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有”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2021-10-09张豪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悬念历史情境

张豪

摘要:围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凸显“‘四个有’:有一个故事,激发兴趣,营造气氛;有一个情境,让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有一个深层次问题,促进课堂生成;有一个教学悬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理念,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正是这把“火”。“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其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重塑自己,充分利用学校现的教学资源,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促进历史素养学生的抽调和教师专业成长。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有一个故事,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课堂设计导入新课能引人入胜,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让迅速进行课堂角色,有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目标。而吸引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历史就是过去的故事,历史故事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保留了历史事件最精华的部分,还融入了历史故事传承者自身的思想和见地。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讲故事听故事永远都不会过时。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一切可以利用的历史故事,激发潜藏在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如在设计《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我用多媒体展示成语“立木为信”的图片,请学生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为秦国开始推行变法商定了基础。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商鞅变法使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此导入用故事比起理论的灌输,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故事设置悬念,过渡自然,巧妙地完成了导入任务,使课堂充满活力。导入新课选取的故事要让人耳目一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故事不宜太长,1至2分钟即可,一定要紧紧扣住课堂的主题。

当然,教学设计因学情而变,因教法而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结尾处恰当穿插历史故事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选择什么怎样的故事或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讲故事,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决定,运用时也应该灵活多样。

二、有一个情境,促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

乌申斯基曾有言:“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双减”政策颁布后,提高的课堂效率成为焦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课堂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调集已有的资源库,把视频、地图、史料等资源,选择、重组、再构、创造,构建适合的历史情境,通过具体形象、活泼有趣方式,营造课堂氛围,创设适合教材和学情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让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去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唤醒学生的智慧火花,启迪他们的思维,扎实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设计《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在讲故事导入新课后,我用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紧扣学生的心弦,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PPT展示《春秋初期的诸侯国》示意图和《战国形势图》,学生读图能过对比两幅图,直观地感受到军事形势之“变”:诸侯国数量减少面积增大,从而知道兼并战争不断。展示战国七雄形势图,让学生填写战国七雄的位置,教给学生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记住地理位置。播放视频介绍都江堰,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有形有声,真实感人,让直观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配上老师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教师情感的交流,师生与教材产生共鸣、在这过程中师生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使教与学成为愉悦的双向活动。当然,在创设的诸多情境中,本人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教学内容编制设计成有秩序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素养的的成长。

三、有一个深层次问题,促进课堂生成

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是师生互动的纽带,也是一门教与学融会贯通的艺术。在一节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有些是习惯性的,有些是琐碎的,有些是无意识的。“深层次问题”则是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最有价值的并起关键作用的、有高远立意的课堂提问,它能牵动课堂、引领学生、点亮教材,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才能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立足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可从课文标题入手,有些课文的史料围绕课文标题来选择和呈现,线索清晰,脉络井然;有些课文题目既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又强调事件间的关系,重难点突出;有些题目,概念性较强题,既简要地概括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共性,又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主题,统领全文。也可从文中的关键词句入手,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文眼,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有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学习历史的规律。还可从文本的整合中得出问题,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综合性较强,无论是文本文字、史料图片、思考探挖、课后练习、旁批等都值得我们去深思筛选,将其巧妙地进行整合,在整合中设计深层次问题。

如在设计《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我抓住题目中的“变化”一词提出问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由战国七雄,相互兼并,引出一变是“走向统一”;由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引出生产力发展;由商鞅变法归纳出社会制度的变革,封建制度的确立。从“变化”入手提出问题,以文本为本,以学生的自主探挖为主要活动,引导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历史情境、问题情境、情感情境的创设,历史课会更加生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四、有一个教学悬念,促进学生发展。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艺术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激发人们对故事情节的强烈探求欲望,使人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引起好奇心。古贤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事对物产生疑问是思维之火种,有疑惑才去思考,去思考才会想方设法解决疑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恰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疑问心理,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疑”即设置悬念。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灵活多变地设置悬念,不仅能够使课常充满生机,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如何设置悬念呢?首先,可在导入新课时设悬念。要让学生一节课40分钟处于“在线”状态,导入新课时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可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为破“疑”保持亢奋状态。其次可在知识点的过渡处设置悬念,悬念设得巧妙,就像给孩子搭了一把梯子让其顺势上攀,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环节。也可在一节课结束之前设置悬念,就像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留白”的手法,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给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动力,也作为下一次课的教学作铺垫。

如在设计《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中商鞅变法这一内容时,出示PPT“史记卷五·秦本纪”并设悬念:秦国面临什么困境?如何摆脱?通过学生阅读并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引出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设计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四个有”:有一个故事,激发兴趣,营造气氛;有一个情境,让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有一个深层次问题,促进课堂生成;有一个教学悬念,促進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惠军,来自教学一线的冷眼凝视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本真”问 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4)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悬念历史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新历史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