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新生代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 技战术特征研究

2021-10-11潘立成杨青李木子徐思雨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6期
关键词:张本接发球落点

潘立成 杨青 李木子 徐思雨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在“十四五”时期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是重要任务之一,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以及提升我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乒乓球运动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模范运动,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面旗帜。然而,由于近些年国乒老一辈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困扰,以及新一代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未达到理想状态,在近几次乒坛世界大赛中,中国队的地位多次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受到新一代年轻小将们的冲击。

纵观当下乒坛,对我国造成压力最大的对手无非是新一代的日本乒乓球队。日本队随着“断代工程”培养计划的实施,目前已培养出了一批打法独特、风格鲜明的青少年选手[1]。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男子运动员张本智和。这名运动员曾多次战胜我国男乒的主力队员,并且还是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最年轻的冠军得主。毋庸置疑,年轻的张本智和必然是我国男乒未来保持霸主地位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为此,该研究通过四段指标评估法对张本智和技战术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且对其四段指标中的细节指标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乒乓球队科学化训练提供数据支持,加强对国乒主要对手的情报收集和技战术分析工作,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日本队运动员张本智和3场比赛技战术表现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法

(1)数据来源

选取张本智和与中国队主力运动员的3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见表1)。

表1 观察比赛场次

(2)统计指标及评价参数

统计指标:将比赛时每分球中运动员技战术表现观察点,并根据所需技战术指标确立统计指标。

评价参数:统计指标的使用率与得分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2.2 四段指标评估法

四段指标评估法是依据乒乓球比赛规则及技战术的逻辑关系构建的,是将比赛分为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在此基础上将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分为四段,即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相持I段和相持II段[2]。在四段指标评估法的分析中,主要将各段的得分率与使用率作为评价参数,从数据中总结出运动员的主要技战术特征。该研究通过张本智和各段指标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以及各段技战术的使用情况,对张本智和的技战术的特征进行全面的评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张本智和的3场比赛录像所获得的原始技战术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张本智和技战术四段指标的整体分析

下文运用四段指标评估法对张本智和的3场比赛进行技战术分析,通过分析张本智和四段指标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值以及各段整体指标,对张本智和技战术表现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张本智和技战术整体特征。

通过表2的四段指标得分率与使用率来看,张本智和的发抢段和接发抢段是最具特点的。这两段的数据使用率不仅是最高的,而且两段得分率等级评估都与优秀等级只差了2%左右,可见这是张本智和的优势段与主要得分段。结合录像观察发现,张本智和面对强大的中国队时敢打敢拼,在前五拍的处理中,始终保持着主动进攻的状态,并让自己尽量处于主动的局面,即便在技术水平与经验相对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也能给对手造成巨大威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张本智和突出的相持变线能力,其相持I段的得分率有着不俗的表现[3]。在与对手相持过程中或发接抢的环节处理中,张本智和击球线路灵活多变,总能在比赛中抢先变线,占夺先机,并且在相持中张本智和通常不与对手过多的正面交锋,而是守住前台,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最大限度压制比自己综合实力强大的对手。

表2 张本智和3场比赛技术四段指标评估

2.2 张本智和技战术四段指标的具体分析

2.2.1 张本智和发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1)发球落点使用

发球的旋转、落点、速度是该项技术的主要组合元素,三者缺一不可[4]。在本段的发球指标统计中,由于通过录像观察张本智和的发球情况,导致对发球的旋转与速度的考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仅对张本智和的发球落点进行统计分析。

乒乓球中的发球技术是唯一一项不受对手来球制约的技术,可以根据自己的战术意图将球主动合理地发至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同时为后续技战术组合的使用打下基础,是发抢段的重要统计指标[5]。通过图1发现,张本智和的发球落点使用主要还是以短球为主、以长为辅,这符合现在大多数运动员的发球特征。在短球的落点使用中,主要以中路短球与正手位短球为主。结合张本智和的技战术整体分析发现,张本智和的发球意图是为了调动对手,从而为下面的技战术使用打下基础。

