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融合与编辑转型的思考
2021-10-09王竞芬
【摘要】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出版融合新型业态的出现,使传统图书编辑不得不在思想上进行转变:从产品制作转向提供知识服务;从传统图书编辑转为项目经理;从项目经理转为出版运营者;从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无论出版业态如何改变,出版融合只是现代出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业态,并没有改变出版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出版对内容质量的把关、审核必不可少。
【关 键 词】出版融合;知识服务;版权运营;内容产业
【作者单位】王竞芬,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18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纷纷涌现,新的数字传播技术使得传媒媒介和传播方式急剧改变。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及其影响越来越大,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出版领域必然会受到影响,于是一种融合传统出版资源、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的新型业态——出版融合出现。
一、“出版融合”的概念
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文件强调“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由此延伸出“出版融合”概念。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出版融合是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平台、内容、技术和运营等方面共享融通、深度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全媒体出版业态,其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平台上。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一体化实现了内容上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上的合作开发,以及运营上的互联互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媒体授权。“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出版融合满足了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全媒体是出版融合的显著特征,前提是必须获得创作者全媒体授权。因此,出版方在和创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时要注意数字传播权和纸书传播权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权同步获取。
二是多元化出版。取得内容资源的全媒体授权后,以融合新技术的有形产品体系、大数据库付费下载的知识服务产品体系、微课程产品体系,在线服务等平台化产品体系等多样产品形态同步发布,多元化出版,实现对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有效利用与开发,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三是一体化传播。出版融合整合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传播渠道,进行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同步,实现一体化传播。
四是共享式接收。出版融合可多點发布,同时接收,随时转发,即兴评论,分享体验。此时,创作者既是用户,也是传播者。
五是沉浸式体验。传统出版的产品形态是纸质图书,读者由文字产生联想或者思考而获得一种单一的阅读体验,而出版融合将知识与高科技融合形成多形态产品,营造丰富多变的内容场景,让读者获得一种沉浸式体验。
二、出版融合背景下传统图书编辑的思想转变
出版融合背景下,传统图书编辑应做好思想上的哪些准备,才能跟得上现代出版前进的步伐?笔者认为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产品制作转向提供知识服务
传统出版服务对象是读者,读者拿到手的是物态化的产品,属于被动接受。读者对产品的要求往往聚焦于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实用性等价值判断,对形式的要求也往往只是看封面和版式是否美观。而编辑脑子里思考的是怎么把图书做得既好看又实用,既叫好又卖座,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出版融合服务的对象是用户,提供的产品不仅包括纸质图书,还包括电子书、电子杂志、网络文学、在线教育、数据库、有声书等非物态化的产品,其实就是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用户不仅是阅读者还是文化消费者,不仅是单纯的接受者还是传播者与创造者,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欲望。这就迫使编辑从“以书稿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密切关注用户的诉求和新技术的发展,把新技术与知识尽快融合,更新产品,吸引用户的注意,激发用户使用的兴趣,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如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16年开发的《中小学廉洁教育读本》教材,除纸质图书外,编辑还根据教学需要以多媒体呈现方式设计了配套数字化教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7年开发了“萌伢听书”APP,2019年又采用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让平面的动画形象变成可以说话唱歌甚至可以跟小朋友互动的立体形象。读者扫描二维码下载“萌伢听书”APP后,在翻阅纸质书的同时,还可以听书中的萌伢讲故事。
2.从传统编辑转为项目经理
传统图书编辑参与策划选题,进行编辑加工,与装帧编辑沟通,对版式和封面进行把关,了解印装工艺,参与营销宣传和发行等,整个出版流程都是以书稿为中心运转。而出版融合后的产品,既包括有形的纸质图书、光盘,又含有无形的知识服务,编辑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以项目为单元进行运作,相当于项目经理。编辑从项目策划时就必须全方位深入细致地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获取目标用户数据,了解其诉求,搜寻优质内容资源并评估其潜在价值;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立体化开发,融合现代新技术和内容资源创造多形态的产品,等等。
如安徽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豚宝宝”电子交互教材,采用游戏化教学与动画课件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嵌入大量益智玩具,将绘本、动画与玩具融入课程,形成了包含“豚宝宝”妙趣盒、“豚宝宝”幼儿电子课件、“豚宝宝”成长中心在内的全媒体幼教核心创意品牌。又如,安徽时代漫游2017年在淘宝上用众筹的方式献给孩子的新年礼物《灶王爷过年》,在制作过程中,编辑创造性地将绘本内页分为左右两边——左边讲故事,右边绘形象,塑造了“灶王爷”的IP形象,并以此展开了以“灶王爷”为中心的一系列品牌运营——从绘本到配套玩具,让书中神仙“灶王爷”下凡融入现代生活与孩子们互动,以此开发的APP电子书,结合声画特效、点触互动,让孩子们如临其境[1]。“豚宝宝”的创始人阮凌强调,“豚宝宝”编辑团队对品牌的形成起到核心作用,每个策划编辑都是项目经理,不仅熟悉文字、声音、绘画、编程、材质、创意、营销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立项到产品销售全程参与,还下沉到市场一线做导购,打通生产流程,从而使“豚宝宝”产品横跨出版、教育、玩具、动漫、互联网5大行业[2]。
3.从项目经理转为版权运营者
当创作者提供的创作稿从传统的手写文字稿变成电子稿,再变成音频视频,甚至是具备成熟出版形态的富媒体作品时,编辑流程就变为发现优质内容资源,获得全媒体授权,以及对版权内容资源进行集约性开发和实施版权保护。编辑的工作重心变为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对获取的全媒体内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全方位开发,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多条产业价值链,实现产品价值增值。此时,编辑的角色定位又从项目经理变成版权运营者。
