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物画创作促进学生艺术思维发展的研究

2021-10-10沈震英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研究

沈震英

摘要:纵观人类艺术历史宝库中的传世佳作,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人物题材呈现的。究其原因,一方面,“人”是世界的主体,是文明的主宰,文明世界的主要创造者。把“人”作为观察、认知世界的载体,最能引发人类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就观察对象本身而言,“人”是最易捕捉的“形”。所以,当下小学生美术学习中人物画内容占比最重,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而对人物画创作的探究则成了美术教师重要职责之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人物画创作;艺术思维;研究

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小学中高年级(10-12岁)学生在人物画创作过程中已不满足幼儿时期符号化的表达方式,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趋写实,更加理性。但外界评价却极少关注该时期学生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得来的。学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其感悟、思考、反映等一系列艺术思维过程,如何从脑海里由一个意象的“形”,逐步生成、转化为作品中创新的“形”的过程。因其极具价值,故引发了笔者的研究兴趣。

通过调查,我们清楚地发现,主题选择、观察方式、素材汲取、角色刻画的组织表现、环境烘托、材料技法等,这些人物画创作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态度及最后表现结果。换而言之,教师如能从以上核心要素入手,不断优化、合理干预,才是助力学生艺术思维发展的关键。

一、基于学生经验,主题先行

学生只画他看到的、知道的,能记住的“形”,而这些“形”就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

(一)真实体验引发共鸣,兴趣有助提高效率

调查问卷中80%以上的同学愿意尝试表现的主题就是其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历过的片段。例如,学生都对饮食主题存有强烈共鸣,在体验、模仿环节中他们踊跃参与,兴趣极高。

人物画主题创作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过于主观,强加主题给学生,总是认为学生预设的主题过于肤浅,没有内涵。结果,由于主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兴趣全无。其实,学生预设的主题都很好,关键是老师是否及时发现其中亮点,并给予有效建议。有位女生想画班上的同学,却无从入手,适逢学校体检,故笔者建议她多观察体检中同学们的有趣神态就有了一幅满意的作品。

(二)相对开放的主题能引发学生参与度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学生对于开放式的、半命题的主题更愿意积极参加,他们更喜欢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内充分发挥、探索、表达。学生积极添加、组合新形象,而不是照搬和模仿。

二、审美入手,任务驱动,主动观察,筛选比较

在人物画创作教学中,重在学生遵循艺术法则,明确主题下人物形象美在哪里?

(一)从审美出发,引发学生感悟

英国艺术史家说,美感是需要人引导和影响的。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视、知觉本能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审美感悟。

(二)主动观察,有效观察

心理学中把主动观察称为有效观察,只有当我们确定好主题,带着目的去观察、寻找,学生才能逐渐感知到美的存在。如果没有任务驱动,学生对车站里常见的各类人物是忽视的,他们不会发现人物形象的动姿、体态、节奏美感。学生们之所以能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原因就在于他们能静下心来反复观察、比对、提炼。

(三)尊重学生观察习惯,鼓励多元视角

在人物画创作中,小学生因为身高原因使其观察世界的方式有限,他们更喜欢像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一样站在平视的角度来描绘笔下的各色人物形象。即使客观人物呈现其他视角,他们仍聪明地避开他们不擅长的空间透视,把人物形象不断压缩和扁平化,作品形式也越来越现代,这值得教师去肯定。

当然,随着年龄、心智成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一定会不满足当下相对单一视角的表达方式,会对多视角、空间、透视等方式充满着无比的期待!那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并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

三、筛选、积累有效素材,事半功倍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使用多媒体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有质的飞跃,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拍照、录像等手段独立搜集创作素材。笔者发现很多同学不会素材搜集,又没有写生积累素材的习惯,仅凭记忆再现人物形象,往往造成主题虽好而角色刻画显得空洞、呆板,缺乏细节和感染力。

四、围绕主题,多手段、多途径塑造角色,不断生成、再造清晰、典型、共性人物形象

(一)善于捕捉角色的表情、动态变化

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喜欢动漫这种绘画形式,且小学中高年级最為突出。笔者认为,动漫人物夸张的表情及丰富的姿态变化是深深吸引孩子的重要原因,他们只要习得一些基本技法,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自主创作。

(二)利用道具促使角色形象更加典型

今天,我们能耳熟能详的艺术人物往往伴随着典型的道具符号。如,小说中孙悟空的“金箍棒”、李逵的“板斧”、现代影视中超人的“斗篷”……道具能突显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使得形象更饱满,特征更具典型。

(三)刻画细节有主次,相互关系需明晰

人物故事“讲”不好,角色表达不清晰,一直困扰着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在人物画创作中出现“流水账”“偏题”是常事,关键症结是画面中各角色关系没有拉开距离,细节刻画没有主次,缺乏画眼。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用草图不断明晰主体。

(四)有效组织主题角色,凸显人物形象共性特征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伙伴意识初步形成,他们非常热衷于表现自己和伙伴们这些群体人物。如何整体组织画面中的众多角色,让许多学生束手无策。此时教师应多让学生参考一些名家作品,给予学生一些经典画作中组织样式的参考,然后结合主题,在凸显人物形象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构思,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先概念,后演绎,再运用。

五、底图明晰,利用环境有效烘托人物形象

对于人物画创作作品而言,环境的表现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营造得好,它能更好地对主题进行氛围烘托。如,一个学生用淡墨、细线来处理火车站的环境,非但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衬托了画面中人们急迫回家过年的思乡之情。

六、艺术媒介(材料)的合理运用与多元人物形象的表达

艺术表现是需要借助媒介来完成的,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媒介材料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能否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学者维克多·罗恩菲德提到的“儿童所使用的任何技巧或材料,必须要适合他们的需要”。

(一)发挥材料特性,生成再造切合主题的人物形象

优秀的学生人物画主题创作作品背后都折射了指导老师对工具和材料的熟悉程度。如,学生想要描绘周日和家人在公园里悠闲团坐的场景,尝试选择多种工具和材料后都感觉不理想。在笔者的建议下,学生选择了用粉彩笔,利用明度对比,在有色纸上描绘出宁静公园下的人们,情趣盎然。

(二)尝试不同材质,生成再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三位同学都选择了同一题材,但因为审美角度不同,所以选择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笔者认为每一种选择都是对的,关键是学生自己先要明确:要表达哪种性格的人物形象。

中国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样实践、一样品质的人。所以,重视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让他们学会艺术思维,学会遵循艺术法则,学会有情怀的表达,是当下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笔者坚信,积极、科学的干预,能帮助学生把心中所思、所想的那些人物形象尽早、尽好地展现。同时,人物画单元课程教学新模式也能助学生突破障碍,受益良多。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