图1 张本智和发球落点使用率

(2)1-3-5拍技战术组合使用

乒乓球战术体系是乒乓球比赛战术运用的前提,乒乓球战术组合是乒乓球比赛中战术运用的基础,比赛中为了获得胜利,会使用比例和效果不同的战术组合模式[6]。

1-3-5拍是指第一拍、第三拍和第五拍的技战术组合使用情况。发连续抢是指发球(第一拍)后的第三拍和第五拍都使用进攻性技术。发控抢是指发球后的第三拍和第五拍分别使用控制性技术和进攻性技术。发连续控是指发球后第三拍和第五拍都使用控制性技术。通过表3发现,张本智和1-3-5拍的战术组合中使用率最高的组合是发连续抢,排在其后的分别是发抢控和发连续控。结合录像发现,张本智和在比赛中虽然进攻技术的使用是较为频繁的,但是很多时候击球质量却并不是很高,往往会被对手反击,从而被迫使用控制技术。

表3 1-3-5拍战术组合使用

2.2.2 张本智和相持I段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在发球轮的第五拍后进入相持阶段时,往往由于前几拍的技战术组合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导致出现不同局面的相持情况,可分为3种情况:(1)主动相持,由进攻衔接进入的相持;(2)一般相持,由控制转入进攻的相持,进入相持时局面较为主动;(3)被动相持,由控制技术的衔接或由攻转守的衔接进入相持阶段,相持局面相对被动[7]。

通过表4看出,张本智和在相持I段中,主动相持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并且得分率也是最高的,这主要得益于张本智和前几拍的主动进攻,为相持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局面。与此同时,张本智和在该段的一般相持和被动相持的得分率较低,一般相持的得分率是28.8%,被动相持的得分率仅有15.9%,体现了张本智和在相持阶段的漏洞和中国队强大的相持能力。虽然这是张本智和的漏洞,但是这个漏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本智和目前的年龄与经验的劣势,导致回球的质量不够,面对对手厚实的基本功,年轻的张本智和很多时候还是没有招架能力的。所以中国队队员在与张本智和的比赛中,要在相持中做好防守转攻的准备,抓住反击的机会,压制住张本智和的进攻。

表4 相持I段技战术表现

2.2.3 张本智和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在四段评估指标中,接抢段的主要指标为接发球时落点及技术的使用情况。因此,该研究对张本智和第二拍即接发球落点及技术运用等指标进行分析。

(1)接发球落点使用

接发球的技、战术使用能够起到破坏对方发球抢攻的战术意图[8]。因此,对张本智和接发球的主要落点以及使用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图2发现,在接发球的落点使用中,张本智和回球落点在近网短球位置和反手长球位置的使用率都在40%左右。通过录像观察以及张本智和后续几拍的战术情况发现,张本智和接发球时选择的落点是具有目的的,主要的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对方,同时限制对手进攻,为自己的主动进攻提供条件。

图2 张本智和接发球落点使用率

(2)接发球技术使用

通过图3发现,在接发球时,多数选手会使用摆短和拧挑,而张本智和则拧拉的使用率比摆短略低[9]。相较于发球轮,张本智和在接发球的技术使用中大多数以控制为主,其主要战术意图是为了限制对方的进攻,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劈长的使用率虽然只有14.7%,但是这项技术配合摆短与拧拉时,往往会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这给对手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图3 张本智和接发球技术使用率

2.2.4 张本智和相持II段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相持II段是接发球轮第四拍后第六拍进入的相持阶段。和相持I段相同,由于接发球和第四拍的技战术组合的使用,导致了不同局面的相持情况。

通过表5发现,在接发球轮进入相持阶段时,张本智和被动相持的使用率达到了52.8%,反映了张本智和在相持II段中多数是处于被动相持局面的。在四段指标整体分析中,张本智和相持II段的表现情况是最差的,仅达到了及格的等级。可以看出张本智和其实与中国队三大主力仍有很大差距,即便在前五拍中可通过一定的技战术套路来帮自己取得优势,但在相持II段中的实力差距还是显露出了,被动相持的得分率仅有16.6%,在相持中始终是被对手压着打,没有较好的反攻能力。

表5 相持II段技战术表现

3 结论

张本智和四段指标评估中的优势段和主要得分段是发抢段和接抢段,相持II段是其劣势段。

在发抢段和接发抢段中,张本智和前五拍组织进攻意图明显,在发球时主要以短为主,结合长球,在接发球时的技术使用多为摆短、拧拉,且接发球落点以正手和中路短球为主。

张本智和在相持I段中多数为主动相持,得分率情况良好,其在相持II段中,相持局面多数为被动相持,且使用率高、得分率低,是比赛漏洞所在。

猜你喜欢

张本接发球落点
直击2021奥运新增项目
网球运动中接发球技能的强化探讨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对阵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揭秘张本智和专属团队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