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兴出版都绕不开版权问题,二者融合后,版权问题更为突出。新业态中的编辑必须具有极强的版权意识,在和作者签约的时候拿下全媒体版权代理,然后开展版权运营工作,对获取的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媒体创意开发。“版权运营 , 即对版权进行系统的设计、 计划和控制 ,有效提供版权产品和服务 , 为著作权人带来利益,为运营方带来效益。 出版单位的版权运营离不开版权的不断获取、 创意开发以及有效保护” [3]。 2009年,盛大文学(后来与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曾提出过“全版权运营”概念,认为全版权运营将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全版权运营模式分为两部分,线上运营含网络付费阅读、 无线阅读和在线广告, 线下运营主要包括热门网络文学作品的实体图书出版及版权的再次开发利用[4]。这种运营模式在当时还只是一种探索,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尚未实现深度融合,线上和线下还是分开的,在时间上也有先后之分,或是由线下影响线上,或是由线上带动线下。而在出版融合新型业态出现后,线上线下可以同时进行,多途径传播,全方位多媒体开发,成效更明显。
全版权运营成功案例有:国际上, “哈利·波特”全版权的开发,既“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畅销之后又陆续被翻拍成电影并迅速走红,继而在游戏、主题公园、文具等领域的开发也取得了成功,形成了巨型产业链;国内,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喜羊羊与灰太狼” 版权的创意开发涵盖图书、动画片、動漫、文具乃至食品等领域,成功构建了完整的版权产业价值链;以及上文提到的安徽出版集团的“豚宝宝”品牌的全版权开发,都是版权运营的成功案例。
对获得的版权内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也是出版融合过程中要考虑的环节。编辑必须熟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能够利用新技术如数字加密技术对传统形态产品进行维权,利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有效管理平台;能够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侵权线索进行追踪与处理,通过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全流程监控与智能判断,从而有效地维护创作者、出版单位和自身的权益[5]。
4.从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
出版融合其实就是围绕版权内容资源形成立体的、交互的网状运营流程,创作者、编辑和用户都是这个网状流程中的节点,互联互通,交互影响,人人都是用户,也都是创作者和传播者。因此,编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聚焦于书稿。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变革和融合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健全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生产经营运行方式,激发出版融合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意见数次提到“一”和“多”的关系,强调出版融合对内容资源的创意开发和增值运营,要求出版工作者包括编辑必须具备发散性思维。
笔者以为,这种思维方式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求异。求异是打破思维定式,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思维的角度,寻求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一种多向度的延展性思维。如安徽教育出版社的高考模拟试卷以前仅仅是一套试卷,试卷后附有答案。进入出版融合时代,编辑约请名校名师对试卷进行讲解,录制视频,在线授课,然后对授课内容加上验证,再出一套试卷。如此,从线下到线上再回到线下,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单向度思维模式,通过书网合一形成了作者和用户、老师和学生通过解题与答题进行有效互动的知识服务体系,非常受用户欢迎。
(2)变通。变通即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措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传统出版业很多环节纷纷转到线上,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常态。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成为出版企业营销的常态,编辑甚至总编、社长纷纷化身主播为本单位的图书做宣传。有些出版企业“借助云书展平台实现版贸合作,构建3D虚拟展厅打通信息和销售渠道,用‘云版权筛选国内优质版权”[6]。
(3)裂变。互联网时代,原来的读者变成了用户,通过互联网,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媒体创作平台和社交群,从而发展新的用户。如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RAYS软件,就是利用互联网环时代产品与用户的裂变现象,在纸质图书上添加二维码,从而形成具有线上线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交互功能的“现代纸书”。编辑可通过RAYS系统输入产品信息对内容进行增删,还可加载图片、音视频和知识服务形成线上衍生产品。读者可通过“现代纸书”上的二维码进入系统,获取线上衍生产品并留下活动轨迹。出版社可通过该套系统获取产品的发行数据和用户数据以及用户的真实诉求,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从出版形态上看,这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是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但就内容资源和用户而言,却是一种裂变,由一种资源裂变成不同的产品形态,同一个读者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活动,裂变成两种渠道上的用户,而催生这种裂变的正是编辑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图书编辑在面对出版融合新业态时,思想上必须经历从为读者做书到为用户服务,从传统图书编辑转变为项目经理进而成为版权运营者,从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的过程,方能顺应形势变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编辑。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版还会出现新的业态,编辑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认知,改变思想,适应形势的发展。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出版业态怎么转变,出版始终是一个以文化消费为终端的内容产业,只要把握这一点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出版融合只是现代出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业态,并没有改变出版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因此,出版对内容质量的把关、审核必不可少,编辑更需要提高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精神,提升专业水平,加强版权保护,工作较之以前应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周倩.“出版+X”创意新模式,儿童文学还能混搭出什么味儿?[EB/OL]. (2020-12-24)[2021-07-06]. https://
www. 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506208.
[2]刘蓓蓓.2016图博会释放三大书业信号[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8-29.
[3]干燕飞.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出版单位版权运营探析[J].科技传播,2015(24):16-17.
[4]李文怡. 全版权运营模式初探[J]. 出版广角, 2018(4):50-52.
[5]杨建军. 出版企业如何开启版权运营新模式[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07-27.
[6]章红雨. 中国出版协会发布《2020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出版业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