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江苏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10-09付永红李思慧
付永红 李思慧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如今国际电力产业对风电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相对成熟,在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方面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江苏风能资源丰富,实际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七位,风电产业起步较早,累计装机容量增速多年来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形成了包括整机组装、关键零部件配套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风机制造产业链。但从能源基础结构优化、“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等方面看,江苏风电产业发展还面临有效开发、技术突破、消纳网络构建等诸多挑战。可充分借鉴国际风电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和创新举措,加快推动江苏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近年来,江苏风电行业发展规模在全国的排名稳步提升,累计装机容量增速多年来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底,全省风电累计装机1041万千瓦,占全国的5%左右;2020年上半年,全省新增装机容量增速达到6.6%,超过全国均值2.07个百分点。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截至2019年底,江苏陆上风电累计装机618万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423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7.8%,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71.5%。逐步形成了海陆并举、以海为主、兼顾内陆中低速风能开发的发展局面。
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作为制造业强省,江苏已形成整机组装、关键零部件配套等相对完整的风机制造产业链,拥有众多的产业链代表企业。特别是盐城大丰现已形成整机及配套电机、叶片、海缆等研发、制造和运维服务一条龙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条。
产业市场优势明显。江苏风场布局距离华东地区用电负荷中心近、电力传输损失小,受益于行业技术优势具有较精准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和较好的系统调峰能力,能够有效地满足华东电网负荷中心的电力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风电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遵照执行,形成对于风电发展的良好预期,是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西班牙在欧盟总体目标的框架下制定了本地区风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了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注重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本偏高是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在于相关技术水平尤其是风资源监测、评估和风电并网相关技术的落后。风电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极为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如德国、西班牙在风能参数的精确测定和评价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建立协同的风电消纳基础网络。风电的消纳能力是由电源、电网、用户构成的整个电力系统的结构和特性决定的。电源结构和调峰能力是影响风电并网和消纳的关键因素,严格的并网标准和运行考核机制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骨干网架建设是大规模开发及消纳的重要保障。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和基础保障措施。国际风电发展历程表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风电产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完善风电相关政策法规,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形成部门间、区域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协调解决机制。采用全球新能源领域行之有效的重技术、轻补贴的政策倾向,建立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基础保障措施。
培育有利于产业规模发展的市场机制。随着风电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风电产业领域,建立市场化机制已是题中之义。根据国际风电发展的经验,固定上网电价是最有效的风电市场激励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电投资风险,同时使得风电成本随着风电规模的扩张呈现显著的边际成本递减。
探索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加快海上风电发展,在规模化开发方面“争当表率”。发挥“统一规划、统一送出”的规模效益,坚持沿海规模化发展,优先开发风能资源好、技术成本低、并网消纳条件好的海上风电项目,有序探索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推动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以合理规模带动省内海上风电产业平稳发展。加快推进存续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实现主要存续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着力打造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探索推动大用户直供电等新模式,促进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降本增效,进而带动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下游运营商和消费端的全产业链扩张。
有序推进陆上分散式风电建设,不断创新风电消纳模式。结合江苏陆上条件,适宜走开发规模与电网消纳相适应、发展布局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技术进步与风能利用相匹配的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和分散式、小型风电开发建设并举之路,大力建设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消纳市场、送出条件有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省内适宜的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科学有序建设环境友好型分散式风电,根据变电站容量和地区用电负荷水平就近接入适当容量的风电机组,推动低风速风电形成规模,实现分散风能的就地利用。
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风电产业链。重点关注低速风机、大容量及超大容量风电机组及主轴承等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海上风电场建设选址技术,海上风电机组设计、安装、优化及风电场运行技术,风力发电中的逆变系统的数字化实时技术、数字控制策略及保护监测技术等,全力打造盐城、南通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构建风电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风电产业技术联盟,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推动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在风电产业中的运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有效提升风电产业链层级,打造风电产业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风电产业安全的主动权。
推进风电平价示范基地建设,开展融合型可再生资源利用试点。完善现行政策法规,明确对风电投资者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详细制定风电价格形成机制中的定价规则、标准和方法,突出市场化、低成本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降低风电建设成本。因地制宜推动平价示范基地项目,引导建设上网电价低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的风电能源低价上网试点项目。聚焦新型能源架构和先进储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新兴能源产业,促进风能与新型能源架构、新兴能源产业之间的技术和产业融合,推动沿海三市建设一批风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与农业设施相结合等不同方式和形态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平价示范基地和陆上風电平价示范基地,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经验,扩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
健全完善风电消纳制度,加速风电商业化发展。着力解决风电并网、风电预测、风电消纳等核心问题,注重风电并网对电网安全的冲击,加强并规范并网管理,推进电网适应性建设,大力推动风电消纳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智能风电控制中心,对风电场进行有效监控和有序调控,提高风电输出功率预测精度,有效提升风电运行管理水平。通过各种类型储能技术与风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系统集成和互补利用,提高风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电网友好性,实现风电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江苏风电产业服务主体,加大对风电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乐