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1-10-09林骏琪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应用

林骏琪

摘要: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的进程中,也促进着人类的活动规模扩大,过度地自然资源开发或者利用将进一步加剧生态资源的减少,影响生态社会的建设。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由于地球表面受到外力的磨损导致地表土壤、母质和岩石及水本身受到极大的破坏,加上中国地理环境较为特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引言

水土流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针对水土流失的问题,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水利工程导致的水土流失,需要对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改善,确保满足当前的生态修复要求,保证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破坏植被

在水利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挖掘地面表层。在开展水利作业的过程中,会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的植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在表层土壤的挖掘工作中,为了避免表层地面被严重破坏,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加固地基。否则,在极端恶劣的天气环境,如暴雨等,雨水冲刷挖掘的施工现场,就会带走大量的泥土,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给水利工程的开展带来影响,也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影响。

1.2水利工程设计多样化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烦琐、内容较多的项目,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农田、港口、环境、防洪等项目,就很容易出现多样化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的类型也各不相同,会承受一定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进而引发塌方、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等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2.1将生态保护意识贯穿落实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

利用好生态修复技术是降低水利工程生态危害性的重要措施,但要真正发挥出技术优势,需要确保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及运用的所有相关人员都具备足够的生态保护意识及水土保持观念,从保障意识角度着手,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用的绿色发展。一方面,在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应就实际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当地植被覆盖情况、地质特点等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设计图纸等进行优化,为后续施工及使用奠定更科学合理的基础和前ᨀ。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监理单位及部门应积极发挥出自身职能,严格根据设计及方案要求做好对施工人员施工行为的监督管理,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也为生态修复技术等有利于生态环保性ᨀ升的技术有效运用创造条件。此外,在工程竣工环节中,相关企业还需要对施工建设工作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全面清理、合理处理,避免为周围生态环境埋下隐患,以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在保障水利工程基础功能的同时,ᨀ高水利工程的生态环保价值。

2.2植物应用策略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植物的支持,这种植物应用需关注植物品种筛选与植物种植搭配。植物品种筛选需结合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地理位置等生境概况,分析限制性因素和特殊立地条件,遵循生态修复、丰富植物多樣性等基础性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复绿较快、耐贫瘠、耐干旱、防止水土流失、品种丰富多样等原则,优选生态修复用植物,以此实现长远永续林地系统、植物群落构建;植物种植搭配需结合立地情况和种植条件,以此科学搭配常绿、落叶植物,水利工程周边应以低矮灌木和草本地被的协调组合为主要配植形式,辅以乔木点植,即可较好满足生态修复需要。边坡位置应选择浅根性、深根植物组合栽植模式,以此实现土方固结、松动边坡稳定、水土流失预防。土壤改良位置可采用豆科植物为主的绿肥作物,以此充分利用这类植物的改良土壤结构、固氮固磷能力、活化养分等功能,受损土壤营养结构和理化环境的快速有效改善可顺利实现。

2.3做好后期的退耕还林工作和生态修复宣传工作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水土流失控制的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前很多政府部门的领导都深刻认识到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退耕还林措施和政策,并对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追踪。经过分析后发现,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核心原因。基于此,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一定要严格规范水利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植被种植覆盖工作,充分降低水土流失效率,提高生态修复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生态修复质量,不能仅仅制作好修复工作,还要采取宣传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降低公众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2.4加强对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做好土壤资源修复工作

在开展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土壤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会直接影响生态修复的效果,同时也对后期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鉴于此,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会直接将施工土渣进行回填,并没有做好前期的处理工作,由此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基于此,为了保障土壤的肥力以及后期的植被生态修复重建工作,一定要做好施工渣土的前期除了工作,不能直接对其进行回填。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表层种植土的收集和存储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也进一步加大,为了实现生态、环保的基础建设,提高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合理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水利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优势,确保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6):102-103.

[2]张培君,张家富,赵金波.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29-130.

[3]刘功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220+222.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应用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