工作的关键和核心,“能谋”是对事物发展的方向、目标所作的一种理性思考和预先设计的能力;“善断”是快速反应、快速判断、快速行动以及快速修正的能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能谋是善断的前提和基础,善断是能谋的表现和结果。毛泽东曾指出,“领导活动中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和判断,而正确的判断来源于预先正确的侦查思索”。凡事需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领导干部要增强“能谋”的能力,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战略思维,树牢大局意识,自觉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善于牵“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要提高“善断”的能力,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科学分析、慎重思考,择优选择、果断拍板。当然,决断不是草率鲁莽、武断盲从、逞匹夫之勇,更不是不假思索,不计后果随意作出决定,而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对客观情况充分掌握,对事物的矛盾准确判断,当机立断,当断则断,不瞻前顾后、不畏首畏尾、不患得患失、不知难而退。
十二、合情合理处理事情
合情就是做人做事合乎一般的人情世故,合理就是符合道德准则、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情与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合情决不是用原则交换人情,合理也不是丝毫不讲人情事理。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如果做人做事机械死板、一味强调原则,则容易缺乏温度、机械生硬、缺少人性光辉;如果做人毫无原则,一味人情世故,往往会丧失立场、因公废私、因小失大。古人云:“法不容情,法可融情。”领导干部要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把握好人情和原则的尺度,注重方法、讲究人情,情理交融、刚柔并济,富有温度、赢得大众。在情与理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是对彼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对彼此最大的负责。特别当涉及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时,在事关方向、道路、全局等大是大非面前,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
十三、时间管理与情绪管理有方有效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实现对时间的灵活有效运用,情绪管理是指运用一定技巧及时缓解工作生活中引起的情绪反应。二者的实质都是自我管理,目的都在于掌握自我,以良好的状态、健康的身心、和谐的家庭和积极的工作关系,更加高效地工作。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事务的管理者,管理不好时间工作就会疲于应付、见子打子、顾此失彼,出现事倍功半或是“瞎忙活”的情况,管理不好情绪容易失去理智、失去判断、随性而为,就会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今日事,今日毕”,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紧盯目标、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分清轻重缓急,增强执行力,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并及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一些细碎的事情,以有效时间管理手段保证时间利用最优化。有情绪是本能,能控制情绪是本事。领导干部千万不能官升脾气涨,要时刻提醒自己管理好情绪,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以有效的方式纾解情绪,及时清扫情绪垃圾,经常性自我调适,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帮助我们的人生行稳致远。
十四、沉得住气、耐得了烦、心态平和、意志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然而,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时常在工作中表现出焦躁不安、牢骚满腹、攀比失衡、朝三暮四等情形,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工作状态,需要及时调适矫正。沉得住气,就是遇事要冷静、勿急躁,要沉下心来,静下气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机遇自会找上门来。“耐得千事烦,收的一心清。”耐得住烦的人,往往能够包容外界的纷扰,自觉排除内心的妄想。领导干部要摒弃烦心,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都慎始如终,用自己的“不烦”解决群众的“心烦”。一个人拥有平和的心态,才能在得失面前心境淡然、困难面前处之泰然、失意面前心境豁然。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把视野放远、把胸襟放宽、把境界放高,看淡进退得失,为党和人民做事心无旁骛、气定神闲。“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意志坚定的人稳健厚重,往往能够为了志向而不断奋斗、愈挫愈勇。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要有不可动摇的坚韧意志,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笃定前行、一抓到底。
十五、吃得了苦吃得了亏,既能任劳又能任怨
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高一步,就要多受一份苦、多吃一份亏。领导就是义务,不是炫耀、不是待遇;岗位就是责任,不是特权、不是享受。吃苦吃亏,体现的是不甘人后、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体现的是不畏困难、不怕艰辛的创业精神,体现的是乐于付出、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舍小利取大义、舍小我成大我。能吃苦吃亏反映的是干部的品质,任劳任怨体现的是干部的境界。任劳就是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任怨就是要经得起不平、受得住委屈。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责重如山,要拥有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胸襟、更高的情怀,既要不怕辛苦劳作,更要不怕被埋没埋怨;既要有“建功必定有我,功成不必有我”的追求,也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十六、能说会写
领导工作,无论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还是思考问题、谋划决策、狠抓落实,都离不开能说会写的口才和文才。只有具备出众的口才,才能更好切中要害、直抵人心、引起共鸣;只有具备出色的文才,才能驾驭文字、参谋辅政、以文载道。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表达思想、陈述观点、亮明立场,进而形成共识、获得支持、推动落实。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说起话来,拖沓冗长、枯燥无味、不知所云,或者趾高气扬、官味十足、废话连篇、空洞无物;有的从不动笔,自视日理万机没空写、不太重要不想写、有人捉刀不用写、能力不足不会写,久而久之就成了照本宣科的“传声筒”,没有思想的“布木偶”。口才、文才体现领导的德才,文风、话风反映领导的作风。领导干部要加强和改进话风文风,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夯实功底、增强自信,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说话像话,讲真话、说实话、新话、短话、管用话,少说官话套话、多讲“大白话”“百姓话”,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要努力提升“用笔领导”的能力,让写作成为锻炼思维、提高认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动落实的重要“法宝”。
十七、善于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提高认知能力、研判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倘若领导干部没有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就会“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桌子执行。这样的干部不仅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而且会贻误大事,对党和人民事业极不负责。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把事情的全貌和真相搞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才能心中有数、心中有谋,做到决策有方、落实有效。然而,不少领导干部喜欢“宅”在办公室作决策,爱好隔空遥控指挥,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即使偶尔下去调查,也是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开会吃顿饭,随口乱指点,众人一乘轿车去,此地空留昔日愁,问题一个没解决。这些都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领导干部搞好工作,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坚持“调”“研”并重,做到“研以致用”,避免调研掌握的情况是“好像、基本、大概”等概念,要始终关注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有效施策。
十八、会做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否重视群众工作,是否会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不愿做群众工作,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做群众工作惯用“拖推绕”;有的惧怕做群众工作,不敢直接面对群众,嫌麻烦、怕担责,能躲则躲;有的不会做群众工作,习惯“替民做主”,擅长“我说你听”,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俯下去做群众的牛,站起来当群众的伞;要准确掌握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规律,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融入科学决策全过程,将党的正确决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十九、具有互联网思维,真正懂网用网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及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产业,更代表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所谓领导干部具备互联网思维,就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开放性、快捷性等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互联网思维,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好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互联网+”理念,学好“知网”这门必修课、练好“懂网”这项基本功、掌握“用网”这个真本事、担当“治网”这个大责任,把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工作思维方法相结合,通过网络了解群众的思想、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释放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最大正能量”。
二十、明戒律、知敬畏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一个人知晓自己的言行边界,对世间万物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往往就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会做出格越轨之事。反之,则目空一切,毫无顾忌,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干,必然灾祸及身,甚至坠入深渊。恐惧是智慧的开端,自律总是胜于他律。邓小平曾告诫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法律和纪律的约束”,“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官有所畏,才能业有所成。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严守法纪底线,熟知每一项纪律规定,掌握每一条规矩要求,真正做到心中有畏、心有底线;要敬畏组织,自觉强化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安排,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接受组织监督;要敬畏人民,始终牢记权为民所赋,应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心实意融入人民;要敬畏法纪,牢记法律红线不得逾越,自觉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提升依法依规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